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鳌太作业
(提示:有100多张图片,显示慢,约2分钟左右才可以慢慢阅读,请稍等)  

谨以此文回报磨房前辈提供的鳌太作业和攻略,也写一篇攻略方便后人参考。    

     感谢田脚鸡提供赞助
     感谢后方留守的几位队友
     感谢磨房这个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同行
     感谢nigel1314为我们提供详细指导和地图
     感谢一直关心、支持我们这次鳌太之行的各位朋友
     感谢这次和我一起穿越鳌太的其余四名队友,是我们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安全的走完鳌太。

     鳌太从筹备到成行准备有一年之久,筹备阶段首先是在很多平台上搜寻鳌太的相关资料,逐渐对鳌太之行有了初步认识。前辈们的鳌太作业和攻略对我们这次鳌太之行起到关键作用,如跳动的云、老余、大宝、傻傻的嘟嘟、汉堡等人帖子对我们帮助很大。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鳌太召集帖:http://www.doyouhike.net/forum/mountain/854847,0,0,1.html
     鳌太作业贴:http://www.doyouhike.net/forum/mountain/915908,0,0,1.html
     鳌太攻略贴:http://www.doyouhike.net/forum/mountain/925785,0,0,1.html

照片01    五人团队胜利穿越鳌太后在羊皮沟合影


【声明】
1、 本文所有照片,除注明外,均是我们这次鳌太穿越队友实地拍摄的
2、 不论引用、摘录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须征得本人同意
3、 严禁使用该文作为商业用途
4、 后部的资料有部分来自网上搜集,没有进行真实性核对或亲身实践。
5、 凡引用或搜集来的资料和照片,其版权归原作者。
6、 本文为业余写作、发布。仅为方便鳌太穿越的驴友参考。不以赢利为目的。

  【比攻略更重要的提示】
1、本人郑重提示:不对采用本攻略产生的不管好、坏后果负责。
2、攻略中的高度、时间都仅作参考。虽然设备是专业级的但误差本身就有,加上天气
    和漂移的影响。所有的高度只是当时的数字记录,并没有进行校正和换算。
3、对讲机、高度计、指南针是登山必不可少的三件宝贝。当然有GPS并且能熟练使用
    最好了。对讲机一定要有备用电池,它是山中唯一能与队友联系的工具了。高度计
    可以让你在爬山和急降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指南针能够帮你辨别方向。以上三
    件宝贝能在风险评估和决策时有数据作为依据。
4、出发前一定要购买保险。购买保险链接地址:http://bx.doyouhike.net/
5、装备里的刀具一定不要带砍山刀和管制刀具,在坐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甚至
    什么也不坐。坐在地上都有可能会被没收。我们带的一把弹簧刀,没出深圳都被没
    收了。自己包车可以携带。
6、气罐是不能带上飞机和火车的,现在远途汽车也开始逐包查验了。特别是最近的形
    势。一不留神就被没收了,最好在登山目的地买。自己包车可以携带。有些驴友说
    将气罐放在套锅内透视不出来,但没有试过。
7、手机在山上是没有信号的,切记一定要关机以保存些电量。
8、不要有迷路报警的想法,这是不切合实际的,首先你报警要有信号。往往山中无信
    号,想报警都无法报。第二你迷路以后自己都不能确定你的具体位置。让别人怎么
    来救你。你如果知道自己的确定位置,就不是迷路。自己也能走出去。
9、要有一切事情自己解决的心理和准备,在山里有时候是谁也帮不到你的,如毒蛇咬
    伤、脱队迷路、高处坠滑、突发疾病、食物中毒。毒蜂蜇伤........
10、如果是多人结伙爬山,迷路后一定不要乱跑。原地扎营或等待是最好的自救方法,
     如果是单人进山,一定要采取急降的方法尽快找到水源和有人烟的地方,千万不要
     来回乱扑和高处折返。 一般说来1000米以下就会有人类活动的迹象。手机信号也
     会恢复。虽然要冒一点危险,但风险会大大降低 。我已经数次采用这种方法脱险。
     山中迷路大多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攻略上的地名你也不知是否身在其中。
     这就要注意攻略上的图片显示出来的一些特征来辨别了,这点尤为重要。
11、要特别提醒的是鳌太山上气候恶劣多变,5月份以前、10月份以后尽量不要组织登山。
12、队友之间没有拉练磨合尽量不要组合登山。登山前一定要请教一些去过的驴友咨询装
      备和食品等物品的配置标准。否则,危险系数会大大的增加。
13、领队必须遵循不抛弃任何一个队友的原则,否则别组队。任何情况下必须两人以上
      同行。这是铁的准则。所有活动都要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14、所有队员必须在队友出现困境时伸出援手,否则别跟队。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可以战胜
      大多数困难。但必须每个人都参与、付出才行。活动的成功取决于全部队员的努力。
15、如决定组队登鳌太,要提前考虑高反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案,要提前口服红景天类药
      物,还有就是如果在登山过程中发现高反严重,应立即下撤不能犹豫。一般说来,南
      方的驴友初次到北方登高海拔的山,发生高反的几率大点,这主要是水土不服造成的
      食欲下降,气候的温度、湿度、含尘量变化都对身体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格外注意。
16、假如你也想去穿越鳌太,请对照以下几点判定一下:A、召集人你熟悉吗(特别是人品)
      B、同行的队友你了解吗?  C、整个团队一起爬过山吗? D、你的装备请去过高海
      拔的资深驴友指导或评估过吗?  E、你对穿越鳌太的风险控制和自身能力真的很有把
      握了吗?如果以上问题你有三个以上不清楚,奉劝你还是打消用生命去冒险的行程吧。

鳌太攻略

   何谓鳌太,就是鳌山和太白山的简称,都是秦岭中部相对高的山峰。
   鳌山(也叫西太白),因为有一巨石酷似鳌头而得名。海拔3477米,明显标志是有一个导航架,也叫西导航架,是过去通讯不发达时用于飞机识别的标识。也是鳌山之巅。

照片02      鳌头(引自互联网)


    太白山是秦岭中部最高的一段,是我国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一高峰,其中最高点拔仙台海拔3767.2米。有拔仙台三字的石碑竖立顶端。太白山的由来传说很多,什么太白金星,太白姑娘等等,比较可信的是山顶终年积雪,冰封不化,其它各处也是白雪皑皑,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四射,景致格外壮美,号称“太白积雪”六月天,被誉为长安八景之一。

照片03     太白山(引自互联网)


        从鳌山导航架到拔仙台直线距离32公里,实际行走估计要100-120公里,去过的人各说不一,实际也不好测量,都是估计而已。从塘口村到鹦鸽镇大约有150-180公里。也是估计而已。
     我们这次是2012年国庆爬的鳌太,从塘口村进山,到羊皮沟下山,全程7天零三小时多点。本攻略按照此路线描述。

到塘口村的路线:
一、如果是坐火车到西安,一定不要再赶到宝鸡。因为从西安到宝鸡的铁路距离是173公里,动车行走1小时28
        分,普通车次要2个小时到3小时之间。票价不是很贵,从26元到56元不等。主要是火车的车次不是你到
     车站就有,不知要等多久才能有车。
     公路走西宝高速是177公里。路上行走约3个小时。也是不会你运气好的到车站就有开出的车,加上西安汽
     车站到西宝高速的时间。总计估计要5-6个小时才能到宝鸡。到宝鸡后再坐车到宝鸡长途汽车站,再等到太
     白县的班车。到太白县后再找车到塘口村最快也要3个小时。就是说从西安到塘口村要折腾将近一天的时
     间,而且外地的驴友到西安后不知在哪儿坐车,到宝鸡后也不辨东西南北,来回问路奔波很费时间和精力
     的。
     建议到西安后从火车站直接坐车到城西客运站。下午13:05和16:10一共两趟车可以直接买到太白县的票。
     上车后给司机说声到塘口村路口下车就是了。从西安开到塘口约3.5小时。票价35.5/人+1.5/保险=37元
     如果到西安时间尚早,不用等下午的班车。城西客运站附近有很多面的在揽客,七座面包车砍价到500元可
     以直达塘口村
     如果人数较少,直接打的士的费用也不是很高,西安市出租车白天起步价是6元,两公里内计价器不会跳
     表,超过两公里不足九公里范围内是每公里1.5元,超过九公里每公里加收回程费,每公里是2.25元,计价
     结束另收燃油费2元。西安到塘口约180公里,大概的士费400元。高速费用55元,如果3个人。每人也是
     150元 左右(西安的士跑长途也是可以砍价的)。

照片04    西安火车站到城西客运站略图(引自互联网)


西安火车站到城西客运站乘车路线:
    线路1:103(火车站—汉城路) (6:00-23:00)出车站直走到解放路(大约100米)。 票价1元。可以直达
            城西客运站。请首选这路车
            途径:火车站-五路口-革命公园-北新街-北大街-莲湖公园-红湖街-洒金桥-玉祥门-潘家村-劳动路-
            家世界-丰登路北口-西开公司-丝绸群雕-公交一公司-公交总公司-汉城路-城西客运站 距离18站
            路,全长10.56公里,大概需时48-60分钟。
    线路2:从火车站出发,乘坐108路下行(火车站-城西客运站),抵达汉城路. 约11.03公里
    线路3:从火车站出发,乘坐611路(火车站-汉城路),抵达汉城路. 约13.5公里
    线路4: 从火车站西出发,乘坐712路(雁塔水泥厂-长乐毛纺厂),抵达雁塔水泥厂,. 约12.7公里
    线路5: 从火车站东出发, 乘坐104路(城西客运站-大明宫建材家居城)(出站口左手边向东,步行约530米
            直走下天桥 坐104 终点就是城西客运站, 约10.96公里

城西客运站地址:西安莲湖区枣园东路39号 电话:029-84630000

照片05    城西客运站(引自互联网)


二、如果是坐飞机到西安。可以考虑直接坐车到宝鸡,飞机场有直达宝鸡的大巴车。然后按照攻略上的乘车路线
     到塘口,时间会快一点。但需要注意的是最后一趟到宝鸡的车是下午6:00开,如果下午5:30飞机不能落
     地,就赶不上到宝鸡的最后一趟班车,这时就不要再考虑第二天到宝鸡了,可以直接坐车到西安或咸阳,晚
     上住到汽车站附近,第二天一早就可以出发向塘口了。

     总之,如果已经到了西安,再到宝鸡转到塘口。真的是舍近求远了。网上好多攻略都写得是从西安到宝鸡
     云云,都是以讹传讹造成费时费力多掏钱。好多驴友也是在网上找到这些攻略从西安绕道宝鸡再去塘口,真
     是花了冤枉钱和宝贵时间。我在西安大半辈子。开车走近郊县也40多年了。远近距离还是很清楚的。计划
     行程前看看地图就明白,不能从西安再到宝鸡绕那个弯了。

三、如果自驾车或租车去塘口,在西安西三环找到西(安)宝(鸡)高速入口,也是连霍高速的一部分。有些指
     示牌就写的是连霍高速(江苏连云港到新疆霍尔果斯)。这时记着将里程表清零,上高速后到100公里以后
     注意右手边的指示牌,写有太白、麟游、眉县出口后要略慢点行驶,因为一路都没有发现到太白的指示牌。
     这个地方是唯一的一个提示。里程表显示108公里时(注意各车有偏差),有下高速的盘道要下高速,这时
     注意收费站有两个大字:“眉县”,仍然没有太白字样。没有错。就是从眉县收费站下高速。高速费用55
     元。下高速前行100米左转到眉太线向眉县方向行驶。碰到大转盘直行(左转是到眉县县城的)。再向前走
     分别经过眉县的齐镇、太白县鹦鸽镇、桃川镇到塘口村。这时里程表应该显示168公里左右。塘口村在路的
     左手边,有路牌写有塘口村字样。路口有加油站一座。左转沿加油站旁的小路一直前行1000米左右,路的
     右手即是塘口村。西安到塘口村约需3.5小时。

照片06    塘口村路口


     塘口村在路的右手边,一条马路横贯整个村落,一排几乎相同样式的院落整齐的排开,入村第一户是接待过无数驴友的一户人家。主人大名程秀才(网名结实),此人是当地人大代表、省劳动模范。为人真诚实在。要想在他家住宿和餐饮。可以提前给他电话(手机13152208598,QQ 2274579554)约好时间即可,餐饮每顿10元,住宿每人10元,价格不贵。经济实惠。冬天会有热炕给大家住,可能南方人不习惯,但可以体验一下北方的炕是什么东东也不错。晚上有太阳能热水器里的水可以冲凉。冬天浴室有浴霸可以加热,倒是很方便,但人太多恐怕就有点水量不济了,毕竟不是专业旅馆。如果人数在20人以内,不用架帐篷,可以在室内床上安睡,超过就要在院内自行搭帐了,估计4-5顶帐篷是没有问题的。塘口村很大,可以扎营的地方很多。不会有场地问题的。

照片07    程秀才家门外


     塘口村是太白县有名的白菜种植基地,程秀才家里也以蔬菜种植为主,有机种植的大白菜味道超级香甜,每年光卖菜收入也很是可观。据说有六位数呢。如果入住他家,一定要品尝一下地道的农家自种的大白菜。下面照片中间一位是程秀才。

照片08    程秀才的照片(中间那位)


     如果在程秀才家里食宿,还可以请程秀才第二天一早用拖拉机送到鳌山登山口(龙王河口),路程约6-8里。机耕路雨天是“水”“泥”路。晴天是扬灰路,带点上坡,背负重装行李很是费力。能用拖拉机送到山口也省了不少力气留着登山用。
     因2012年9月初遭受200年不遇大暴雨,冲毁了一段到龙王河口的机耕路。拖拉机只能开到距登山口500米以外,下余的一段路要负重攀爬,路不好走要小心经过。

照片09    超级拉风的拖拉机


     登山的小径隐藏在不起眼的草丛中,在路的左手边有一个小陡坡,爬上去才能看到几乎直立的小路曲折向上,一下子就给我们一个下马威。但既来之则安之。咬牙也要上去,这才是开始,如果连这个小坡都不能上,干脆打道回府算了。

照片10   登山口


       我们的鳌太之旅由此开始了。时间是2012年9月29日,早晨9:20分。
       前行的路在开始登山的时候还不算难走。风景也是很美丽。行进一个多小时(中午11:15)来到一个分岔路口。路口有小溪。向左的路口有红布条标识,向右的路口没有任何标志。背夫李师傅告诉我们,这个分岔口称为花沟,左边的称为东花沟。右边称为西花沟。东花沟路途较近,但路不好走,要攀岩通过,如果空人通过,可以要选择左手的东花沟,背负重物一定要选择右手边的西花沟。否则近路反而费时费力。右边的西花沟路途平缓,行走比较容易些,如果在不负重的条件下会多走半个小时左右。如果负重比东花沟要快。看来,当地的山民还是熟悉这儿的路况。我们就选择了右手边的西花沟前行。

照片11   花沟分岔处


     沿着十分明显山路行进约一个小时。来到一个指示牌前,蓝底白字十分醒目,仔细一看,是2012年3月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布的免责声明和罚款告示。免责是没有批准的游客禁止入内,如果没有批准进去,发生任何意外与他们无关。我就不明白,我算游客吗?鳌太穿越是旅游还是户外活动。反正不管怎么说,出事和他们无关就是了。如果按照字面推敲,批准进去发生意外他们是管赔的。在哪儿递交申请,他们的联系办法都没有,实际是官样文章让人摸不着头脑。罚款更是离谱,若发生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罚款数额是100元-10000元,跨度还真不小。这就给官员的随意性留了个好大的空间。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需要有人监控才行,行走数日没见一个管理人员的面。不知这块牌子运这么高度的山峰竖起来花费了多少钱。到现在罚了多少钱呢?

照片12    告示牌


     不管这些了,我们还是言归正传,开始爬我们的山。这个牌子前边有两条路,直行上坡和右行平坦的路,我们应该选择直行上坡的路,向右平坦的路不是太明显。是药农采药的路。这个地方叫花沟梁。上来后风景明显转变。从平原地貌转入山区风格,树木开始高大挺拔,树叶开始变黄,草类植物尖细茂盛。上到花沟梁后的右手边有一条专用观景路,行走20米,有一个大石头立在一处悬岩边。陡立的山体如刀削的一般,立在石头上山风劲吹。远处的山峦起伏。近处的悬岩峭壁。天上的白云蓝天。地上的茅草鲜花。因要赶路。马叉一通后赶紧去追前队了。据背夫讲,这个地方是他们药农休息看景的地方,因为四周无遮拦,可以看到山下自己的村落。也可以在此呼朋唤友声传远方。附近有平地背风处可以扎营。

照片13    观景台


     继续前行1个小时左右,上到另一个大梁,背夫讲这个梁称为水晶梁。这处的高度已经超过2000米了。水晶梁的标识是在转弯的路边有两株高大挺拔的松树被雷劈后焦黑焦黑的立于路的两旁,如黑旋风李逵般为游客站岗放哨。老远都能望到这两颗雷劈不倒的大松树。此处风景甚佳,开阔的视野可以望见远处的鳌山大梁。我们在此休息午餐。

照片14    水晶梁垭口


     水晶梁前行20分钟,可以看到路的两边与其他地方风景不同,好大的范围内没有一颗树,突然从树木茂密的山径眼前一亮进入茅草遍地的地方,感到很奇怪。背夫讲,这个地方以前没有名字,只是统称为水晶梁上边,现在当地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叫火烧坡(2700m),前年(2010年)因雷击松树引燃一场大火,周边的树木全部化为灰烬。幸亏大火烧了半天就被随后的大雨浇灭了。留下几百亩的空地都是焦黑一片,第二年开始茅草占据这块地方,有草木灰做肥料,都生长的格外茂盛。拨开草丛看。草下的土地仍然是黑色的。我们发现附近的松树也开始向这个空间渗透,周边已经有幼小的松树侵入这空旷的地盘,再过几十年。大自然会修复这火烧的伤疤。

照片15    火烧坡


      这个地方有两条路,切入右边的路是正确的。火烧坡前行1个小时。来到药棚架(也有人称为苗圃),过去可能是种植药材或育苗的基地。随着环境变差,水源短缺就废弃了,现在这儿仅有一个房屋的大梁,直径在40公分以上。倒卧在一块平地中央。小点的木材早已变为驴友的篝火燃烧了。从大梁的粗细来看,当时的房屋气势应该不小。最少也是个像样的建筑。现在的药棚架可以作为露营地方使用,原来的房屋地基平整宽大。旁边有小溪缓缓流淌,水质甘冽清澈。唯一不爽的是溪水中有垃圾和卫生巾。要饮用请向上游取水,上游有人挖了一个脸盆大的坑,有10几公分深,这儿的水更适合饮用。我们的背夫趴下就直接饮用了,说是他们药农祖祖辈辈都是在这儿这样喝,从来没有闹过肚子。
     这个营地是我们登鳌太看到的第一个营地。用一句“垃圾遍地”来形容一点也不过份。眼光所到之处,除了垃圾还是垃圾。用过的气罐或尚剩有余气的气罐随处可见,空饭盒、塑料袋、卫生巾白花花一片掩盖了美丽的草坪。就连旁边的小溪里也不知是风吹进去的还是驴友人扔去的,也有垃圾和卫生巾。诺大个营地上只有几块帐篷位置还比较清洁。

照片16     药棚架  


     药棚架小憩后开始向2900营地进发。途中小溪随处可见。经常要踩着湿滑的泥地前行或干脆躲不开踩入溪水中前行,幸亏溪水不深,对我们前进影响不大。到2900营地的路格外清晰,左手边是山体阻挡看不到什么风景,右手边金黄的树木层林尽染。据考证,金黄叶的树木学名叫太白红杉。是松科植物,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落叶乔木,高达8至15米,胸径可达60厘米。仅于秦岭中部高山地带有成片纯林或小块天然林,分布于中国大陆的佛坪、陕西、秦岭太白山、户县、玉皇山等地。其余均星散分布在陕西部分海拔2600至3600米地区。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并抗风。因高寒地带,立地条件差,生长期短,所以生长缓慢。花期5至6月,球果9月成熟。为中国特有树种,是秦岭山区唯一生存的落叶松属植物。夕阳透过黄偏红的针叶透下来,变为一片耀眼的金光。我们是一路马叉的走走停停。并不急于赶路。

照片17    松树


     下午4:40分。我们达到所有攻略上几乎都描述过的2900营地,海拔2985米。这个营地不是一般的大,上下几层足足能够扎下能够想象的数目的帐篷。有些地方还被人仔细平整过。四周高大的树木挡住疾风吹袭,脚下细软的茅草如地毯般有弹性。我们看看上边不错,看看下边也不错,都挑花了眼,不知在哪儿扎营更舒坦。后来逐渐还有队伍赶来这儿扎营,那晚估计最少有50人在此扎营,都显不出拥挤来。现在看来,2900营地真可以称为五星级营地。营地的上下两边都有溪水流淌。冲出的坑洞还不少,澄清的水源可以取自不尽,水质也是相当的干净。我们在此烧水喝足后开始扎营煮饭。因为第一天登高,需要缓冲,早早扎营休息。吃完饭天气也开始黑下来了,气温马上开始骤降。手伸出去马上赶到寒风刺骨。大家早早钻入帐篷准备休息,一看表才8点多,如果在山下,估计是正热闹的时候,这时的营地已经开始逐渐静寂下来了,不远处甚至传来如雷的呼噜声。我们也只好闭上眼睛强行睡去。

照片18    2900营地


     此处需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这儿的温度比山下最少低10度以上。山下程秀才家海拔1600-1700米之间,早晨温度约4-5度。2900营地的早晨温度在零下5度以下。晚上有一阵小雨洒落,第二天帐篷底部积水都冻成冰块了

照片19   冰条


     二是这儿海拔高、气压低。高山气罐都显示不出威力。早晨一锅水半个小时都没有烧开。想煮点粥喝,出发前已经将大米打碎变成细米,晚上又泡了一夜。半个小时愣是没有开锅,只好喝点上边的稀水,其余都倒掉了。下余的路上如果晚上时间足够,可以慢慢煮米饭或粥来吃,早晨气温太低,不要浪费时间煮这些平时很容易熟的米饭或粥了。

照片20     帐篷外冰块


     从2900营地出发向上行走约半个小时,有一块比2900营地更大、更平整的草坪,十分干净,完全可以做为营地扎营。只是大家都不知道这块地方。背夫是当地的药农,整年在附近采药,说这块草坪是他们晚上休息的地方。比2900营地更避风。水源在左前方100米的地方,水量充分,常年不涸。昨晚我们还问背夫有无其它营地,看背夫吞吞吐吐的,原来是一个向导不让他告诉有这么好的地方。具体原因请参看我们队友的作业。(http://www.doyouhike.net/forum/mountain/915908,0,0,4.html)在此不细述了。这个地方也有被驴友称为松林的。

照片21    2900营地上方的草地


     过了2900营地的这个山坡叫“里面坡”。问背夫李师傅为什么叫“里面坡”,他说村里人上山到这里是走到秦岭里面的一个坡,也就是说现在还没到秦岭的主梁,仅是进到秦岭里面而已。走了一天还没到秦岭主梁,这秦岭山可真是大啊!

照片22    里面坡


     里面坡行走约需1.5小时,就到了一个山梁,四周小松树全部枯死。密密麻麻的布满整个山梁,看着这些高山松树长这么大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怎么全死了。李师傅讲是10年前天气大旱,三年没下一滴雨,大松树根系发达躲过了那场干旱,小松树没有那么幸运,只有留下干尸供来客参观。但有略低的地方或背阴的地方有些松树仍然活过来了。小松树的高低有一人来高。全部呈现直立姿态,只是统统没有枝叶,犹如盆栽植物般小巧美丽。所以这个山梁叫盆景园(也有叫怪树林的)。盆景园的山梁略有坡度。行走约需30分钟。前行的路就比较开阔和平缓,也可以望见远处的山峦。地上茅草和石块组成的路比较清晰。特别是草上的路走起来格外舒服。

照片23     盆景园


     从2900营地行走2.5个小时,到达一处称为白起庙的地方(海拔3288米)。白起一生战功卓著,为秦国一统大业立下不朽功勋,他同王翦、李牧、廉颇并称为战国四将。这个庙就是为纪念他而建。
     这儿是塘口路线和苗圃路线的交汇点,白起庙里的神像因年代久远,几辈人供奉早已变成文物级了,10几年前被附近的文物贩子偷走换了一辆拖拉机,现在的白起庙仅剩三面石墙,面积有10余平米。地上杂草丛生,石墙四面透风。屋顶早已不知去向,现在孤零零的立于这荒郊野岭,任凭风吹雨淋太阳晒。估计再有几年,白起庙也是仅剩地名而已。
     白起庙向苗圃方向走10分钟,就有十分大的水源。

照片24   白起庙


     过了白起庙后,进入鳌山西跑马梁。从白起庙的位置看,鳌山大梁就在不远的前方,在这个高度行走一段距离,大概2个小时都在石头和泥巴组成的山坡路上爬行,这段路被当地人称为石梯子,形容上一层马上接着再上一层。如梯子般上个没完。最后一个石坡前有大石头很是特别,四楞长方形,酷似棺材模样,当地人称为石棺。

照片25    石棺


     石棺前行200米,是最后一个乱石组成的很高陡坡,这个地方当地人称为楼上楼。爬上陡坡最快也要半个多小时,而且上去以后就明显感到是一个新高度,视线开阔,一望无际。远看是草甸,近看有石头混杂其中,小路清晰的在草丛中蜿蜒前伸,最醒目的是看见梦回千遍的鳌山导航架。
     但是小路并不直接到导航架下,而是从导航架左侧约200米的地方直行越过。如要近距离观看导航架或在下边马叉。可以将背包放在路上,轻装走到导航架下方,导航架下石头上用红漆标出此地高度为3477米。导航架为三角形支撑,大多木柱已经腐朽,几根外围支撑柱已经彻底断裂,下余的几根还比较结实的屹立着,不过在这气候多变,冬季、夏季温差近70-80度的地方,估计不知哪天狂风会将它扑倒。过若干年后这个导航架也是仅剩地名而已吧。
 
照片26   导航架


       过了导航架前行要特别注意不能按照明显的小路一直走下去,这个地方已经将几批队伍误引歧途,一直走到23公里下山的路。过了导航架前行约100米,有一个不是很明显的直行小路,一定记着直行才是到药王庙方向的正确路线。右行会毫无悬念的引导到下山的23公里,那是另一条南北穿越线路。左行也有一条路,那是通向下撤青峰峡的路。也是俗称的北北穿越线路,注意多看看,不要只管见路就走,
     过了导航架前行3000米左右。有一条明显的下撤路线,可以下撤到五里峡。
     导航架的东南方和东北方都有大量的水源,东南方的水源我们没有去寻找,但东北方的水源被我们无意中发现,具体位置在离开导航架前行500米左右,向左前方(东北方向)走300米。有很大一片水洼地,地表上水源充足,水是流动的活水,足有10几20公分深,而且有很多水窝子比较大,也比较深。用沟渠纵横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水质清澈。水中有虾类在游动,说明这些水源常年不涸。从远处看,丝毫也没有水源的迹象,要走到近旁才能发现。此水源距导航架约10分钟路程。
     导航架旁边的低洼处也有积水比较明显,但污染严重,有在此扎营的队伍随手丢弃垃圾。造成这些死水潭水质奇差,最好不要饮用。
导航架前行的平坦草甸被称为西跑马梁,意思是可以扬鞭策马尽情奔驰。实际上这个梁真叫大。一望无际。宽度最少也在几千米。长度最少也有10公里,几千个骏马并排飞奔都不成问题。
     从导航架前行,基本是在西跑马梁的最右边行走。可以看到壮观的云海和秦岭的几条大沟,气势磅礴。如梦如幻。大约2.5小时可以到达药王庙(当地人称药王坪、药王洞),药王庙也有药王牌位,是石头垒起组成的一个约50公分见方的神龛,药神像早已不见踪迹,也是空石壳一个。不过可以看到仍有人烧香上供。只是地方偏僻。香火不旺而已。药王庙是鳌太线上为数不多的一个好营地。药王庙本身在一个山脊上,有好多高大石头挡住大风吹袭。有几块平地可以架起10几顶帐篷。有几块大石头下甚至还有水源。不过都是死水不流动。发现网上有数人发帖说喝了这儿石头下边的水闹了几天肚子。我也发现石头下边的水奇臭无比,水底是黑色的污染物。估计是扎营的人扔垃圾和随地大小便被雨水冲入低洼的石头下造成极度污染,所以一定不要喝石头下方的脏水。包括烧开也不行。

照片27    药王庙


药王庙真正有水源的好营地在如下地方:
     到药王庙后再前行100米,过了大石头后左转弯向下有一个相对下降的坡。下降时向左切大约100米左右,就正好来到药王庙的下方处,有药王庙的山脊可以挡住南面吹来的大风,几块平整的草坪可以架起不少的帐篷,最主要的是此处有流动水源可以饮用。高处的水源渗透到这个低处,汇集成数条源源不断的小溪向下方流去。夜深人静之时,很远都能听到水流声,水流最大的地方是在一个土坎下,正上方有一块大约40公分高的大石头是其标志。从药王庙走到有水源的地方扎营,负重步行约10分钟。还是值得一去的。

照片28    药王庙下方的理想营地


        药王庙以前的路基本还算好走,一般驴友到此感到体力不支的话,可以从这儿下撤,但下撤时可以不走回头路到塘口村,只要回走2.5个小时,回到导航架附近,然后左转向23公里管护站的方向下撤,走的快的话当天就可以下到山下。
     还有一条下撤的路,是向前行到垭口处,右手边可以看到一条峡谷,顺此峡谷下撤可以到山下的红河谷。
药王庙扎营需要注意的是昼夜温差比2900营地更悬殊,国庆我们走到这儿时,太阳尚未落山。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太阳一闪下远方的群山,气温马上就不一样了,首先是感到风的威力大增。吹到脸上有点刺疼,热量通过面部和颈部大量散发,手也开始冷的出不来了。晚上大风一吹,浑身发抖,帐篷外边呆一会就感到吃不消,估计气温在零下-5度以下。第二天早晨发现石头上的水窝里的水全结冰了。而且冻得很结实。

照片29    药王庙冰块


     如果选择继续向前行,马上开始就是鳌太线上常说的麦秸岭(当地人叫荞麦梁。也有叫鱼背脊的)海拔3490米。由此开始,鳌太的艰难才刚刚开始。药王庙出发,大约半个小时,就可以看见前方一座高耸入云的苍劲大山横卧在白云中间,看着都叫人头晕目眩,但这是必经之路,没有其它捷径可走,只有打起精神开始攀登。
在攀登麦秸岭之前有个相对平缓的地方,当地人称为三交界,向右下撤是红河谷,向左下撤是大沙沟,前方不远也可以到白云峡下撤。
     鳌太线是一条比较难以翻越的一个长长的山脊,远看山脊窄似刀刃,海拔高,大石遍地,山石犬牙交错。山脊两侧是悬崖峭壁,有点小雾就深不见底。麦秸岭的路难点在于全是大石头堆积成的坡度很陡,基本都是在石头上攀援前行,一般穿越鳌太,背负是比较重的。负重登山本来就很吃力。加上在大石头上攀爬就比较吃力了,更叫人崩溃的是大石头并不牢固,脚踩上去晃晃悠悠。个别的和跷跷板一样,踩上去马上闪人一个趔趄。费力保持平衡不是一个省力的事,一会儿就汗流浃背。看看前方。大石头没完没了。看看后边,感到并没有走多少路。这时一些体力或毅力不佳的驴友就回头下撤了。通过麦秸岭的路大多在右侧的石头上切过去。不用爬到山脊上抬升太多的高度,但在山脊上也有路可以通过,而且相对来说没有大石头上危险,有些人对登高不怯阵,可以选择登上山脊。如果选择在石头中间横切过去,可以多观察一下。注意有些地方露出泥土,上边有走过的脚印还比较好辨认。只要顺着脚印前行,一般没有迷路的危险。不过,麦秸岭并不是一座独立的山峰,而是几座高高低低的山峰组成的一道屏障般大梁,走完一座,感到立即又是一座。大大小小要登过三座明显的山峰才算是走完了麦秸岭。穿过麦秸岭大约需要2.5个小时。
     麦秸岭下坡后有最后一座山包,当地人称独扇子,相对前边的麦秸岭要好通过的多,大约半个小时就可穿过。

照片30     麦秸岭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端的漫步-鳌太五天穿越作业(更新完毕,攻略在一楼) - 磨房
走过鳌太--(非常详细极具借鉴价值)
徒步中华龙脊,感受秦岭魅力(鳌太穿越3)---水窝子
“行走在中华龙脊”上的探险,顶级穿越徒步路线:鳌太
船底顶徒步穿越之罗新线攻略
太白山厚畛子至鹦鸽大南北穿越自整攻略(大琛整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