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廖杰远:互联网加速医疗弯道超车


导读:“医生集团”线上线下都备受追捧——实体的医生集团融资成功,挂号网在线上的微医集团也不断扩张,预计今年完成5000个专家团队的上线。听挂号网CEO廖杰远谈“互联网+”医疗将带来什么?



作者:田栋梁

来源:“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号


  在互联网医疗是资本的宠儿,“互联网+医疗”的模式被很多人寄予厚望,既希望它能破解中国医疗的种种顽疾,也寄希望于它能开启一个医疗新时代。


  刚刚过去的在西安举办的以“下一代医疗”为主题的健康峰会上,近些年致力于通过互联网改变医疗模式的挂号网董事长兼CEO廖杰远在峰会上进行了大胆预言:互联网将加速中国医疗服务体系弯道超车。


  在会议间隙,廖杰远接受了《医学界》采访。


  《医学界》:您因何如此肯定互联网对医疗的作用?


  廖杰远:我们前面几年一直在做的事情是通过互联网把医院的窗口外移,移到手机、互联网上。从预约挂号、支付、检查检验报告查询、院外候诊、流程优化、诊后随访等。这几年我们把所有的苦活脏活累活都做透了,所以我们这个团队,应该是所有互联网医疗公司里技术力量最强的。仅仅工程师我们就有300多号人。到目前为止,我们连接了全国1400多家重点医院,尤其三甲医院,我们的服务和覆盖率将近2/3。


  我们在做的过程中,一直在扩大服务规模,去年我们全国服务人次已经超过了1.6亿人次,实名认证患者也超过了8200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前面所做的这些窗口外移、流程优化,只能解决局部的问题。而我们认为中国医疗真正面临的一个很大的体制性的缺陷和瓶颈,是在于中国没有家庭医生制度。最近20年,我们在发展大医院,这是对的,但是客观来讲,没有足够的均衡。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整个医疗体系里,没有家庭医生这个环节。


  在欧美,90%的首诊由家庭医生完成,所以家庭医生成了普通老百姓最重要的健康“看门人”。但是中国没有,这直接就导致所有老百姓一有头疼脑热,都奔着最大医院的最大医生去了,这就导致了我们10亿老百姓看病难。


  所以从根子上说,就是解决我们医疗资源和医生时间应用不均衡的问题,我们跟卫计委的领导同志们交流的时候,他们也深刻地说,如果这个问题没有根本的解决,医改就落不了地。互联网要做的就是对一个行业效率的提升,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根本的有所促进,互联网做的就都是皮毛、泡沫。


  互联网对一个行业真正起作用,是在于你看到这个行业最痛的痛点、最堵的堵点,然后通过互联网的信息对称、通过它的连接、通过它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这个点的疏解,形成一个更有效率的服务链条、服务体系,这就是“互联网+”对一个行业真正起的作用。


  《医学界》:对于上述您所说的行业痛点,您要如何疏解?


  廖杰远:团队医疗!这是我经过一些很深刻的体会后提出来的。事实上,也不是我们最先提出来的,全世界最好的医院——梅奥医院,120年来都是团队医疗。华西医院很早就在推团队医疗,在华西医院挂某个专家的号,你是挂不到的,你只能挂某某教授团队。这个团队里有20、30个医生,你挂完号之后到分诊台,根据你的病症、主诉,给你分配,如果确实是疑难杂症,可能直接分给教授,但是你连基本的检查检验都没做,就会分给一个低年资的医生。


  对患者来讲,只要能找到对的医生就行了。我们知道,从专业上来讲,越大的教授、越权威的专家,实际上他们越专注于某一细分的领域,越专注在一个点上的突破。而老百姓往往有一个误区,总觉得最大牌的专家包治百病。其实不是这样子。在这个时候,如何能够有效的利用互联网重组医生的时间和经验?在这里面,我们做了几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我们构建了微医平台。微医平台首先是一个医生的协同工作平台,把大专家和团队医生、团队成员联系在一起。团队成员可以来自本院、跨院、甚至跨区域、跨学科的。可以有几十个、上百个甚至几百个医生,他们在微医平台上可以形成一个非常方便的协同工作。


  第二,我们帮助专家团队构建了一个分诊体系。我们每一个专家团队,都有一个团队助理,即分诊组,一般是由资深的医生或者护士长来担任。病人提交自己的病情、症状、主诉后,分诊组帮他分诊。


  我们知道,在国外分诊由年资最深的医生来做,所以分诊特别重要。每个团队都有专业的分诊组,这样的话让每个病人都能在团队里找到最合适的对应的医生。医生的匹配规则有两个:第一,擅长对症。第二,就近原则。这就能帮助患者非常准确方便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医生,而不是你去找最大牌的医生,因为最大牌的医生可能不适合你。


  第三,我们会帮助医生和专家实现了真正有效的分工。专家专注于自己真正对症的疑难症的诊治,我们微医集团每天输送给他的病人都一定是对症的。我们做粗分诊,到了他的团队再做细分诊。这样专家就能腾出更多时间,做团队培养和学科建设。


  加入医疗团队后,你想学习一个技术,过去这样机会很难得,现在就变得很简单。专家只要把关键的节点甚至手术全程视频放到微医平台上,所有的团队都可以一起研讨、学习,难点问题提出来,专家为他们讲解。医生和医生之间病案的交流、病例的交流,都会变得非常方便。


  另外会诊和转诊在我们平台上非常简单。比如我是一个医生,我看的病人有点拿不准,直接在群里一问,看谁擅长,问他有空吗,有空就接起来。我们用手机对手机就可以完成视频的会诊,而且我们的视频会诊技术,是全世界最领先的技术。


  至于转诊,如果你发现患者确实病情复杂,你搞不定,后台的助理会帮你直接转给大专家,后台的转诊有绿色通道。这样,专家可以专注于专家做的事情、专注于疑难症的诊治和经验的传授。而医生在专家和整个团队的帮助之下,也实现了能力的提升。


  《医学界》:既然您说的这么好,加入的医生的反响如何呢?今年有什么计划?


  廖杰远:我们微医集团发布之后,整个行业的反响出乎我们意料之外,有无数的医疗部门主管者和专家、院长告诉我们,我们推出的微医集团,像一根针一样,刺到了整个医疗体系的“穴位”,真正形成了多方的共赢。


  所以我们现在医生团队上线的速度非常快,每个团队都是几十个医生同时入驻到微医平台。其实微医集团就是利用互联网重组医生的时间和经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一个有效杠杆。在今年我们计划完成5000个专家团队的上线。5000个专家团队什么概念?在全国真正的学科带头人也就是六七千个。这5000个专家团队,每一个顶级专家带几十个医生,实际就带了至少二三十万的医生上线。每个团队至少是3个人的分诊组,也就是全国有15000人给老百姓做专业的分诊,这样就能真正帮助老百姓准确地、便捷的找到合适的医生。


  现在很多所谓做互联网医疗的,有些搞个APP,有些搞个流程优化,甚至搞个诊所,但中国缺诊所吗?到最后会必然进入淘汰阶段。真正的互联网医疗,一定是在中国整个医疗体系下,找到最痛的结,利用互联网逐步把它疏解开,这才是互联网对行业真正的贡献。


  《医学界》:现在有很多医生集团出现,有媒体将此现象描述为医生集团进入了“战国时代”,您怎么看?微医集团和其它医生集团有什么不同?


  廖杰远:说医生集团进入“战国时代”纯粹就是谬论,是典型的标题党。微医是医生集团工作的平台,我们自己本身并不是医生集团。我们通过微医这个平台,帮助全国所有的医生团队去实施团队医疗。


  因为我们做挂号,在后台看得很清楚,经常一个顶尖专家的号几百人在刷,但是一个专家一天能看几个人?所以一定要团队协作。我们只是通过微医平台,帮助全天下的医生和专家,组建他自己的团队,然后我们再推动这个团队医疗在中国普遍的实施。我相信团队医疗在中国普遍实施之后,医疗资源的均衡应用和均衡配置就会得到根本的进步。


  我们支持所有的医生集团。张强已经在我们的平台,他对我们平台的评价之高,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他说,我们是他见过的“比医生更了解医生”的人。因为我们是做服务的嘛,他还说,所有他想到的和没想到的功能,在微医平台上都已经具备了。


  万峰的团队也在我们平台上,所以你会发现,我们是所有医生集团的平台,帮助他们输送大量的对症的病人。实事求是讲,我们是移动互联网上最大的就医入口,每个月有800-1200万的新增病人。


  现在大家看到的,仅仅是刚刚开始,还是最初步的。但是团队医疗一定是大势所趋,而且互联网、微医平台会加速团队医疗的实施。


(本文为“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互联网分级诊疗究竟该怎么做——与微医集团 CEO 廖杰远一次深谈
廖杰远:探索“互联网+医疗”
瑞慈医疗试水“医生工作室”
于泓:单个医生的自由没有意义
微医集团廖杰远
为了推进分级诊疗,挂号网等都做了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