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医大尝试3D打印骨骼假体

从兔身上取出干细胞,放在3D打印出的支架上,在体外经过4周的培养,再接种至裸鼠皮下培养,最终可以长出所需要的软骨组织,这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运用3D打印技术所做的尝试。在此基础上,11月4日,南京医科大学数字医学研究所在南医大附属南揭牌。

目前,南医大附属南骨科研究所已实现骨骼、血管、肿瘤等组织的3D打印,并逐步尝试开展将3D打印出的骨骼“假体”,直接填充在手术缺损的部位。南医大附属南骨科姚庆强介绍:“我们已经能够应用这种技术‘制造’出兔肩关节,这为软骨再生和修复提供可能,目前,这一研究在国内骨科领域领先。”下一阶段,研究人员将在猪身上进行相关实验,一步一步与人体机能组织接近。“将来我们有可能用这种技术完成人体的组织缺损修复。”该研究由南京医科大学教授、江苏省数字医学学会主任委员王黎明领衔。

所谓数字3D打印技术,是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利用激光束、热熔喷嘴等方式将金属粉末、陶瓷粉末、塑料、细胞组织等特殊材料进行逐层堆积黏结,最终叠加成形,制造出实体产品。现在,3D打印技术越来越多应用于医疗领域,如将病人骨头数据输入到计算机,就可以提前打印出患者骨头模型供医生提前演练,确保手术时更加稳定和精准。

姚庆强介绍,软骨体外培养,需要以3D打印技术制造出“脚手架”——支架,在支架内富集骨髓血,并使用特定的方法诱导其中的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在培养完成接种至体内之后,在两年左右的时间内支架将缓慢被人体降解。在降解过程中,细胞能够及时生长填充支架降解产生的空间,成长完成之后稳定性强。

目前南医大附属南骨科掌握的技术已经能够做到:从自体身上取下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自己的干细胞“养成”软骨,这就避免了异体接种的免疫排斥反应、携带病毒、潜在致癌可能性等缺点。而且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所需软骨的形状,在经过培养之后,长成的软骨大小与所需无异。姚庆强说:“3D打印与组织工程的结合,将带来个体化植入物制作及组织工程技术的革命,将极大促进器官移植、组织修复重建及再生医学等多学科的进步。”

南京医科大学数字医学研究所成立后,将进一步推进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上的运用。未来,3D打印技术或可实现人体器官的打印,为患者打印出所需要的人体个性化“零部件”。(科技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钻石可以帮助改进生物医学植入物的相容性
生物3D打印新突破:大型软骨植入物形成支架可供骨骼再生
医学3D打印太逆天了!身体零件随时更换的时代终于要来了?
涂有姜黄成分的3D打印支架可使骨骼生长提高45%
身边医生话健康 | 腿疼?腿罗圈?腿伸不直……可以保膝治疗!山医大二院骨科专家张民为您详解!
如何拯救你——12岁小女孩的左主干闭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