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苗怀明:网络红学的是非功过(大嘴说红学之十七)


总的来说,网络红学不过是《红楼梦》业余研究在网络时代的一种新形式,是一种利用网络手段进行的红学探讨。

就其性质而言,它基本属于业余研究,远没有达到专业水准,尽多是红学研究的一个补充,还远不能改变《红楼梦》研究的基本格局,不管有的红学爱好者将网络红学说得有多么重要,说了多少豪言壮语,至少目前乃至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情况都是如此。

《风起红楼》

就笔者个人二十多年上网所见,业余爱好者能达到专业水准的,也只有区区三五人而已,这与数量庞大的网络红学爱好者群体相比,显得相当悬殊,不成比例,但这就是当下网络红学的真实状况。

就笔者个人所见,网络红学对《红楼梦》研究、普及的意义可以分为如下两个方面来看:

一、就《红楼梦》及红学的推广、普及而言,网络手段及新媒体的介入和应用,为广大爱好者阅读作品、资料及相关论著提供了极大便利,为他们提供了交流参与的便捷平台,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对他们阅读、欣赏作品起到了积极的推广作用,同时也为了解《红楼梦》及红学的传播、影响情况提供了很大便利。

可以说网络是推广、普及红学乃至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媒介或手法,也代表着将来的发展方向,这是不可否认的。

《红楼研究小史稿》

二、就《红楼梦》的研究而言,网络红学目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呈现出无序发展的混乱状态,整体水平偏低,无论是文献的搜集、整理,观点的提出、论证,还是研究方法的选择,都存在不少问题,虽然热闹异常,但并没有多少可汲取的研究成果,难以对红学研究产生多少良性的推动作用。

对专业研究者而言,大多数网络红学爱好者的研究成果对他们缺少参考和启发价值,这绝不是偏见。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很多专业研究者不愿参与网络红学,觉得浪费时间精力,也是有其道理的。

就业余爱好者而言,网络及新媒体的出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为方便、快捷的发布、交流平台,对其正面意义是应该给予肯定的。但其存在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如果不进行反省和调整,网络红学就只能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原地踏步。

对一些红学爱好者来说,他们需要明白的是:

《红学史稿》

学术研究是有门槛的,这并不是专业学者担心业余爱好者抢饭碗、嫉妒他们,尽管不少业余爱好者一听到门槛这两个字就跳脚,用垄断、霸道之类的词语进行反击乃至谩骂。

事实上,不少认为自己在研究红学的业余爱好者只是在徒劳地证明自己是如何浪费生命而已,至于那些动辄宣称主流红学崩塌、灭亡、自己有重大发现者,也不过是在用自己的一生诠释“无知者无畏”这句话而已,这是可以断言的,不管他们本人承认还是不承认。

如果他们只是以此为娱乐,乐在其中,不抱着一统红学、学术史留名的庄重使命,那又另当别论。不信请那些自信爆棚、牛皮吹到天上的红学爱好者看看这篇小文配图中的那些红学史著作,看能找到自己的芳名否。

笔者曾多次提出学术门槛这一看法,有意思的是,专业学者大多表示认同,但一些业余爱好者强烈反对,认为这是学术霸权或垄断红学,剥夺了他们的研究权利,云云。

这其实是一种很可笑的误解和歪曲,那些激烈反对者要么没认真读笔者的小文,要么读了之后没读懂,笔者对此根本不愿也不屑于回应。

事实上,没有哪一个行当和领域不需要专门的训练,不需要门槛。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要想有所成就,肯定要进行系统、完整的学习和培养,从本科读到硕士,再读到博士,乃至博士后,通常要进行长达十年的学习和训练。

难道文学研究就是个例外,不需要专门的学习和培养,人人天生就会吗?

一些红学爱好者不愿意面对这一问题,害怕提及门槛,在笔者看来是因为心虚和自卑,因为他们没有机会也不愿意进行学术学习和训练,自欺欺人地认为学术研究不需要门槛,不需要进行专门训练,不仅如此,他们还对专业学者充满敌意。

刘梦溪《红楼梦与百年中国》

还有一些业余爱好者连门都没有入,连基本的语言表达都不过关,写了一些让人不知所云的文字,就认为自己已经超过专业人士了,动辄嘲笑、辱骂专业研究者,那更是在做白日梦。

试想,专业研究者智商又不低,经过多年系统、严格的学术训练,而且长时间进行学术研究,何以学术水平竟然还不如那些既不是天才,又没有受到学术训练,花费时间又不长的业余爱好者?道理上都说不过去。

一些红学爱好者是不讲逻辑的,所以给他们讲这些道理是没有用的,最好的办法是对那些剑走偏锋、言语激烈者干脆不予理睬。好在广大红学爱好者中还是有不少明白人的,相信他们还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否则笔者根本就不会写这篇文章。

可以这么说,网络红学是没有门槛的,谁都有权利把自己阅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发到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上,但学术层面的红学研究确实是需要门槛的,而且门槛还不低。你不遵守学术规范,闭门造车,自说自话,对这些低水平的所谓研究,专业人士当然可以不理会,学术刊物当然会拒绝刊发。

这就象运动员在足球场上玩手球一样,你不遵守游戏规则,人们就不带你玩,将你逐出场地。至于你在自己家里,关上门,爱怎么玩就怎么玩。

业余爱好者如果拒绝遵守学术规范,就只能在一个低水平线上徘徊,只能被拒于学术之外。

没人能制止你做所谓的红学研究,但学界承认不承认、搭理不搭理,这就不是你个人能决定的事情,再叫唤、再辱骂也无济于事,而且效果适得其反。

《红学通史》

这与垄断、霸权无关,红学研究如此,文学研究如此,其他任何学科的研究也都是如此。如果要挑战这一规则,注定是失败的,只要了解一下古今中外学术史,就可以明白这一点,不要心存侥幸。

自己提出一个观点,不可能都在学界得到热烈的回应,更多的情况是没有回音,受到这种所谓的“冷遇”也是很正常的。

对那些没有商榷价值基本属于胡说八道的所谓学术观点,专业学者是不可能去回应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不可能天天来关注网络红学上的这些东西,他们有权利不发表意见,因此他们的“傲慢”也是必然的。

再者,有价值的东西肯定会得到承认,不要把专业学者想得那么狭隘、那么坏。在这个资讯发达、人人可以办自媒体的年代,发表学术意见的渠道有很多,谁都不可能去封杀谁。

自己提出一个观点没有得到回应,受到冷遇,这很正常,不要首先想到别人打击、歧视之类,而是要反思自己的观点是否有问题。

《红楼梦研究史论》

同时,有些业余爱好者还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学术刊物应该发表不同见解的文章,否则就是垄断学术资源。看起来似乎有道理,但他们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提出不同见解是可以的,但这个不同意见要建立在可信文献及合乎逻辑、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否则没有依据和学理的信口开河就是胡说八道。

事实上,有不少业余爱好者的观点就是胡说八道,而胡说八道是没有办法商榷的,不是所有的观点都值得去商榷的,学术刊物不予发表,那再正常不过,相反,如果学术刊物刊发这样的文章,那才是有问题的。

对专业研究者而言,如果不是对学术普及有兴趣、希望与大众交流的话,对网络红学确实不必那么关注,对网络上的言论也不必在意,可以直接无视它们的存在。

《红学风雨》

对那些网友较为虚心、风气良好的网络平台,不妨不时过去进行交流;对那种风气较坏、动不动就漫骂、拍砖的网站、微博、微信群,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不必随之起舞。

毕竟如今的社会越来越多元化,各种意见都有表达的权利,自然专业学者也有说话和保持沉默的权利。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网络言论还缺乏必要的规范,专业学者如果到那些红学论坛、微信群,人在明处,很容易受到少数匿名爱好者的无理辱骂和人身攻击,个人权利难以保障,因此,沉默是对待网络红学的最好方式。

对当下的网络红学而言,尽管看起来热闹非凡,不少人感觉良好,但如果不消除与专业研究者之间的敌意和对立,如果没有专业研究者的参与,它注定只能是个自娱自乐的网络平台而已,想要在学术史上留下一笔,恐怕只能是一相情愿的幻想,更不说推翻原先的研究,重新开创什么新局面,建立新学派之类了。话虽然说得很难听,却是实情。

《红学档案》

当下,学术层面的红学研究不仅显出乱象,而且也存在一个瓶颈问题,短时间内难以取得大的突破,这不仅仅是红学研究,其他学术领域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一问题。

如何对待前人的研究,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新的进展,使红学研究持续发展,这是每一位学人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但专业研究者存在问题并不意味业余爱好者就没有问题,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在专业研究者之外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并不代表红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事实上,这只能意味着进入红学研究的学术门槛更高。

专业研究者需要反思,网络红学爱好者更需要反思。如果网络红学想打破目前的乱局和僵局,想往前走一步的话,同样需要反思和调整。

《红学二百年》

遗憾的是,网络红学参与者大多是玩票性质,可以随时终止这种自娱自乐的游戏,很少有人愿意以负责的态度思考这些问题,并采取行动。

笔者在《假如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一文中曾这样规劝一些所谓的红学家:

想要提高研究水平,其实也很容易,就看愿不愿意下决心了,那就是把家里和《红楼梦》有关的东西全部烧掉,如果不舍得,可以送人,送得越远越好,然后一辈子都不再看、不再谈、不再关心与《红楼梦》有关的任何事情,开始养花种草,网上购物,外出旅行,不行就闷在家里看肥皂剧,实在想看书的话,可以读读唐诗宋词,读读心灵鸡汤,当然仅限于朗诵,不要想着去研究。这就是他们这一辈子为红学研究所能做出的最大贡献,其人生也会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

到目前为止,笔者仍持这个观点,欢迎有些人对号入座。  

笔者规劝的所谓红学家具有如下特点:一门心思找作者、对作品其他方面毫无兴趣,对他们来说,《红楼梦》不过就是一个隐藏作者信息的密码本;一张口就是曹雪芹不存在,胡适是骗子,极力贬损专业学者;莫名其妙地极度自信,动不动就是自己有重大发现。

就目前网络红学的状况而言,笔者对其印象总体上是负面多于正面,但希望它能有改变,逐渐形成一种良性的监督和淘汰机制,朝高水准、好风气的方向转变,当然,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写这篇小文属于有感而发,既是为专业研究者了解网络红学的情况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网络红学爱好者提出一些忠告,希望网络红学能提升品格,获得良性发展,因此说的都是个人内心真实的想法,至于是否准确、正确,自然还有很大的探讨余地,欢迎批评指正。今后应该不会专门再就这个问题写文章了,到此打住。

《红楼梦研究史论集》

依笔者对网络红学生态的了解,这篇小文发表之后,可以想象,一定会遭到某些红学爱好者的强烈反对乃至肆意漫骂,对此笔者早有心理准备,毕竟在网络上混了二十多年,早已习惯了这些拍砖之类的低级小把戏,具有很强的免疫力,所以对那些非理性的人身攻击、谩骂之类,一概不予理会;对那些信心爆棚、怒冲冲急吼吼的辩论者、踢馆者,也一概谢绝,原因很简单,没时间,就是有时间,宁愿睡觉歇着也不愿搭理这些人;但对那些认真探讨、有学术价值的理性意见,则会虚心接受,真诚面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苗怀明:网络红学的典范之作——读《握红小札》有感(大嘴说红学之二)
胡文彬|寄语《红楼梦文史新证》
看我怎解红楼:一片冰心在玉壶
2015年《红楼梦》研究期刊类述评
宋广波:用历史的态度评价“新红学
王蒙谈《红楼梦》:贾宝玉不是“造反派” 只是“疏离者”|红楼梦|造反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