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油画】重复性工作令你抓狂?艺术家比你还惨!

「甲方爸爸的“淫威”」

约翰·康斯特布尔《从主教花园望见的索尔兹伯里大教堂》,布面油画,1823年,V&A博物馆藏

有时候,艺术家们也处在职场食物链的底端。此时,甲方爸爸提出的要求才是第一要义,他们作为乙方既然刚不过,只好乖乖听话。

在主教约翰·费舍尔(John Fisher)的委托下,画家约翰·康斯特布尔(John Constable)应邀创作了作品《从主教花园望见的索尔兹伯里大教堂》。当他将这幅画给金主过目时,客户却对画中的乌云十分不满意。

约翰·康斯特布尔《从主教花园望见的索尔兹伯里大教堂》,布面油画,1821-1822年,巴西圣保罗博物馆藏

约翰·康斯特布尔为了证明自己没有错,拿着该作品找其他人评理。但是甲方并未理会,简单直接地告诉他:“给我改!”因此,这幅作品便有了阴天和晴天两个版本。

另一位“倒霉”的画家乔瓦尼·保罗·帕尼尼(Giovanni Paolo Panini)也曾遭受过客户的“压榨”,同样一幅作品,他竟然画了三个版本。

乔瓦尼·保罗·帕尼尼《Modern Rome》,布面油画,172.1×233cm,1957年,波士顿美术馆藏

画中坐在扶手椅上的男子就是帕尼尼的雇主,起初他为其创作了两幅相似的作品,除了色彩有些许不同外,其余均无太大的变化。几年后,客户又想起了这幅画。即使内心有无数的牢骚,他也只好在少许改动后重新提交一幅类似的作品。

乔瓦尼·保罗·帕尼尼《Modern Rome》,布面油画,172.1×233cm,1957年,大都会博物馆藏

乔瓦尼·保罗·帕尼尼《Modern Rome》,卢浮宫博物馆藏

为了达到客户要求,一个称职的乙方当然要准备好plan B。如今,藏于不同博物馆的两幅同名画作,极有可能是当时画家迫于生计所作的备选方案。

例如,分别藏于大都会博物馆和圣路易斯博物馆的两幅双胞胎作品《The Judgment of Paris》就是德国画家老卢卡斯·克拉纳赫(Lucas Cranach the Elder)为了满足其雇主要求所作的。

▲「 明星产品 」

当然了,严苛挑剔的雇主毕竟还是少数。画家们之所以会“复制粘贴”,还可能是因为其作品深受世人喜爱,以至于成为了人们争相购买的“爆款”。

彼得·克拉斯《Vanitas Still Life》,1630年

荷兰画家彼得·克拉斯(Pieter Claesz)不仅擅长静物绘画,还是一个懂得投其所好的“商业精英”。他的同名作品《Vanitas Still Life》迎合了17世纪荷兰盛行的艺术风格“Vanitas”(虚空派)。彼时,荷兰中产阶级非常喜爱这种具有象征性的静物绘画,他们以此来提醒自己:繁荣富贵都是过往云烟,死亡终将会来临。

彼得·克拉斯《Vanitas Still Life》,1625年

乔治·德·拉·图尔《The Penitent Magdalen》,布面油画,133.4×102.2cm,约1640年,大都会博物馆藏

法国画家乔治·德·拉·图尔(Georges de La Tour)也看准了市场行情,其作品《Magdalen of Night Light》同样属于“Vanitas”风格,以蜡烛、骷髅等物品暗示死亡。

乔治·德·拉·图尔《Magdalen of Night Light》,布面油画,约1640-1645年

由于该作品深受雇主喜爱,他赶紧创作了其它版本,爆款就是这样诞生的。然而画家并未因此而“划水”,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在细微之处有所变化,从而被赋予了新的情感与含义。

乔治·德·拉·图尔《Repentant Magdalene》,布面油画,1635-1640年,国家美术馆藏

亨利·富塞利《The Nightmare》,布面油画,101.6×127cm,1781年,底特律艺术学院藏

画家亨利·富塞利(Henry Fuseli)的作品《The Nightmare》也有着类似命运。1782年,该作品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Royal Academy of London)首次展出后便一炮而红。此后,亨利·富塞利至少创作了三幅相似的作品。

亨利·富塞利《The Nightmare》,布面油画,75×64cm,1970-1971年

▲「 跟自己较劲 」

此外,强迫症患者以及完美主义者也经常会做重复性的工作。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作品往往持否定和怀疑的态度,纵使旁人认为已经足够好了,他们依旧希望通过再次尝试来达到内心的完美预期。

卡拉瓦乔《Supper at Emmaus》,布面油画,1601年

这类爱跟自己较劲的艺术家在历史上不在少数,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Caravaggio)就是其中之一。1601年,他为红衣主教的兄弟Ciriaco Mattei绘制了一幅名为《The Supper at Emmaus》的作品。

五年后,卡拉瓦乔重新创作了这幅画。新版本无论是人物手势、衣着还是整体色调均有了鲜明变化。两者之间的差异体现出了画家艺术风格和生活状态的转变。

卡拉瓦乔《Supper at Emmaus》,布面油画,1606年

艺术家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更是一个“双胞胎绘画”的狂热爱好者。与前文提及的艺术家们不同,马蒂斯将同样的静物创作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亨利·马蒂斯《Still Life With A Purro I》,1904年

亨利·马蒂斯《Still Life With A Purro II》,1904年

起初,他在成对的作品中经常会模仿其他艺术大师的绘画风格。在后来的摸索中,艺术家逐渐摆脱了他人技法的束缚,创作了十几对同一主题的作品,以此来探索不同笔触、色彩下的最优解。

亨利·马蒂斯《Young Sailor I》(左),《Young Sailor II》(右),1906年

当代艺术家彼得·德雷尔(Peter Dreher)就更加喜欢自虐了,常人反复三四遍就会厌烦的工作,他一直持续了40年。其系列作品《一天比一天好》以玻璃杯为主体,通过艺术家日复一日的描绘,最终竟累积了近五千幅。彼得·德雷尔从中感悟到的安静的力量以及保持专注的哲学思考,超越了简单的机械重复,使观者为之折服。

彼得·德雷尔《一天比一天好》,第44天

彼得·德雷尔系列作品《一天比一天好》的展览现场

其实重复并不可怕,真正危险的是无效的重复。缺乏思考的机械重复只会消耗天赋,最终使你疲于应付而丧失最初的激情。希望你能够找到工作和生活的乐趣,抱有探索未知的渴望去迎接每一次全新的挑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荷兰画家彼得·克莱兹Pieter Claesz作品
如何像图像学家一样看一张画?
名画物语 | 暗藏在亨利·卢梭名画《做梦》里的百年秘密,成就艺术推理小说的最高杰作
卡拉瓦乔的“作死”人生
郭润文·中国写实一面旗
画家亨利·赫伯特的油画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