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即便过了500年,仇英依然很苦...

从这一点看,同样是“吴门四家”中的文徵明,似乎运气一直比仇英要好,东京国立博物馆的特展有“文徵明诞辰550周年纪念:文徵明及其时代”(2020年1月2日—2020年3月1日),虽然受疫情影响,但东京国立博物馆2月27日起宣布闭馆时,“文徵明及其时代”特展也已接近尾声了,这一点与文徵明得享高寿不无相似。

文徵明画像

正如明末董其昌评论仇英所言,“实父(仇英)作画时,不闻鼔吹阗骈之声,其术亦近苦矣。”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仇英五十九岁。这一年,他又画了两幅作品,分别是《玉洞烧丹图》和《职贡图》,都由他的好友文徵明题跋诗文。是年冬,仇英走完了其于坎坷不无苦命的一生,留下了百卷丹青。

策展人表示,为了筹备此次展览,准备了近十年时间,“展览的巧妙之处,在于我们特别并置展示几组原作、仿作、摹本,供观众对照鉴赏。”

而提供展品的包括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赛克勒美术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大阪市立美术馆、京都国立博物馆等。

仇英《汉宫春晓》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展品数量上在前面展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共展出60余件与“明四家”仇英相关的书画作品,包括45件仇英作品、17件其他中国古代艺术家的画作,如仇英临摹过的宋元经典原作,还有同时代仇英的师友作品。 其中气势宏伟的《剑阁图》是上海博物馆藏仇英晚年精品巨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仇英《松陰琴阮图》和《观榜图》,则是这两件作品首次出台展览。

《剑阁图》 仇英作 上海博物馆藏

在吴门四家的,仇英无疑是短寿的,有分析认为,这与他的画法或许不无关系。

仇英(约1497-1552)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 中国明代绘画大师,吴门四家之一。尤其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偶作花鸟,亦明丽有致。 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

《桃源仙境图》局部 天津博物馆藏

他的重要存世画迹有《汉宫春晓图》、《桃源仙境图》、《赤壁图》、《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桃花源图》、《仙山楼阁图》、《莲溪渔隐图》、《桐阴清话轴》、《秋江待渡图》等。

仇英出身寒门,幼年失学,曾习漆工,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中国美术史上少有的平民百姓出身的画家。

仇英与“吴门四家”里的其他人不一样,是以文人所敬而远之的工笔画收获盛名的;另外他几乎没有书法作品留下,没有诗词歌赋留下。

美术史论家范景中曾撰文认为,身为一位职业画家,仇英绘画的创作活动,根据文献记载、绘画著录、作品流传的情况,其延续的时间大致在16岁至50岁,约计35年;其擅长的题材,凡山水、花鸟、文人仕女、界画楼台、鞍马、历史故事、佛道人物等皆能,可谓相当全面。

其风格演进的轨迹,早年一方面由于其本师为周臣,故有偏于北宗的院体、浙派风格;另一方面又因其与文徵明及其弟子交游,故亦有偏于南宗的文人画风格;中年以后画名渐盛,颇得收藏家昆山周凤来、长洲陈官、嘉兴项元汴等人的青睐,特别是被项元汴延聘于家,得以大量观览与临摹前代名迹,因此于宋人法度尤其是南宋院体诸家浸淫甚深。

身为一名职业画家,仇英在画史上能与沈、唐、文三家并埒,除了董其昌所指出的青绿绘画的造诣,主要还在于他临摹前代名迹的精湛功力。

从美术史的角度而言,古画流传不易,除了纸绢脆弱易坏,更有水火之厄,仇英忠实而高超的临摹技法,自然有功于画史研究不少。而从当时的历史情境 来看,我们知道,仇英的时代,正是讲求笔墨气息与文人意趣的时代,这让写意画大行其道,因之而讲究法度与追求自然的技法训练被逐渐忽视。

明 仇英 《摹清明上河图》局部

仇英临摹工夫之所以具有意义,首先正在于此,即重新回归六法中“传移模写”的传统;其次,明代由于江南民间收藏兴盛与古物市场发达,藏家与古董商合作,为了出售求利,延请高手临摹而以假当真,自然时或有之;再者,江南藏家为了保存家传之珍,请画家临摹副本以防权势侵夺之例,亦屡见不鲜,例如沈周曾为人仿作米友仁《大姚村 图》、文徵明曾为人仿作赵伯骕《后赤壁图》等。仇英临摹李昭道的《海天落照图》亦属此例。”

明 仇英《松荫琴阮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仇英的传世作品,以两类最为出名,一类是山水,尤其是青绿山水。文徵明对他颇为赞赏,评价其“精细工雅,深得松年、千里二公神髓,诚当代绝技也。”在董其昌眼里,几乎把元人钱选直接忽略,认为仇英在青绿上的成就完胜钱选。故宫博物院藏的《莲溪渔隐图轴》、《桃村草堂图轴》、《玉洞仙源图》基本上都是仇英青绿山水的代表作品。

而仇英传世的青绿山水还有另一种风格,比如此次展出的纳尔逊艾金斯美术馆所藏《浔阳送别图》。《浔阳送别图》是以白居易(772-846)《琵琶行》为题材而创作的画作,画面表现浔阳江边白居易登舟探访琵琶女的情景,场景空阔,人物穿插其间。细致的笔法、鲜丽的色彩和装饰性的绘画语言,使画面弥漫着梦幻诗意。

传周昉《宫姬调琴图》 纳尔逊·艾金斯美术馆藏

仇英款《听琴图》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展览还展出了传周昉《宫姬调琴图》及仇英款《听琴图》,罕见的仇英临摹宋元古画包括私人收藏的《摹李公麟莲社图》,元人王振鹏作《姨母育佛图》和仇英的《摹王振鹏姨母育佛图》,以及《倪瓒像》等。

从仇英临摹的古画中,可以感受到他不停尝试不同风格、再兼容各家菁华的企图,尤其“南宋四家”马远、夏圭的画风,仇英更是倾注毕生之力持续临摹学习。

明嘉靖三十一年,仇英去世,享年约59岁。展览最后一个单元“启后”( Legacy )则重点介绍他的后学者,如仇珠、尤求、仇谱、孙仇聋子等皆得仇英之法。

明清两朝习仇英画风者,仅文献著录和传世作品显示就有24人,地域以江浙为主,题材多为山水人物,尤以精细妍丽者,画者多为职业画家。仇英因其独特的身份与画风,得到大量职业画家的垂青,显示出与同时代文人画家不同的传播方式与号召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艺·全球看展丨他卑微画工出身,却成为“明四家”之一,策划24年的仇英大展有何看点?
仇英:用命画画,你敢吗?
尴尬!筹备近十年的美国仇英大展因疫情遇冷,部分展品为首次公开展示
明清绘画山水作品
职业画家仇英
明代中期“明四家”仇英大师二十九幅绘画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