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东华专栏】中国画如何画?

人物画秉承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的传统,在当今的画展中以反映政治性的题材和历史画为主,也有纯粹日常生活的作品。而现代意义的山水、花鸟画与宋明理学关系密切,这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在画展中争议最多的是这一部分中国画。

宋 佚名 女孝经图

众所周知,日月山川、鸟兽草木都是宇宙的一部分。按照宋代理学家的观念,日月山川、鸟兽草木都存在着“理”。而记录观察体验日月山川、禽兽草木之道的方法不外乎文本和图像二种方法。如果以图像表达,那就是绘画。

唐 阎立本 步辇图

“理”的原始义指“物质组织的纹理”。《说文解字》云:“理,治玉也。”徐锴《说文解字系传》解为:“物之脉理惟玉最密,故从玉。”即“理”从观察玉的纹理而来,又用于指涉一般物质之纹路。程朱理学以“性即理”突显自己的学说,意在传承《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观念。孔颖达疏云:“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在理学时代,因“理”能传达“山川原隰”之条理,故在理学家(道学家)冥想观念下,整个地球,甚至整个天体,都可转化为心中的宇宙。山的脉络、走势、外形,水的流向,江河的分布,犹如沈括格物所得的、心中之“木图”。在理学家眼里,所有在自然中呈现出的“纹理”都存在“理”,都可以通过格这些“物”而透析天理,这就是《易》所说的“俯以察于地理”。由此可见,“地之理”(山川原隰)是理学家首先需格之物,故山水画在宋初首先突显出来。按照计峰博士在《山水画的崛起与宋明理学》的研究,山水画的成熟与宋代理学的成熟是同步的。黄庭坚的“天开图画即江山”实际上就是自然山水被视为天理世界的经验显现。《林泉高致》的“大山堂堂为众山之主,所以分布以次冈阜林壑为远近大小之宗主也”,是通过景物的次第位置来展现纲常人伦的秩序关系。换句话说,画山水就是用图式来说明宇宙秩序。

宋 郭熙 早春图

从技法上讲,自然山水的纹理的处理方式与书法的线条呈现的轨迹相似,早在魏晋时王微的《叙画》中就意识到要传达人的情感,就需要把书法融入到画法中去;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也说:“人之学画,无异学书”,运用到山水画中,书法笔法就是皴法。众所周知,在美术史上,五代时产生了各种山水画的皴法,皴法的出现意味着山水画的成熟。在画面空间的构成上,与西洋画以明暗表现光线的变化不同,以墨色的浓淡来表现虚实,这种虚实的表现正合传统文化中的“阴阳”,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而对自然山水“纹理”的体验需要通过“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式的“格物(写生)”来体验。画展中出现的摹拟照片,意味着把山水画的核心——体“道”的过程抛弃了,没有了皴法也意味着传递人之情感的笔法被抛弃。如果这样,就走向了传统山水画的反面。

宋 范宽(传) 雪山楼阁图

随着山水画的确立和繁荣,与“山川原隰”息息相关的、依附于“山川原隰”的鸟兽草木也必将成为俯察的重要对象。孔子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与“仁”相关,因此,在理学观念下,以花鸟画形式呈现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必将走向繁荣。而以传达“天理”的花鸟画势必有别于传统的纯粹作为图像记录的“博物学”观念下的花鸟画。

蜀 黄筌 写生珍禽图

宋 赵佶 瑞鹤图

从画史上看,花鸟画的繁荣是在山水画确立之后出现的,此一时期正是二程理学确立后的宋徽宗时代。宋徽宗的画与前代的区别最重要的是画中题诗,这是以前画家所没有的。从理论上讲,诗与画在画中的结合意味着文本与图像的统一。众所周知,文字是记录思想和事件的符号。画则是用图像形式对思想和事件的记录。文字与图像在同一画面中的呈现,意味着文字(符号)和图像都是对同一思想和事件的记录。也就是说,当我们欣赏画中之诗时,就可通过诗文来解读画所传达的内涵。同理,也可通过画来解析诗所表达的意思。换言之,画与诗是双向互动的关系。

宋 徽宗 腊梅山禽

在美术史上,书画结合得最完美的当推宋代的赵佶和明代的徐渭。徐渭的《墨葡萄图》诗:“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为众多史论家所引用。已有的研究表明,徐渭自二十七、八岁接受阳明学后,就一步步地成为一个彻底的阳明学者。

明 徐渭 墨葡萄

如上所述,孔子倡导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宋明理学背景下转变为透过鸟兽草木之“纹理”而求“理”,使儒士对万物的结构(造型)已十分了解。作为儒士,一旦仕途受阻,就可能选择其他的修身方式。据记载,徐渭在狱中开始研究书法义理。他书论文章《评字》可以看作是徐渭正式以书法作为创作目标的开始,也是以书法作为主要修身手段的开端。徐渭的绘画有二个特征:一是徐渭作画没有如赵昌那样“每晨朝露下时,绕栏槛谛玩,手中调采色写之”,而只有与门生游山玩水时的题画诗。而更多的是“昨夜苦热眠不得,起写生篁雪两竿。”徐渭式的大写意花鸟画可以说是王阳明“随时就事上致其良知,便是格物”在绘画创作上的呈现。

明 徐渭 牡丹蕉石图

全国美展作为全国顶级的画展,理应是原创的,从深层次反映物之理——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图像呈现,而不是描摹物像表面的、照搬别人照片的摹拟之作。

明 徐渭 墨牡丹

在网络和照相技术非常发达和普及的当下,不是说照片和网络资源不可取,而是如何用。传统中国画的工笔与写意,是与宋明理学相对应的一种图像呈现方式,需要通过格物写生或写意来传达对自然物像的感受,强调的是躬行实践。

我们要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术】《苦瓜和尚画语录》原文及译文(一)
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王翚仿巨然山水画欣赏
为何说'天开图画即江山'的宇宙观形态,促成了宋人山水画的成就?
三三两两,草木欣欣——方向山水画点景之一(耕种篇)
聚宝盆山水画:山川浑厚 草木华滋
黄宾虹晚年精品《浅绛山水四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