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著名画家焦全才作品赏析

焦全才

1939年生,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人,从事美术教学工作三十余年。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  

百余幅作品在《美术》、《中国画》、《中国画家》、《国画家》、《美术报》、《大公报》、《光明日报》、《河南日报》、《大河报》、《美与时代》、《书画研究》等权威报刊上发表。

鼎盛华夏

青铜与红薯

——焦全才绘画作品赏析

  “高到云端”的青铜器与“低到尘埃”里的红薯联到一起,似乎“乱点鸳鸯谱”。但一位老人,却用他的画让笔者把二者并联到一个标题里。

  这位老人是著名美术教育工作者、花鸟画家焦全才。

  退休之后的焦全才经过十几年的潜心钻研成功地完成了由美术教育到美术创作的转型,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位有全面创作才能的花鸟画家,被聘为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河南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

▲鼎盛如来

  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焦全才花鸟画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其左手绘画,生辣苍劲,而且常另辟蹊径,画人所未画。“善师者师化工,不善师者抚缣素;拘法者守家数,不拘法者变门庭。”近年来,焦全才不拘成法,大胆创新尝试,其以青铜器、红薯为创作题材的花鸟画作品受到业界好评和收藏者的喜爱。

国之重器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用于祭祀的青铜礼器,不仅造型优美、纹饰华丽、制作精巧,而且担负有“藏礼于器”的重任,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与象征。青铜礼器是国之重器,历来难得,以青铜器为主角的“博古图”及青铜器拓片便成为收藏者亲近青铜器的一个方便法门。自幼受青铜文化熏陶的焦全才对青铜文化情有独钟。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他创造了一种与前人以线描为主风格迥异的青铜器画法,尤其难得的是,焦全才将他以前所擅长的花卉与青铜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厚重、豪迈与清雅、诗意相映成趣。其《鼎立中原》端庄肃穆、花团锦簇,一派中原文化的浩荡正气。“连年有余”是民间花鸟画常用的吉祥题材,焦全才的“连年有余”则是莲花与青铜鱼形器的组合,青铜鱼舌绽莲花,让人莞尔。

古器迎春

  古人论画梅:“画梅要不像,像则失之刻;要不到,到则失之描,不像之像有神,不到之到有意,染翰家能传其神意,斯得之矣”。焦全才画青铜也不追求惟妙惟肖,而是以金石之线、水墨之韵、西画之色,兼工带写、中西合璧,突出兽面纹的眼睛、嘴巴,青铜器的扉棱、耳朵,虚化青铜器的底纹,画出的青铜器虚实相映、极具神韵。

  古代青铜铭文最常用的字句是“子子孙孙永宝用之”,焦全才的青铜器绘画渐渐也成为一种“宝”,深为社会各界人士喜爱。

古器新春

  与高居庙堂的青铜器不同,红薯则蛰居民间。青铜器教人以礼,红薯则解决温饱与救命。

  红薯明代传入中国,时间虽晚,但没有哪一种食物像红薯那样,与我们这个民族息息相关。郭沫若曾在一首词中说:“此功勋,当得比神农,人谁识?”红薯虽然是改变中国的一个传奇,但是红薯不入文人的法眼,描写红薯的诗词歌赋稀少。更奇怪的是,萝卜白菜有人爱,红薯似乎成了花鸟画的“禁区”,几百年来未入画。

连年有余

  一直对泥土、田园有着深深眷恋的焦全才将红薯带进了花鸟画的世界。他用传统写意技法创作了红薯系列作品,朴实明快,弥漫着泥土的气息,而且饱蘸着深深的情感。焦全才的“红薯画”和他的“青铜画”一样,一问世就为人称道,代表作《乡情》还入选“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很多观众尤其是年过五十的观众,看到红薯画,那种埋在骨子里的切身感受不由自主地泛了出来。

梦童年

  在“青铜”、“红薯”之后,焦全才将目光放在了山野之中那些不知名的花果之上。焦全才画画,写生重于临摹,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见一花一萼,谛视而熟察之,以得其所以然。笔下韵致风采,自然生动。几年之后,焦全才贡献给社会的也许是“野花满堂”。

  焦全才“青铜画”体现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红薯画”是对寻常食物的礼赞,“野花画”则传递着生命的自在与自然。

清韵

秋韵

书香

团扇之一

团扇之二

团扇之三

团扇之四

团扇之五

团扇之六

团扇之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画趣一变 锐意进取——品评焦全才的花鸟画
焦全才|艺无止境-中国当代名家书画艺术大展
清末全才画家陆恢 花鸟画选
全才画家
商代青铜器鼎是用来做什么的?(组图)
文友呼吁,精彩分享 《泊庐焦墨山水》一组 (团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