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部“三观不正”的婚外恋电影,为什么还是令人感动?

2018 年 7 月 9 日,迈克尔·翁达杰的小说《英国病人》获得了金布克奖


布克奖是英语世界最重要文学奖之一,创办50周年,也评选出了50部重要的作品;


为纪念50周年,就特别颁发了金布克奖。


不过《英国病人》之所以能够得到最高的票选结果,多半还是因为1996年的同名电影



《英国病人》曾一举拿下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九项奥斯卡大奖


但也有观点认为这部作品“三观不正”,最近就引发了讨论。



有媒体将其解读为部分观众的现实道德焦虑


有人则认为艺术作品不该过分追求三观正确。


不管怎样,豆瓣18万人,还是打出了8.4的高分;


派爷重刷一遍后,觉得还部“三观不正”的作品还是令人感动


因为它展示的绝不仅仅是一段婚外恋。


《英国病人》

The English Patient (1996)


徐克的《新龙门客栈》里有句话:都说乱世莫论儿女情,其实是乱世儿女情更深


这句话也可以用在《英国病人》这里。


二战期间,历史学家艾马殊和飞机师杰佛及其妻子凯瑟琳在撒哈拉沙漠相遇;


艾马殊很快就被凯瑟琳身上的美丽和才气吸引了;


在集市上跟踪她,还多次主动搭讪。



凯瑟琳的丈夫杰佛经常外出执行任务,把凯瑟琳单独留下来,更给二人制造了独处的条件;


凯瑟琳很快也被艾玛殊吸引了,两人在很大程度上显然都更相称


比如都对山洞中的古文字感兴趣,欲望在二人心中分别悄悄扎根,并最终爆发。



但二人也深知这种关系是不道德的;


尤其是凯瑟琳,对丈夫是满含愧疚的;


在婚外情关系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对艾玛殊提出不要继续下去。



杰佛发现真相后,怒火中烧地开着飞机想要三人同归于尽,却让自己丧命;


重伤的凯瑟琳先问的就是杰佛的情况,得知他去世后,也请求艾玛殊埋了丈夫。



看到这里,恐怕不免还是有人认为这部电影的三观,的确有点歪


如果这个故事再被简化地讲述,那更是会惹人唾骂了。


可偏偏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能想象的婚外情,凯瑟琳一直不想在道德上背叛丈夫;




明知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却在其中挣扎,这是生而为人的无奈


电影存在的意义便不再是简化故事,而是扩充,最终让我们看到每个人都是值得可怜的;


杰佛做着间谍工作,凯瑟琳也知道丈夫的身份很多都是谎言



唯独他们的婚姻不是虚构的。


电影对夫妻两人的关系并没有着墨太多,情同兄妹,虽然缺少激情,但也算是体面的夫妻。


电影把更多的笔墨用在了表现这段婚外情的无奈


派爷甚至觉得爱情根本不是这部电影的主题;


而是战争中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力掌控


片名叫《英国病人》,源于艾马殊想要救凯瑟琳后的一连串离奇遭遇。


在救人关头,他被英军当做德国间谍;


逃走后,用地图换了一架德军截获的英国飞机,好去救凯瑟琳;



飞在空中被击落后,艾马殊面目全非,因为是英国飞机又被当成英国病人


在战争中,人们乐此不疲地做着这样的区分


一个人本身并不重要,只要做出区分,就可以伤害或者救助


艾马殊讨厌这样。


他和凯瑟琳第一次见面时就说,无论加上什么形容词,一辆车就还是一辆车。



在他眼中,一个物体、一个人就是它本身,而不归属于他人、属于某个阵营。


战争将普通的人和人,划分为战友和敌人;


不爱的人也可以为了某些原因捆绑在一起;


所以他还说自己最讨厌占有和被占有,并说两人分开后忘了他。



一旦发生占有,就有了区分和归属,我们便会为了占有本身去辩护;


艾马殊抚摸着凯瑟琳的身体的一块地方, 将它命名为艾马殊海峡。



在他眼中那要真实的海峡都要重要,如同他不愿说自己为什么来到沙漠;


因为在沙漠他可以让自己不属于任何团体。


就像照顾艾马殊的汉娜,不再跟着部队,一个人跑到一间废旧的屋子里;


弹钢琴、种菜,当战争中,人和人不得不对立,她用这种方式来反抗



在艾马殊赶回来之前,凯瑟琳便去世了,留下了那段感人至深的遗言:



与我们的朋友一道,去一个没有地图的乐土;


那样他们就可以自由的相爱,不会被战争阻隔,也不会嫁给谎言


这个婚外恋故事背后,其实说的是生而为人的无奈;


在这个做着区分的世界里,没有人可以自由。


最后,派爷想说,奥斯卡如今的奖项已达二十多个,但没有三观奖

  

尽管近些年来在奥斯卡,一部电影是否符合美国社会的“三观正确”也影响了它能不能得到最佳影片。



但若有意追求三观正确,其实太过容易


且就艺术本身而言,三观并不该作为评判它的标准


派爷还想到莱妮·里芬施塔尔为德国纳粹拍摄的《意志的胜利》,放在当下三观当然极度扭曲;


但在纳粹执政时,在纳粹看来,未必不是功德一件;



今天我们仍然可以观看它,带着更多批判的眼光,所以仍然有所价值。


可见“三观正确”永远是相对的,而艺术可以去试着探讨它的边界在哪。


好的作品是真实的,其中的感情诉求也会是共通的。


而如果一味拒绝承认更真实、复杂情景的存在,看不到人物更大的诉求;


再正确的三观也可能会变成不合理的枷锁


  

电影同样也不是司法宣判书,而只是去尽可能完整地展现一个故事;


当我们第一次听到“毁三观”的事,不妨多听听背后的细节。


“毁三观”的故事所以能够存在,也必然有它的合理性,或者说催生它的环境



正视这份复杂,要比抵制它,派爷觉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豆瓣8.5分的片子,评分咋这么高让然意外...
这部战争巨制获得了奥斯卡九项大奖:内容大胆
《英国病人》:伟大的爱情超越于国家、种族、世俗乃至于战争之上
《英国病人》爱与道德,孰轻孰重?
你就是我书里的 K | 单读
【影评】《英国病人》: 爱在脊上凹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