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清语文性质 锐意改革进取
认清语文性质   锐意改革进取
[ 作者:衡水中学语文组  葛春香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7273    更新时间:2006-5-27    文章录入:bgs ]
1978年,吕叔湘老先生就曾惊呼: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咄咄怪事”。之后语文教学改革喊了二十多年,呼声不断,然而,雷声大,雨点小,语文教学依然故我,没有多大改观。其中虽有多种教改方案、教学理论不断涌现,可这些论文、论著和教学成果并没有及时转化成教学的“生产力”,有的甚至不能转化,而只是纸上谈兵。人们(包括语文老师自己)对语文教学状况越来越不满,甚至有人发出了“误尽苍生是语文”的喊声。语文教师在满腹牢骚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现状认真思索,语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要改革,首先就要认清语文的性质。关于语文,人们始终有一种不太正确的认识。1963年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的性质是这样界定的:“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1986年的教学大纲认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1996年的高中语文试验大纲又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从以上说法可以看出,语文只是被看作一个工具,他始终处于一个附属地位,而缺乏独立的性质,缺乏“科格”。只看重语文的工具性,实际上也就只承认语文的“语言”性质。这样,语文成了与藏语、回语、日语、英语等相等的语言,他们都是“交际工具”。于是,我们的中学语文课堂变成了传授语言知识的阵地,成了对美文肢解的语言实验场。再加上近年来对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中学语文更是成了A、B、C、D的选择、句式的变换、同义词的区分等枯燥无味的训练。我们并不否认语文的“语言”属性,然而,“婴儿生,无右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庄子,《外物》二十六)。其实,孩子们在学习语文以前,就已经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培养交际能力,这似乎不应成为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物极必反,有人又针对这个现象提出了“大语文”的观念,认为“语文就是生活”。的确,语文的外延非常大,他和生活密切相关。然而,中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我们没有必要把语文的外延拉的无边无沿,那样,我们的语文课就不如直接让学生走向社会,语文实际上就又失迷了自己。
那么,中学语文究竟应该是什么性质的呢?或许,从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名字可以得到一点启示,语文,是不是应该具有语言和文学两重性质呢?作为“语言”,学生学前已经掌握了不少的东西,最差的学生恐怕交际也没有什么问题,而深层的语言语法研究,似乎应该是大学中文系研究的东西,或者语言学家要研究的。(这里并不是说中学一点语法也不要讲,对理解文章有帮助的还是应该讲的。)那么,对中学语文来说,剩下的应该主要是语言的文学性了(当然,还有其传载的文化,如1996年语文试验大纲所说,鉴于目前的语文课确实在传授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本文在这里不再赘述)。
其实,语文之所以吸引人,其魅力应该主要在于它的文学性。“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佳人,在水一方。”(《诗经 秦风》)看到这些,人们所得到的是一种文学意境的审美感受,正是这些陶冶着人们的心灵,吸引着历代的人们去吟咏,去赏玩。同样,一部《红楼梦》,读后给人印象最深的可能是宝黛二人的悲剧,这悲剧把美好的东西毁坏给人看,让人叹息咀嚼,品味思索。这就是悲剧的艺术魅力,或许还有人感受到其伟大的语言艺术美丽等。但无论如何,我想除了语法学家,可能没有一个人会想到他的遣词造句、他的语法结构。其实,识得一定量的文字,就可以开始读文学名著,就可以得到一定的文学审美感受了,据说,陈香梅女士六岁就开始读《红楼梦》等名著。文学的艺术感染力感染、熏陶、涤荡、净化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而近些年来,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却抛弃了语文学科的最本质最动人之处,使得语文本应优美漂亮的舞姿、荡人心魄的旋律丧失殆尽,剩下的只有独脚的带着镣铐的徘徊和沉重的无奈的叹息。丧失了文学性的语文课不见了生机,学生十几岁的年龄应该正是水灵灵的、活鲜鲜的花季,然而在语文课上却失去了水分和生机,变成了枯萎的花朵;丧失了文学性的语文课上,老师也显得呆板,机械,在语言论的误导和升学率的重压下,老师也成了做题机器,更是讲题机器,年复一年,最后落得个胸无半点墨,只剩几道题!我们是蜡烛,但我们不能仅仅用消耗自己的能量来给学生光亮,重要的是,我们要增加自己的能量,放出更耀眼的光芒。我们要给学生水,要让学生去找水,而我们肚里究竟有多少水,我们什么时候补充水?总不能给学生的只有苦水、汗水和泪水吧?
语文,中学语文,面目已被扭曲,还其真实的、美丽的容颜吧,让她焕发迷人的光彩!学生在呼唤,语文老师在呼唤,所有的关心教育的人们都在呼唤,语文本身也在呼唤!
其实,语文界的有识之士,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认清了语文的性质,他们已经先行一步。他们中有个人尝试吃螃蟹者,也有集体的智慧和努力。吉林毓文中学赵谦祥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勇士,他勇于打破传统方式,大胆改革,取消了习题课,开设了文学精品课、古典诗文课、《东方时空》课等,他注重语文的人文性、文学审美性,他的语文课,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在语文教学的一潭死水中激起了美丽的浪花。他尝到了螃蟹的鲜味,他不仅在高考中获得大捷(1999年高考中,它的试验班语文平均112.9分,高出全省13.9分①),更重要的是,他的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有作品见诸报端,显示了良好的文学素养,而且他们都有个人撰写小论文的能力(他开设了专题课)。山东高密一中则是用集体的智慧为学生营造了学习语文的环境,他们为学生开设阅览课,定出文学必读篇目等,他们的手抄报和文学校刊可以说已经成了一大景观,他们大胆地迈出了改革的步子,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吸取他校经验,现在我校在语文教学改革方面也迈出了非常可喜的一步,新的教学理论——诱思探究理论的推广,阅读课的设置,都给我校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也使我校涌现了一批教学新星。
语文教改,前面的路还很长,但无论怎样改,我们都不要忘记语文的性质—文学性,我们要借鉴他人的长处,用诱人的文学特色去感染学生,引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认清语文的性质,坚定的走改革的道路,语文教学将会展现一片诱人的前景,他将会成为波澜壮阔的大海,里面孕育着腾飞的中国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注:①《中学语文教学》第12期盛书山的《关于语文教育的世纪思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教育离不开名著阅读
多媒体滥用给语文教学带来“灾难”
北大教授:一辈子的道路,取决于语文
【教育读书】误尽苍生是语文
语文老师讲述:文字之美如何一步步丧失
【语文教学】洛寒:语文课就是语文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