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甘草附子汤 治痛风经典方


甘草附子汤 治痛风经典方(重者加量桂枝)

甘草附子汤 治痛风经典方 

 【来源】《伤寒论》。 
  【异名】四物附子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七) 
  【组成】甘草6() 附子12(炮,去皮,破) 白术6 桂枝12(去皮
  【用法】上四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初服得微汗则解。 
  【功用】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主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 
  【用药禁忌】 忌海藻、菘菜、猪肉、生葱、桃、李、雀肉等。 
编辑本段
临床应用
  1.风湿痛:骠骑使吴谐,以建元元年826日始觉如风,至7日,卒起便顿倒,髀及手皆不随,通引腰背疼痛,通身肿,心多满。至94日服此汤1剂,通身流汗,即从来所患悉愈。《谢映庐医案》高汉章、得风湿病,遍身骨节疼痛,手不可触近,近之则痛甚,微汗自出,小水不利。当时初夏,自汉返舟求治,见其身面手足俱有微肿,且天气颇热,尚重裘不脱,脉象颇大,而气不相续。其戚友满座,问是何症?予曰:此风湿为病。渠曰:凡驱风利湿之药,服之多矣,不惟无益,而反增重。答曰:夫风本外邪,当从表治,但尊体表虚,何敢发汗;又湿本内邪,须从里治,而尊体里虚,岂敢利水乎?当遵仲景法处甘草附子汤。1剂如神,服之3剂,诸款悉愈。 
  2.寒痹:单用本方治疗寒痹2例,西医诊断为慢性腰骶关节炎继发坐骨神经痛。其中1例已有10余年病史。均获治愈。作者认为,凡属风湿寒痹,即使没有汗出恶风、短气、小便不利等症,用本方亦可取效。 
  3.风湿性心脏病:某女,45岁。素患风湿性心脏病、心悸短气、汗出恶风、关节冷痛、痛有定处、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弦。此为风湿相搏,日久不愈,邪从寒化。治宜温脾化湿散寒为主,佐以强心通阳。炙甘草15g、炮附子10g、白术10g、桂枝5g、茯苓15g。煎服。1个月后,心悸短气较前减轻,关节已不疼痛,下肢浮肿消失,小便正常。 
编辑本段
各家论述
  1.《内台方议》:风则卫伤,湿流关节,风湿相搏,两邪乱经,故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风胜则卫气不固,汗出短气,恶风不欲去衣,为风在表也。湿胜则水气不行,小便不利,或身微肿,为湿气内搏也。故用附子为君,除湿祛风,温经散寒;桂枝为臣,祛风固卫;白术去湿为使;甘草为佐,而辅诸药。疏风去寒湿之方也。 
  2.《医方考》:风湿相搏,故骨节疼烦;伤风则恶风,故不欲去衣;小便不利,而大便燥者,为热;今小便不利而大便反快,则湿可知矣。附子之热,可以散寒湿;桂枝之辛,可去解风湿;甘草健脾,则湿不生;白术燥脾,则湿有制。是方也,以桂、附之辛热而治湿,犹之淖潦之地,得太阳暴之,不终朝而湿去,亦治湿之一道也。 
  3.《金匮玉函经二注》周扬俊:汗出短气,恶风不欲去衣,邪风袭入而中,卫之正气俱虚也;小便不利,身微肿者,中外为湿所持,而膀胱之化不行也,安得不以甘、术和中,桂、附去邪耶?然此症较前条更重,且里已受伤,曷为反减去附子那?此条风湿半入里,入里者妙在缓攻,仲景正恐附子多则性猛且急,骨节之窍未必骤开,风湿之邪岂能托出?徒使汗大出而邪不尽尔。君甘草者,欲其缓也,和中之力短,恋药之用长也。此仲景所以前条用附子3枚者,分3服,此条止2枚者,初服5合,恐1升为多,宜服6-7合,全是不欲尽剂之意。 
  4.《古方选注》:甘草附子汤,两表两里之偶方,风淫于表,湿流关节,阳衰阴盛,治宜两顾。白术、附子顾里胜湿,桂枝、甘草顾表化风,独以甘草冠其名者,病深关节,义在缓而行之,徐徐解救也。 [1] 

参考资料


资料来源  

http://www.med126.com/tcm/2010/20100128170221_201013.shtml

倪海厦常用经方点要概览

来自一苇可渡(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2011-03-08 12:03:03

妇儿病方 

01
胶姜汤(血崩) 

19
当归芍药散(孕妇水肿腹痛) 

02
温经汤(更年期、调经、不孕) 

20
当归贝母苦参丸(怀孕期小便难) 

03
矾石丸(经闭、白带外用药) 

21
干姜人参半夏丸(妊娠呕吐、害喜) 

04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白带) 

05
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大病初愈、长久忧郁) 

22
胶艾汤(妊娠出血、腹痛、肝脾两虚) 

06
芍药甘草附子汤(脚无力、坐骨神经痛、脚冰冷月经痛) 

23
附子汤(里寒很盛。怀孕腹痛恶寒。) 

07
小柴胡汤(胸胁苦满。胸中烦而不呕、胁下痞硬。三阳并病。月经时感冒。腮腺炎。三焦淋巴系统清热去寒。产后忧郁、便秘。) 

24
大承气汤(有宿食。恶露不尽、便秘。) 

25
阳旦汤(月子期感冒) 

26
当归散(补血、补身) 

08
甘麦大枣汤(子宫燥藏) 

27
白术散(养胎、补钙) 

09
桂枝茯苓丸(子宫肌瘤、卵巢瘤、月经不顺) 

28
竹叶汤(产后中风) 

29
枳实芍药散(产后腹痛) 

10
土瓜根散(卵巢疾病) 

30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产后下利体虚) 

11
乌头桂枝汤(抵当症) 

12
抵当汤(子宫肿块、活血破瘀。血蓄肠胃。有瘀血不大便者。血瘀子宫。) 

31
当归生姜羊肉汤(寒疝、补气血。产后寒疝虚劳。) 

32
甘草粉蜜汤(驱虫) 

13
竹皮大丸(乳房硬块) 

33
乌梅丸(去蛔虫、久利。蚘厥。) 

14
大黄甘遂汤(少妇鼓胀) 

15
红蓝花酒、当归芍药散(腹中刺痛) 

34
小建中汤(小孩胃口差、腹痛。虚劳、小孩脸色苍白、四肢无力晕眩。) 

16
蛇床子散(阴部痒) 

35
五苓散(晨起水肿、消渴症、脑积水、三因方。水逆。汗出而渴。小儿吐奶、水肿、口渴。)

17
膏发煎(阴吹<妇女前阴气吹> 

18
葵子茯苓散(妊娠水肿) 



五官病方 

01
栀子柏皮汤(去黄、结膜炎、眼炎) 

05
猪肤汤(少阴证喉咙痛) 

06
麦门冬汤(咽喉干燥者) 

02
桂枝甘草汤(心下悸。精脱者耳聋。) 

07
半夏散、半夏汤(火喉癣证) 

03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水饮症、中耳不平衡、晕车) 

08
排脓汤(痰饮、肺痈、喉癌、舌癌) 

04
苦酒汤(喉咙生疮) 

09
橘皮竹茹汤(扁桃腺、腮腺炎、淋巴癌) 



皮肤病方 

01
升麻鳖甲汤(斑疹伤寒、泡疹) 

08
大黄黄连泻心汤(胃出血、恶疮、痔疮) 

02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疥癣、皮肤科) 

09
赤豆当归散(外痣、内痣) 

03
黄连汤(胸膈发炎、霍乱。浸淫疮、皮肤化脓。) 

10
、硝石矾石散(黑瘅、瘀血<肤黑> 

04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去疣、脂漏性皮肤炎、风湿) 

11
当归四逆汤(冻疮、疝气、急救) 

05
蛇床子散(阴部痒) 

12
猪膏发煎(肌肤甲错<肌若鱼鳞> 

06
狼牙汤(阳梅疮、疱疮) 

13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烫伤内服外敷。烫伤起水泡、火邪。) 



手脚病方 

01
乌头汤(关节炎、历节重症) 

08
真武汤(头重脚轻、肾亏。四肢沉重疼痛。) 

02
甘草附子汤(掣痛、痛风。痛风。) 

09
小建中汤(小孩胃口差、腹痛。虚劳、小孩脸色苍白、四肢无力晕眩。) 

03
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风湿关节炎) 

10
当归四逆汤(冻疮、疝气、急救) 

11
桂枝芍药知母汤(阴虚、脚肿) 

04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去疣、脂漏性皮肤炎、风湿) 

12
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甲状腺亢进、帕金森氏病) 

05
芍药甘草汤(静脉屈张) 

13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烫伤内服外敷。烫伤起水泡、火邪。) 

06
葛根汤(抽筋、流汗过多、昏倒) 

07
芍药甘草附子汤(脚无力、坐骨神经痛、脚冰冷月经痛) 



水饮汗方 

01
甘遂半夏汤(留饮) 

13
葵子茯苓散(妊娠水肿) 

02
枳术汤(胃有水饮) 

14
当归芍药散(孕妇水肿腹痛) 

03
木防己汤(膈间支饮) 

15
桂枝芍药知母汤(阴虚、脚肿) 

04
己椒苈黄丸(水停肠间) 

16
麻黄加术汤(肾脏水肿、缺氧) 

05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支饮) 

17
蒲灰散(全身性水肿、睾丸水肿) 

06
桂苓五味甘草汤(里虚) 

18
五苓散(晨起水肿、消渴症、脑积水、三因方。水逆。汗出而渴。小儿吐奶、水肿、口渴。) 

07
旋覆代赭石汤(痰饮、反胃恶心) 

08
十枣汤(肺积水、肝积水。悬饮。) 

19
白虎汤(高温壮热) 

20
栝蒌牡蛎散(生津止渴) 

09
小半夏加茯苓汤(先渴后呕、水停心下) 

21
麻黄附子甘草汤(补津液不足、复脉) 

10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水饮症、中耳不平衡、晕车) 

22
桂枝加黄芪汤(黄汗表实) 

11
防己茯苓汤(皮水) 

23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黄汗表虚收敛) 

12
麻黄附子汤(里水) 

24
防己黄芪汤(身重、易流汗。心中风。脉浮身重。) 



特种病方 

01
麻黄汤(还魂汤) 

12
鳖甲煎丸(疟病、瘅疟、温虐〈白虎加桂枝汤〉) 

02
风引汤(热瘫痫) 

03
桂枝加葛根汤(面部中风) 

13
滨煎汤(淋巴结肿瘤) 

04
当归四逆汤(冻疮、疝气、急救) 

05
防己黄芪汤(身重、易流汗。心中风。脉浮身重。) 

14
橘皮竹茹汤(扁桃腺、腮腺炎、淋巴癌) 

06
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甲状腺亢进、帕金森氏病) 

15
小柴胡汤(胸胁苦满。胸中烦而不呕、胁下痞硬。三阳并病。月经时感冒。腮腺炎。三焦淋巴系统清热去寒。产后忧郁、便秘。) 

07
大黄黄连泻心汤(胃出血、恶疮、痔疮) 

08
白虎加人参汤(心热、上消糖尿病。中暑。) 

16
皂荚丸(戒菸方) 

17
大黄甘草汤(食物不洁) 

09
黄连汤(胸膈发炎、霍乱。浸淫疮、皮肤化脓。) 

18
小半夏汤(打嗝。呕吐吃不下。) 

19
蜘蛛散(疝气<阴狐疝气> 

10
柏叶汤(吐血不止) 

20
附子汤(里寒很盛。怀孕腹痛恶寒。) 

11
蜀漆散(劳疟、牝疟) 

21
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大病初愈、长久忧郁) 

当张仲景遇见朱丹溪:痛风,是寒还是热?

风欲止 <更多内容2017-05-12 11:43:44

痛风是一个很恼人的问题,有一半以上的痛风会累及大拇趾关节处。痛风发病时红肿热痛,非常难受。无论欧美或是亚洲,罹患痛风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但是,无论西医或中医都认为痛风不是一个很容易根治的疾病。

西医一般认为痛风是由于体内尿酸过高,形成尿酸盐结晶而导致关节发炎,治疗上以治标为主,治本则需从肝肾代谢入手,同时要改变生活和饮食。那中医如何看待痛风呢?中医治疗痛风,当然也得辨证论治,不是每一个痛风病人都是用同样的中药方剂来治疗。但是,即使是辨证论治,不同的中医流派,也有互相冲突的看法。

痛风发在大拇趾关节处时,绝大多数的病例都是红、肿、热、痛。金元中医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首次提出了痛风一说,并指出“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 因此,大部分的中医治疗痛风发作的病人,都是以清热去湿为主,所以使用寒凉的药物来清热。然而,这样把痛风解读为“热”的看法,在理论及临床病例上是有偏差的,或许有些痛风病人的确是热症,但也有很多痛风病人,目前全都是“寒湿”所引起的,而非“热”症。这要怎么解释呢?

首先,我们可以从痛风发作时间来看,西医做过很多统计,绝大部份的痛风在半夜发作且更为严重,但白天情况比较好。中医认为白天严重的病为阳病,半夜严重的病为阴病,痛风明显为阴病,阴病少以热为主,多以寒为主。同时,东汉的张仲景在其《伤寒论》及《金匮要略》都提到“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被,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这一条可以说是解释痛风最合宜的条文,甘草附子汤使用热性强的附子,没有使用任何寒凉药物。那么到底为什么寒症却红、肿、热、痛呢?中医是这解释的:痛风是骨节内寒湿严重,到了半夜,人体阳要入阴,也就是体表的阳气要回归到五脏及体内深沉里面,然而寒湿在骨节里面,阳气无法入里而反逆,导致表面红、肿、热、痛等一堆热象,但是,其根本原因是“寒湿”。所以甘草附子汤中,以附子祛寒,以白术祛湿,以桂枝行于四肢,加上炙甘草减缓桂枝的行表以维持白朮祛湿。简单的四味中药,在临床病例上的效果非常好,也证明了绝大多数的痛风是“寒”而不是“热”所引起的。

草附子汤治疗痛风

 (2014-01-26 11:32:36)

 入夏以来,痛风高发,许多人出现脚趾红肿疼痛,常常无法行走。那天,有位警官来短信,询问痛风急性发作有无好方法。原来她的上司痛风发作,下肢关节肿胀疼痛,无法下地,十分痛苦。我见过那位上司,体型壮实,肤色黝黑,本是寒湿体质,我曾给他服用过葛根汤。这次痛风发作,想来是入夏以后,起居不当,受寒所致。痛风多有湿,无寒不会痛。用什么经方能够尽快止痛消肿?我想到《伤寒论》甘草附子汤。此方主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如此传神的描述,与痛风十分相似。而且方中的附子是止痛良药,骨节疼痛必用;白术,也能用于关节痛,《神农本草经》记载主风寒湿痹。遂发去甘草附子汤原方:炮附子30克(先煎30分钟)、白术30克、桂枝30克、生甘草10克。水煎,一天分三次服药,嘱服三天。三天后,警官来信,说疼痛大减,关节消肿。后又嘱原方隔天服用一周,疼痛全无。经方神效如此,《伤寒论》岂可不熟读?

倪海厦讲金匮时提到痛风专方甘草附子汤,桂枝量最大。用过一例,效果确实很好

门纯德医案中对于此方的应用指征描述详尽,听黄师教诲,熟读伤寒论,用好仲景方!

药专力宏,又学一招!
记得实习时中医专家门诊的一位老师给我们讲课,他说他用药的特点是:药味少、多生用、药量大。当时感觉真是给力!这位老师的门诊量在专家门诊中是首屈一指的,可惜因故跟诊时间太短。

谢谢黄老师、我也曾用此方加威灵仙治疗一例痛风关节痛、但附子没有黄老师量大。今观此案、又增对伤寒信心。 我们门诊使用的是台湾明通制药的“上中下通用痛风丸”,主药是黄柏、苍术、南星、桂枝、威灵仙、红花、羌活、防己、桃仁、川芎、龙胆草、白芷、神曲等组成。经治疗后的几例 ,关节红肿热痛消失 ,关节活动正常 ,血沉、尿酸 ,化验正常均好转,病例总结中

年轻时实习,见一老中医用甘草附子汤原方治一高热数日不退之小儿,药后2小时热退。时值盛夏,称奇不已。

曾用山茱萸20g,黄芪15g,当归15g,白芍15g,甘草10g治疗过我爸类似痛风的症状(到现在还没确诊),亦是两剂即愈,医案已经发贴了。当时没什么使用经方的经验,现在又学到新法了!

一定会有人问,为什么他的痛风,服用寒凉药物后确实有减缓?如果把痛风当作“热”而以寒凉药物来治疗, 可以暂时减缓表面的红、肿、热、痛的症状,拖个几天,痛风的现象本来也就会自然慢慢消失,因此,不少中医及风友就认为有效。但是,以寒凉药物来治疗,往往使得内部的寒更严重,使得下次痛风更早发作,且发作更严重,当遇到几乎每个月都发一两次痛风的病人时,原来使用寒凉药物的错误就会变得很明显,往往使得病人放弃中医,改以副作用很大的西医药物来治疗。

甘草附子汤治痛风有用吗?

对于很多平常人来说,甘草附子汤这个名词可能优点陌生,但是对于痛风的患者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因为甘草附子汤可以治疗痛风病。不仅如此,甘草附子汤还可以治疗风寒杂病,很多人经常会患有风寒等病,不妨可以试试看甘草附子汤,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甘草附子汤。

风湿痛:骠骑使吴谐,以建元元年8月26日始觉如风,至7日,卒起便顿倒,髀及手皆不随,通引腰背疼痛,通身肿,心多满。至9月4日服此汤1剂,通身流汗,即从来所患悉愈。

《谢映庐医案》高汉章、得风湿病,遍身骨节疼痛,手不可触近,近之则痛甚,微汗自出,小水不利。当时初夏,自汉返舟求治,见其身面手足俱有微肿,且天气颇热,尚重裘不脱,脉象颇大,而气不相续。其戚友满座,问是何症?予曰:此风湿为病。渠曰:凡驱风利湿之药,服之多矣,不惟无益,而反增重。答曰:夫风本外邪,当从表治,但尊体表虚,何敢发汗;又湿本内邪,须从里治,而尊体里虚,岂敢利水乎?当遵仲景法处甘草附子汤。1剂如神,服之3剂,诸款悉愈。

《古方选注》:甘草附子汤,两表两里之偶方,风淫于表,湿流关节,阳衰阴盛,治宜两顾。

《医方考》:风湿相搏,故骨节疼烦;伤风则恶风,故不欲去衣;小便不利,而大便燥者,为热;今小便不利而大便反快,则湿可知矣。

看了这么多关于甘草附子汤的详细信息,相信大家对于甘草附子汤也有一定的了解了。甘草附子汤最主要的功效就是治疗痛风病,如果您是痛风病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甘草附子汤来治疗哦,祝愿痛风病的朋友早日康复。

西醫說,因為尿酸過高,所以會痛風,

因此,你去找西醫治痛風,一定會給降尿酸的藥.

在中醫的觀念裡面,會痛風都是因為有裡寒,

你看痛風的病人,骨節疼痛,真的是痛到骨子裡去了,

痛到都腫起來了,

腫起來的地方發紅,還發燙,你以為是熱,其實,

它是寒到極處喔!

若是吃像「大黃」「黃蓮」「黃芩」這些寒涼的藥,

病人會更痛的,

南派中醫都是滋陰派,你越滋陰,病人就越痛,

所以,南派中醫治不好痛風,西醫也治不好痛風,

只有北派的經方家才懂.

經方對於治療痛風有三個最有名的方子:

1)「桂枝附子湯」.

2)「白朮附子湯」.

3)「甘草附子湯」.

但是,最常用的方子是「甘草附子湯」.

就是「炙甘草」「炮附子」「白朮」「桂枝」

這四味藥,就能拔除痛風之苦.

之前,石碇鄉的鄉長也得了痛風,他的骨節痛到不能讓人家碰,

導哥就是開「甘草附子湯」給他服用,就幫他治好痛風了.

治療痛風是以「炮附子」為主的藥方,

因為,「炮附子」入腎,腎又主骨,所以,「炮附子」可以入骨頭.

當痛風已經痛到骨頭裡面去的時候,我們就要會用

「炮附子」, 「白朮」, 「桂枝」, 「炙甘草」

「炮附子」也可以進關節,可是它無法全身遊走,

「白朮」是去濕的藥,

「桂枝」就像風一樣,可以帶著「炮附子」「白朮」

到全身骨節,到四肢末梢去.

這裡的「炙甘草」是用來護心的,另外,它有一個作用

就是拖住「桂枝」,

不讓「桂枝」跑得太快, 「桂枝」必須帶著「附子」

把熱溶掉,等「白朮」把濕收斂以後再走,

所以,「炙甘草」可以減緩「桂枝」走的力道.

因為,痛風是寒濕造成的,體內已經很寒了,不能再用

寒藥,一定要用熱藥.

甘草附子汤医案快速治疗好痛风甘草附子汤

(图片来自网络,文章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及   

当年我会得痛风,也是因为太过操劳了啊。

记得那时我天天忙碌于生意打理网店,跟海外的一些客户妹子聊天,常常是聊上一整夜。没办法啊,我这边白天的时候,她们那边睡觉呢。她们起床开聊了,我这边倒是天黑夜深了。

为稻粮谋。

记得有阵子断断续续的一周没有睡觉,就发现脚上会痛了。发了一些会红肿的痛斑。

先是没有在意,以为可能是磕碰到了。后来发现,这些个红色的痛斑,不是一处痛,长了好几处,而且,还是会移动的。没经验啊,我也算是个身经多病的人了,对于这个痛风,还是头一次接触。

没引起我的重视啊,我还是继续操劳和工作。常常因为工作需要,仍然日以继夜地操劳。

直到这个痛发展到膝盖了。看着两条小腿多处红肿,膝盖的大片红肿,两个大字出现在心头:痛风。

~!痛风是个极痛苦的病哇!曾听某位姐姐说过,去探望痛风病的同事,那同事爬行过来开的门,因为痛得站不起来。

吓得我丢下手里的活计,直奔书房,抄出中医书狂翻。找到痛风那一页,细细一对照,呜呼~正是痛风!

立即反省自己:辛苦挣钱是为了买药么?

啊……我好像,真的,是在挣了钱来买药吃啊。这不是我的工作目的啊。

请移步点击:古代中医六不治。

请移步点击:现在中医十不治。

请移步点击:最大的免费福利--睡觉。

从这天起,我就做了改变,晚上到点睡觉,再有任何事,也都是等到第二天睡醒了再处理。

这样的决定,确实让我损失了些单子,少挣了钱。可是,健康要紧啊。

想明白了该怎么做了,我就拟方抓药,开喝。

时方经方都治痛风

记得那时还没有学习到《伤寒论》里的这一篇呢,用的是时方,拟了个方子,喝了两周,红肿褪下去了,也终于不痛了。但是,还有些个红肿,没有彻底痊愈。

于是,根据症状,再做了调整,重新拟了一方,又喝了两周。好了。前后喝了大约一个月不到的时间。

根据这次的经历来看,痛风,并不难治疗。因为,我后来学习了《伤寒论》里,甘草附子汤这一篇,才明白了,要是当初喝这个药方啊,也许好得更快。

关于这个方子,《伤寒论》说: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

[禁忌]忌海藻、菘菜、猪肉、生葱、桃、李、雀肉等。

按这个用方的禁忌来看啊,海产啊,猪肉啊,等等,确实,是不能在服药期间吃的,需要避开这些食物。

看到有一个医案是这么说的:

某人得了风湿病,全身的骨节都痛,不能碰,碰了更痛。一直有微微的汗,小便也不利。后来坐船回家,找到大夫求治。大夫看他全身都有点肿了,而且吧,还穿得很多的样子。

陪他来的亲友就问这是什么病。大夫说是风湿病。

这病家就不干了啊,他说:驱风利湿的药,我喝了很多很多了,没用!病还更重了。

大夫说:人家开错方了。你喝甘草附子汤,就可以了。

后来,喝了一付药,就好转了好多!一共喝了三付药,这病家的毛病全部都痊愈了。

嗯,这个是人家的医案。事实上,是不是这么快就能好转的呢?能!

因为这个甘草附子汤啊,里面要用制附子的啊。

制附子讲究多

一个呢,是喝了制附子之后,也许会出现中毒反应。

二个呢,是要煮很长的时间。我怕死,我一般是按十克附子煮一小时的规则来的。如果一付药里面的附子量多了,我宁可煮上好几个小时,再喝的。

三个呢,每一批药材里面的附子的炮制效果都不完全一样。导致了每一批附子的药效不完全相同。

生附子

讲究的大夫,会每一批进了附子之后,就自己煮了来喝喝,体验一下这次的附子药效,才好更准确的把握开方时用量。

可能,还有其他更多的讲究。

总之,这个附子有些个麻烦,所以,有些个大夫明知道这个药,这个方子,也不一定会给病家处这个药方。毕竟,谁都不想有麻烦出现啊。

但这个药,又确实是极好的。

有天,有位医友问我:痛风了,咋办?   

制附子

嘿嘿,自己就是中医相关专业毕业的,为何还要问我?“甘草附子汤”为何不试试啊?

果然,他答我一句:不想喝附子,怕死。

哈,学中医的可能更惜身爱命一些。

备好解药再喝附子

我告诉他:在家里备上红糖、蜂蜜、绿豆,就可以喝带有附子的中药汤了。

一旦出现中毒的症状,或者,其实也没什么中毒的症状出现,只是自己心里害怕了,想解这个药效了,就可以把那三样,看情况喝起来。

一般来说,喝杯红糖水,就能好转很多。

二般来说,冲一杯天然蜂蜜水,喝了,基本上,就可以解除附子的症状了。

三般嘛,就是煮“绿豆大汤”来喝。这个嘛,也是蛮讲究的:要抓一把绿豆,放一小碗水,煮开之后,就关火,倒出来。这样,绿豆水都是浓浓的绿色的。

对,这个,就是“大汤”,超寒凉哒,就是用来解附子的最见效的解药了。

嗯,说起来,绿豆真的很寒,阳虚的人可吃不得它。 

如果觉得好,请识别

甘草附子湯

·        大丁痛風病史-全生指迷方 普濟方 甘草附子湯、桂枝芍藥知母甘草湯、三清丸

PIC:這就是最後一天在香港大丁痛風發作,

明明超想逛HMV唱片行卻舉步艱難的臭臉照,

就說了不可以喝許留山的芒果汁嘛

(非常實在的芒果汁但也超危險的),

感覺我也很壞還拍下來嘿嘿……

大丁撰寫,慢慢述說痛風病史,請看:

(以下發文為學習心得分享,

所有內容僅供同學們參考。)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從小開始,因為家裡隨時會一大箱一大箱採買,

所以我拿運動飲料奶茶當水喝。

小學三年級時瘦到不像話,差點被人誤會爸媽虐待我一樣。

到了六年級的時候,體重暴增,簡直跟氣球灌水一樣。

然後胖胖瘦瘦到上大學。

(胖胖瘦瘦講得很好聽,其實是瘦1公斤胖3公斤這種幅度啦。)

在大學一年級的的時候,第一次離開家裡住在學校宿舍。

這時就像匹脫韁的野馬一樣,每天下了課就跑去打球。

5、6點打到9點10點。回到宿舍要不是洗了澡倒頭就睡,

就是吃一些沒啥營養的玩意(例如:泡麵、雞排)。

這個狀況持續約3週,而我也在這3週瘦了10公斤,

(也許有一部分只是不適應新環境而瘦的,好像不是很重要)。

但也因此發生了慘烈的悲劇

痛起來要人命!

回到位於內湖家裡的一天晚上,

我開始覺得大拇指的關節處有點卡卡的。

一開始以為是打球的時後坳到,沒有很在意。

到了第二天早上下床的那一瞬間,

淒厲的慘叫聲吵醒了全家人。

經過醫院的檢查,確實我得了痛風

記得當時醫生滿臉笑容的跟我說:

「喔!厲害喔,

才抽了0. 3mm就抽到不少結晶

應該很痛吧?」

我只能苦笑,因為痛到說不出話。

痛風的疼痛是你不去動到發作點,

就一點事都沒有。

如果動到了,呵呵天殺的要人命

雖然因為這個痛風讓我減了9個多月的兵役

(從10個月變成2週),

但我想我當時可能情願不要痛這麼一下吧。

之後,首先還在發作的時候,

我每週都要複診一次,

隔2週抽一次血,仙水素錠當糖吃

後來疼痛消除了,改為每月複診一次,

1個月抽一次血,仙水素錠還是當糖吃

一年損失6000元!

這邊還發生一個小插曲,因為我是軍眷子弟,

當時在三軍總醫院看病其實是有打折的,只是我不知道,

一直只以健保身分看了一年多,診費台幣330,

直到有一天,發現自己皮夾裡的軍人眷屬身分證,

想說就用用看吧,搞不好可以便宜個三五十塊的。

帳單出來了,台幣30元!?

我反覆看了十幾次,台幣30元整。

後來聽說有更改費率了但我不知道,

當時我自暴自棄而沒再去看了。

我居然整整笨掉了一年,想起來就想揍自己一頓。

打怪時間開始!

就這樣過了一年多,

也就是上述的300元插曲發生沒多久,

在大三的時候,因緣際會下接觸了經方

先是第二次好像要發作的跡象出現時,

吞下自配科中的甘草附子湯

當時有將甘草附子湯中的附子量加倍,

而且是使用藥性較強後作力也強的科達牌附子,

所以好幾次都被麻倒,

但是麻倒恢復之後,發作跡象就消失了。

當初的「自配」甘草附子湯,是使用全生指迷方, 炙甘草2炮附子1,

以及普濟方,甘草1炮附子1外加肉桂4,

(炮附子當時是科達牌, 效果可比生附子)

肉桂當初是狠狠下了生元藥行高檔的清化桂,

後來太貴受不了到後面都只用前方全生指迷方

並非傷寒論有加白朮的版本。
 

《全生指迷方》卷二     掣痛不得屈伸者,甘草附子湯主之。

甘草炙,二兩 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普濟方》卷一四○引《指南方》傷寒虛汗不止,甘草附子湯主之。

甘草一兩,附子一兩(炮,去皮臍),桂四兩(去皮)。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桂【5.33】風濕相搏,骨節煩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 

為了改善變開始長期使用科中的真武湯加附

(相關資訊您可以參考這篇文章:【真武湯】筆記(部分)

當時也是科達牌附子,

但在放在科中真武湯使用時就沒有任何麻倒的經驗。

慢慢地,在完全沒有服用任何西藥的狀態下

我連發作跡象都不出現了

而且血壓(收縮壓)也從180掉到120

然後又過了約4年,我到香港玩的時候又發作一次。

(瑩瑩:也就是跟我一起去的那一次啦!)
 

當時在香港就非常肆無忌憚!

喝了我最愛的芒果汁跟超好吃的富豪牌牛奶霜淇淋,
結果隔天馬上痛風發作!


因為當時沒有隨身攜帶甘草附子湯而讓這一次是真正發作


我就試試發作時的第二個方桂枝芍藥知母甘草湯
 

14.71】諸肢節疼痛,身體羸瘦,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者,桂枝芍藥知母甘草湯主之。

這次用的是煎劑,約週收工,

比起吃西藥時2個多月才不痛好得快太多了。


然後有一天,叔叔在聊天時突然叉了個題
(這真是叔叔的強項):
「丁啊,我做了一個夢,
夢的內容我總結一下好了(有點長就不多描述),
就是我們的
三清丸來找我哭訴,
說你的痛風為什麼不用它來治呢?
我醒來之後覺得也有道理啊!
既然你的
痛風肝腎兩虛
這樣三清丸應該可以幫到你。」

就在某一次大丁熬夜工作後,
感覺好像要犯痛風了,
抓了一把
三清丸就吞。
痛風,就沒了,一點徵兆跟痕跡都沒有。

之後,三清丸就變成大丁的痛風方
通常不小心真的痛起來,也能在
三天內收工。

人有傳染鬼疰者,闔家上下大小無不生尸蟲之病,是重於傳尸也。蓋傳尸止病於一人,一人死而一人又病,非若鬼疰之重也。此等之病,雖是冤鬼相纏,然初起之時,未常非尸蟲引之也。夫尸蟲作祟,已能殺人,況又有鬼邪相輔,變動不一,其為害也更甚。其症使人夢遺鬼交,泄精淋瀝,沉沉默默,不知所苦,而無處不惡,經年累月漸就困頓,以至於死,一家傳染,多至滅門絕戶,實可傷也。葛稚川曾傳獺肝散以救人,然止可救傳染之初起,不可救傳染之已深。

余逢異人傳方,名為三清丸︰ 蒼朮半斤,炒,人參三兩,山茱萸一斤,白薇三兩,蟅蟲三兩,阿膠三兩,白芍十兩,鱉甲十兩,鰻魚骨三兩,白朮一斤,柏子仁不去油,四兩,地骨皮十兩,沙參五兩,肉桂一兩,地栗粉一斤,神曲三兩,貝母二兩。各為細末,蜜為丸,每日早晚各服三錢。服一月而鬼氣散,服二月而尸蟲死矣。一家盡服之,斷不致有絕門滅戶之禍也。 此方補陽氣以制陰,則鬼不敢近;滅尸氣以殺蟲,則祟不敢藏。有攻之益,無攻之損,起白骨而予以生全,救闔家而令其壽考,功實偉焉。

《-完-》

痛风的预防

  痛风的预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是自身体质,要注意适量的锻炼身体,加强运动,选择一些有氧运动,运动形式没有禁忌。还有就是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因为中医讲情志致病,喜怒忧思悲恐惊,都会致病,保持心情舒畅,对于预防疾病有很好的作用。

  还有就是要注意家庭的遗传因素,痛风是会遗传的,那么如果有家庭遗传因素的朋友,就要早点去医院检查,看看有没有高尿酸血症。如果已经有高尿酸血症了,就要早期预防,不要等到痛风发作。

  第三个方面就是饮食方面,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经济都比较好了,饮食上相反一定要控制了,不能想吃什么吃什么,特别比较肥胖的人,发作痛风的几率就更高,所以体质肥胖的就要注意减肥,要控制体重,然后就是每顿的高脂肪,高嘌呤的饮食的摄入量一定要控制,一定要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最后一点预防就是如果已经出现高尿酸血症了,就要寻求医生的指导。

2甘草附子汤能够治疗痛风吗

  【来源】《伤寒论》。

  【异名】四物附子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七)

  【组成】甘草6() 附子12(炮,去皮,破) 白术6 桂枝12(去皮)

  【用法】上四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初服得微汗则解。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

  【用药禁忌】 忌海藻、菘菜、猪肉、生葱、桃、李、雀肉等。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主亡阳欲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久痢;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风寒湿痹;阴疽疮疡。

  (1)回阳救逆:有较强之回阳作用。用于畏寒、肢冷、脉微欲绝之虚脱,常配伍人参,或干姜、甘草)

  (2)补益阳气:附子辛热,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故凡阳气不足之证均可用之,尤能补益肾阳。补肾阳常配肉桂。

  (3)祛寒止痛:本品大热,祛寒力强,故能治寒邪内侵之胃腹疼痛、泄泻,以及寒湿阻络之痹痛。

3痛风患者的注意事项

  痛风的饮食对痛风病人非常重要,所以来看痛风的病人,都会给它一张饮食指导。尽量选择含嘌呤比较低的食物,例如五谷杂粮。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青菜,水果这些都是可以常吃的。尽量避免高嘌呤的饮食,如肉类,牛羊肉,猪肉,鸡肉,还有中等量的嘌呤食物如豆类,豆制品,包括蔬菜中,花菜、菠菜,要严格禁忌。尤其是海鲜类,干海鲜,干的贝类,还有像紫菜这些,都要严格禁忌。

  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就是高汤,高汤里边含嘌呤非常多,熬过来的骨头汤,鸡肉牛肉羊肉汤,那里边含嘌呤比较多。其次火锅里边含嘌呤也是非常高。总的来说就是要注意饮食清淡。

  除此之外,饮酒是痛风患者的一大禁忌。酒是引起痛风发作的主要的饮食因素,特别是啤酒,有些病人因为有动脉硬化,要软化血管,喝一点红葡萄,需要严格控制饮酒的量,但是白酒啤酒这些就是要禁忌的。

4引起痛风的原因有哪些呢

  痛风病因;1、人体细胞内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的核酸和其它嘌呤类化合物,经一些酶的作用而生成内源性尿酸。

  痛风病因;2、食物中所含的嘌呤类化合物、核酸及核蛋白成分,经过消化与吸收后,经一些酶的作用生成外源性尿酸。

  尿酸的生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一些酶的参与。这些酶大致可分为两类:促进尿酸合成的酶,主要为5-磷酸核酸-1-焦磷酸合成酶、腺嘌呤磷酸核苷酸转移酶、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尿酸合成的酶,主要是次黄嘌呤-鸟嘌呤核苷转移酶。痛风就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这些酶的活性异常,例如促进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增强,抑制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减弱等,从而导致尿酸生成过多。或者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肾脏排泌尿酸发生障碍,使尿酸在血液中聚积,产生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如长期存在,尿酸将以尿酸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皮下组织及肾脏等部位,引起关节炎、皮下痛风结石、肾脏结石或痛风性肾病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痛风为外周关节的复发性急性或慢性关节炎,是因过饱和高尿酸血症体液中的单钠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肌腱内及其周围沉积所致。

5痛风会带来哪些并发症呢

  1、糖尿病与痛风两者都是因为体内代谢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很容易并发于患者身上,而尿酸值与血糖值之间大有相关,通常尿酸值高者,血糖值也会比较高。所以糖尿病就是最常出现的痛风并发症。

  2、痛风患者大多是较为肥胖体型,体内蓄积过多的脂肪容易使动脉硬化而引起高血压;且由于痛风患者日常饮食上偏向摄取高脂、高热量食物,因此体内的中性脂肪含量都相当高,胆固醇值通常也都超过正常标准,高脂血症就是另一个痛风并发症。

  3、心脏疾病也是痛风并发症之一,痛风患者的心脏血管容易发生动脉硬化的情形,导致血液无法充分送达心脏,血液循环机能不良,引起狭心症或心肌梗塞的机率就特别高,尤其是原本就患有高脂血症的痛风患者更是容易发生心脏疾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方剂量032:甘草附子汤|风湿关节病疼痛剧烈,痛风,骨节痛
一个补阳的方子,连骨头里都全是阳气
经方:甘草附子汤(治疗痛风)
西医治不了的痛风,一个中药古方可以!
仲景经方:痛风发作特效方!
尿酸高痛风?以下这七个治疗痹症的经方,收藏起来,需要时拿出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