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亟须多学科治疗


发病率迅速增加的少见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一类恶性肿瘤,可发生于人体的任何部位、器官,以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最为常见。说是常见,但其发病率只有5/10万左右。

“因此,我们将这个肿瘤定义为‘少见’肿瘤。”在近日举办的“胃肠肿瘤MDT规范及临床研究者培训班暨少见肿瘤GEP-NET/GIST培训班”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李洁告诉记者,GEP-NET的命名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发病率低,且发病部位广,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加之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常成为临床上的“疑难杂症”。尽管少见,但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NETs的发病率却上升迅速——欧美国家统计显示,该病30年内增加了5倍,亟需引起临床的重视。

欧洲和北美的数据显示,小肠是GEP-NET最好发的消化道部位,但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的数据显示,直肠、胃、胰腺是消化道NETs发病部位的前3甲,真正来源于空回肠的小肠病变反而极为少见,这可能与人种和易感因素等有关。

李洁指出,NETs特殊的地方在于,其恶性度可以从低到高连续变化,反映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免疫组化ki67指数可以从小于2%一直至100%。据此,病理上将其按恶性程度由低至高,分级为G1ki672%)、G22%<ki6720%)、G3ki67>20%)。另外,NETs的生物学行为具有异质性,如原发于小肠的肿瘤,当转移到肝脏时,病理分级有可能发生改变,由G2变为G3

除了胃、大小肠、胰腺等消化道器官,NETs还可波及全身其他各个器官,如累及肺、支气管、胸腺,生成典型类癌、不典型类癌、小细胞肺癌、胸腺类癌等;累及甲状腺,生成甲状腺髓样癌;累及皮肤,生成Merkel细胞瘤等。

多学科诊疗互为补充

谈到GEP-NET的治疗,李洁指出,对处于局限期的肿瘤,首选根治性手术。对于进展期的肿瘤,内科治疗手段有细胞毒药物治疗(化疗)、生物治疗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可选择减瘤手术、局部栓塞和射频消融。此外,国际上还有比较热门的生长抑素受体(SSTR)介导的核医学治疗。

因此,对于这类肿瘤的诊治特别需要多学科共同协作,即多学科诊疗(MDT)模式的帮助。MDT模式是近年传入我国并逐渐兴起的一种治疗模式,尤其适用于肿瘤的诊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是国内最早对肿瘤实施MDT的医院之一。像GEP-NET的治疗,涉及手术、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病理和影像学等多个学科,MDT可以使多个学科互相取长补短,针对每个患者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使患者获得最大收益。

面对多种治疗手段,该如何取舍呢?李洁认为,有几方面的因素将影响治疗的选择:肿瘤有无功能、病理组织学分级(G1/G2G3)、原发肿瘤的部位(胃肠道还是胰腺)、奥曲肽受体显像结果/受体状态、肿瘤负荷(肝转移还是肝外转移)以及肿瘤生长速度/相关症状。比如,虽然统称GEP-NET,但来源于胰腺的与胰腺外的肿瘤由于生物学行为有差异,在治疗选择上是不一样的。

“肿瘤有无功能,对手术的选择非常重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副主任医师冷家骅指出,如果肿瘤有功能,即使已经发生转移,仍然推荐进行原发肿瘤的姑息性切除术。

冷家骅认为,GEP-NET的手术组相比非手术组预后是有明显改善的,因此MDT模式应为每一位患者提供外科咨询。决定患者是否接受外科手术治疗,需要从3个维度进行系统性评价,包括肿瘤分级、肿瘤分期以及患者的治疗意愿和负担能力。如对已有远处转移的病例,应根据肿瘤生物学行为及转移程度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G1/G2和功能性肿瘤可考虑减瘤手术。同时,在GEP-NET手术治疗手段的选择上,不只有传统手术,内镜治疗、腔镜手术等微创手段也得到应用;多种局部治疗手段,如消融治疗、放疗等可以与手术一起选择、组合。评价外科治疗效果时,除了考虑延长总生存期外,还应关注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减低治疗负荷。

谈到局部治疗,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主治医师刘鹏介绍说,介入治疗是GEP-NET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特别对于肝转移、无法手术的病例。大多数研究认为,经血管介入治疗可以应用于肝内单发或多发转移灶,难以或不能进行根治性手术或切除后复发的情况,以及以肝内病灶为主或肝内病灶进展迅速,需要通过介入治疗缓解症状、控制肿瘤生长的情况。

此外,近年出现的药物缓释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在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肝肿瘤中越来越受到推崇。载药微球通常是一个网状结构的微球,其载药方式主要通过离子交换和氢键结合等方式进行。与传统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相比,DEB-TACE可更长时间维持局部化疗药物的浓度,提高进入肿瘤内部的药物浓度,减少药物的全身吸收,同时栓塞肿瘤的供血动脉,达到更高的反应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更低。

分化程度不同选择药物各异

李洁介绍说,目前,已有循证医学证据且在国内已经上市的抗肿瘤药,大部分是用于治疗分化好(G1/G2)的NETs,包括生长抑素类似物(SSA)、靶向药物依维莫司和舒尼替尼。而对于分化差、恶性度高(G3)的NETs,若奥曲肽受体显像阳性,可试用SSA。此外,虽然国内外各大指南都推荐了其化疗方案,但实际仍缺乏大样本量的研究。

SSA作用于SSTR,抑制胃肠胰腺内分泌系统的肽及生长激素的分泌。通过抑制SSTR 123亚型,可促进凋亡和使细胞周期停滞而减少肿瘤分泌,抑制肿瘤生长。大约80%NETs表达为SSTR2亚型,其在GEP-NET中含量丰富,因此认为与药物选择有关。

其实SSTR最初被用于临床,是为了控制类癌综合征的症状,后续研究发现也有抗肿瘤增殖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分为直接抗增殖作用和间接抗增殖作用。前者包括抑制细胞周期,抑制生长因子作用和促进凋亡;后者包括抑制生长因子释放,抑制血管生成和免疫调节。

李洁介绍,除了长期使用后会出现胆结石、甲状腺功能减低的问题,使用SSA相对较安全。

靶向药物舒尼替尼目前临床应用较多,主要用于胰腺NETs治疗,其副作用有血压升高、腹痛、腹泻、皮疹等。依维莫司临床应用相对要少些,主要用于分化好的NETs的治疗。其最主要的安全问题是口腔溃疡,此外还有乏力、骨髓抑制等,尤其在亚洲人群中多见。

关于化疗,李洁强调,目前对分级为G1/G2的非胰腺来源的NETs,仍然不鼓励使用化疗;但对于胰腺来源的部分G2患者,仍然可以考虑以替莫唑胺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国外研究的化疗方案均以铂类化疗药为基础,是无法手术切除的G3GEP-NET的一线首选方案,如顺铂联合足叶乙苷(EP方案),有效率看似不低,但目前仍缺乏随机大样本的研究。


转载自:中国医药报  

作者:吴若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肿瘤医生
2019CSCO | 中国首个非胰腺神经内分泌瘤靶向药索凡替尼崭露头角!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内科诊治若干建议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最新共识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诊治共识与争议
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