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丁雪峰:无常形而有常理

苏东坡曾言:“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苏东坡全集·净因院画记》)。他提出了画有“常形”和“常理”的问题。云是属于飘荡、游移、悠闲之类,忽而如涛流动;忽而聚密如团;瞬息万变“无常形而有常理”。苏东坡认为:“常形之失岁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所不知。”他的这些美学见解是颇有深意的。在艺术表现上越是自然天成的,似无法可循,但从体现自然气象、境界、韵致、丰富画面的“意”、“象”方面来讲,却更要发挥作者主观意识的想象力,因而,要掌握并表现好“无常形而有常理”的云也实非易事。

中国画重在“意”字上,“虚实相映”、“以虚代实”,在艺术观念、艺术方法上,不着意于再现客观景物和表象的真实性。山水画意境的创造,则重在表“自然之性”,图“内涵之神”。云作为自然景观、自然美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其他自然形象“山沓水匝,树杂云合”(刘勰)统一在形象时空结构中,以构成完美的艺术意象。

在山水画空间意识和艺术处理上,云的概念常常和“云气”、“留白”的概念统一起来理解,体现在画面上多有利用空白的手法。这种意匠手段,逐步形成一种中国画的审美欣赏习惯。特别是文人画讲究清淡、无为、含蓄,对利用云气空白十分注重。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画表现云是一种意会性的手法,没必要一定要画出云的真实感觉。留“云气”,讲“留白”靠观众想象,联想去补充、拓展画意,使“无常形”的东西,在难以捉摸的视觉空间中引伸出无限的遐想。从这个意义上讲,山水画表现云这一概念又和“无画处有画”着意于烘托环境、空间境象的创。把艺术的“运思”、“构想”等审美意识问题联系起来,而不能局限于云本身的真实性和其艺术表现问题。

云在山水画中很少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许多画面空间处理、意境创造“疏中密,密中疏”,与其说是画云,倒不如说是“借云发挥”,利用那几块白来调节画面空间关系。利用云气使画面疏密有致,自然畅达。云无“常形”,形式构成不明显,所以常感到法在有无之间,这里的云气变化,是在没有一定程式、规范中包含着“常理”。

清华翼纶《画说》中不但从整体、精神意象上概括了云的神情,而且,对云烟一类表现,指出不能只是烘染勾勒而得其形,而要“贵求其神韵”,根据他这一美学观念,有几段对云气烟霭具体画法的论述颇为精采,值得我们领会。他说:“天阴则烟霭重,而轮廓宜轻,天晴则轮廓稍重。”“天愈晴则烟霭愈深”,“大雨山势模糊云气蒸蔚,小雨云烟淡荡山色霏微,晓则山坳烟积轮廓渐分,山顶穿雾而出如初起者。然晚则烟霭自上而下轮廓清微,如欲睡者。然大风云起,如将飞出,夹山而行,和风则林木渐动,山色清明。晴云有瑞气,湿云有痴气,欲雨之云充积瀰满,将晴之云,游行无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校山水画教学研究 系列专题04 云水生韵
中国山水画中的“云”如何创作
北海:造云山之大境 显万壑之雄风
《艺展中国》裴维敏中国画作品展
知白守黑 计白当黑——中国画中空白的运用
从《枯木怪石图》,看文人画精神   邵仄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