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天老照片】--5373--老照片重现光绪帝陵墓修造工地现场,耗资551万两白银

崇陵是光绪皇帝与隆裕皇后的陵寝,宣统元年(1909年)开始建造,民国四年(1915年)竣工。今天我们通过一组老照片,看看崇陵的工地。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被照相机镜头记录下修造过程的皇帝陵寝。

崇陵工程工地。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去世;第二天,慈禧太后去世。慈禧去世时,她的陵寝(菩陀峪定东陵)已经完工,所以在1909年举行了奉安大典。但是,光绪帝去世时,他的陵寝尚未建造。

崇陵明楼工地。

1908年底,溥仪小朝廷没有经过严密的勘查,很仓促地选择在清西陵金龙峪谷地兴修崇陵。

建成后的崇陵明楼。

1909年初,崇陵开工,贝勒载洵担任承修大臣。此后,金龙峪方圆5里的范围内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工程最紧张的时期,20多家厂商、6000多人同时施工。为了维持秩序,军警昼夜不停地进行巡查。

崇陵隆恩殿。

在清朝历届帝王陵墓中,崇陵规模不算大,没有大碑亭、石像生等建筑,装饰雕刻也不豪华,但它的用料极为讲究。比如隆恩殿木料均为异常珍贵的铜藻铁藻木,其质地坚硬、密度高,色泽厚重,木心花纹优美,敦厚典雅,抗氧化能力强。因此,木结构的隆恩殿被誉为“铜梁铁柱”。

崇陵工程工地。

崇陵修造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每年都因为天气太热或太冷而停工。工匠们还因为待遇太差闹过两次事,停工两次,迫使管理方改善了施工条件、增加了工匠工资。

崇陵石牌楼。

崇陵修造最大的危机来自清朝灭亡。1912年,溥仪退位之际,与民国临时政府议定了优待条件,其中第五条说:“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际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但是,民国政府刚一建立,根本拿不出钱来,修陵工程一停就是一年多。

崇陵东侧面,工程接近尾声。

1913年春,大总统袁世凯派出国务总理赵秉钧与清室内务府大臣绍英等协商,从拨给清室的岁费中拿出一部分钱,重新开始赶修崇陵工程。地宫、宝城等工程经费,都是清室与民国政府反复磋商才解决的。

崇陵地宫的主体建筑金券。

光绪帝去世后,梓宫奉移到清西陵梁各庄行宫正殿内暂厝。1913年崇陵地宫先期建成,12月13日梓宫奉安于此,同年病逝的隆裕皇后也同时葬入。1915年陵寝工程全部完成,总花费约551万两白银。

崇陵东侧500米的妃园寝。

崇陵妃园寝埋葬着瑾妃和珍妃。珍妃于1900年被慈禧太后害死,草草下葬在宫女墓地,1913年12月移入崇陵妃园寝。瑾妃1924年9月24日去世,以端康皇贵妃的身份葬于其内。

前清三品京堂候补梁鼎芬在崇陵种树。

梁鼎芬对光绪帝忠心耿耿,多次赴梁各庄叩谒梓宫,“露宿寝殿旁,瞻仰流涕”。由于经费困难,崇陵之内没有种植树木,看上去光秃秃的。梁鼎芬为此焦急,四处奔走化缘,募集了几万银子,购置松、柏、枫、杨等树四万余棵,绿化崇陵。1919年他去世后,葬在崇陵右旁的小山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德宗光绪皇帝的陵墓
中国古代十大帝陵
慈禧陵墓里到底暗藏什么不可告人秘密?
中國陵墓建築【圖】
游清西陵--光绪帝的崇陵
“石母”是什么东西?古代皇帝修建陵墓,为何都怕挖到“石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