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是什么 汉语文化需传承
语文是什么 汉语文化需传承
发布日期:2010-12-14    浏览次数: 284    信息来源:中国侨网    信息作者:王敏    字号:[ ]

在语文教育界,人们一直在讨论:“语文是什么?”有人说是“语言文字”,有人说是“语言文学”,两种观点长期对峙。其实,对“语文”更到位的理解,应该是“语言文化”。

语言之美,美在文化。传承汉语之美,其实质是传承中华文化。在社会整体语文素养不足、文字使用心态浮躁、语言本身尚存复杂问题的背景下,要想传承文化、保持汉语之美,咬文嚼字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只有咬住文字不放松,深入细致地辨析语词的意义与正误,准确得体地使用语言,才能保护汉语丰富的文化内涵,推动汉语符合规律地发展,维护中华文化的健康与美丽。

首先,文化的认同需要语言素养的支撑。比如使用一些尊称与谦辞,表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这些礼仪是认可的,但是因为语言素养不够,常常使用出错,闹出笑话,反过来还伤害了这种礼仪的传承。

其次,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咬文嚼字的传统。中国历来有咬文嚼字的传统,在文字运用时字斟句酌,务求准确、得体、完美。“推敲”一词,就来自一个“咬文嚼字”的故事,如今已成为汉语文化中的经典。这类“一字师”的故事说明的正是传统文化对完美地用字行文的追求与推崇。

还有一些差错,则称得上是有辱斯文。有本书中这样写道,北大校长胡适赴南苑机场经过宣武门时,守门军人不肯放行。胡适自报“我是胡适之啊”。当晚他打电话找傅作义,又说:“我是北京大学胡适之……”胡适,名适,字适之。他怎么可能以字自称呢?名与字关系密切,互为表里,“名以正体,字以表德”。自称应当用名,尊称他人则用字,因为字往往是对名的颂扬。若以字自称,岂非自我抬举?如周瑜自称为“瑜”,而蒋干则称周瑜为“公瑾”。胡适是当时学者,估计不会做出以字自称这种事来。而今人如此书写前人,岂非有辱斯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文言文教学策略摭谈
语文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
原创首发:《学习语言:我们一起来寻找更好的方法》
田戌春:传统文化视野下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研究
【百家之声】敢问中国语文教育走向何方?
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