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冯立鳌:文以观史 武以争胜(1)

冯立鳌:文以观史 武以争胜

2014-11-08 03:5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文以观史 武以争胜

——《三国演义》中的谋略智慧

  《三国演义》以历史题材为外壳,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内容;它以社会争胜为主线,将传统文化及其思维方式磨砺成一部争胜方法的集成;它在社会的动态活动中折射出恒定的谋略方法,展现了跨越时空的中国思维智慧。

  以历史为载体的文化积淀

  《三国演义》的叙事,从公元180年汉灵帝时的黄巾起义开始,到280年晋朝灭吴结束,历时约一百年。它成书约在元末明初,即三国历史终了后一千余年,其中经历了几个重要环节。

  一是在三国时代,董卓、袁绍、吕布、公孙瓒、曹操、孙氏父子、刘备、周瑜、诸葛亮、司马父子等一大批英雄豪杰在既定的社会环境中,留下了不朽的人生业绩与思想精神,这一客观历史过程构成了全书的历史本源。

空城计 资料图片

  二是晋初陈寿的《三国志》记载了三国这一“当代史”,百余年后南朝的裴松之对《三国志》又作了广采博征式的辑录引注。史学家追求历史的真实,但对史料主观选择以及回护曲笔,已使文学意义上的创作意图初露端倪。

  三是唐宋时关于三国的民间故事与传说,这些故事已不执着于历史真实,对人物言行进行了许多主观的设定,实际上已是在“集体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文化创造。

  四是元末明初的文化大师罗贯中以他的如椽巨笔,对三国的历史和故事进行全方位梳理和系统化加工创造,基本完成了全书的撰著,使这一文化产品定格。

  可见,《三国演义》不同于三国历史,三国历史是社会演进的客观过程,而《三国演义》是通过对三国人物事迹的追忆、裁剪乃至想象而构筑的一个文学艺术世界,属于后人的文化创造。这一文化创造以三国历史为起点,创造过程延续了一千多年,其间各代人的文化创造分别依循着当时主流文化的价值理念,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

  《三国演义》是以历史之体,载文化之魂。它首先向人们表述了一段并非完全虚假的历史,然而,历史人物最终成了文化表达的符号,人物言行及其行为方式未必忠实于历史,却体现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神和价值理念。如关羽本是三国时代的普通武将,而《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则是忠烈、义气、勇武与诚信的化身。中国民间对关羽人格的崇拜,表明了中国社会对这一文化创制的高度认同;后世人欣赏《三国演义》,不是认可其中的历史描述,而是体认、传承它所负载与传达的文化内容。可以说,《三国演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物,从文化表达的意义上讲,它比三国历史、三国史志更具典型性和鉴赏性。

[责任编辑:孙宗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考三国英雄的争胜智慧2
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热”引发“三国对联”文化,关羽、诸葛亮的对联最有趣
保定,三国文化的发祥地
三国时期涌出的传奇人物
《三国演义》和三国的历史是不是一样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