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东北风俗史话——酱在关东

文 | 于济源

选自《大东北风俗史话》



   

  酱在中国饮食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在《论语·乡党》中就说,“不得其酱不食”。隋唐时作家、学者颜师古在《急就章》中说:“酱者,百味之将帅,酱领百味而行。”可见酱在饮食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制作酱的原料大多数是豆类。古汉语的“菽”就是豆类的总称。中国是豆类的故国,但究竟何人何时发明制造了豆酱,已无法稽考。据郭伯南的《酱豉》一文介绍,早在东汉初年,我国就有了关于豆酱制作的节令及方法,并已有了许多品种的酱类。南宋时,洪皓出使金国,南归后撰写了《松漠纪闻》,其中提及金国“虏之使之朝使者、副使、日给……面酱半斤”。《三朝北盟会编》也说“以豆为酱”。可见当时金国受中原文化影响,已经学会制作面酱了。如此看来,关东人饮食离不开大酱是有历史渊源的。


  关东人嗜酱如命,没有酱就难以咽饭。寻常百姓家可以缺少蔬菜,但不可没有酱。殷实一些的家庭,每年都要做几个品种的豆酱。关东人不仅把酱当作调料,也当菜食用。大葱蘸大酱、生菜蘸大酱是农家久食不厌的佳肴,并由此派生出许多酱类制品,如炸鸡蛋酱、鱼酱、肉酱、葱花酱、豆腐酱、辣椒酱、土豆酱、茄子酱、菠菜酱等等。


  关东的酱品种很多。


  盘酱:把煮熟的黄豆用碾子或其他工具弄碎,然后装缸。一层黄豆一层盐一层酱引子,这样逐层装满,然后用纸或布封严缸口,任其发酵,直至变成红色溢出香味即可食用。做酱引子的原料是黄豆、玉米,炒熟后用磨拉成细末再加水搅拌,攥成团子,放在阴凉处发酵,发“丝脑”了就可使用。如果是农历四月下酱,那么酱引子就得在正月制作。




  大酱:把煮熟的黄豆砸碎后,做成酱坨子(又称酱块子),一般呈方面包形,外面裹上纸,下面搪上树枝或秸秆,放置阴凉处,使其发酵。发酵成 “丝脑”状,才可下酱。民间风俗是农历四月十八下大酱。把发酵好的酱坨子掰开捣碎,用盐开水浸泡3天,再连水一起下到缸里。缸放在屋外,用酱耙(木制的小耙子)天天上下搅动。白天无雨苫上冷布,冷布的四角缀上小石头,固定在缸口上,防止苍蝇下蛆。晚间和阴雨天要盖上酱帽子 (如同竹笠的尖顶大草帽),防止漏进雨水。短时间内酱即可发酵好。大酱生食、炸酱都味道鲜美,是酱类中的佼佼者。制作大酱有两道工序不能少:一是要经常让日光晒;二是要经常用酱耙搅动,这大概是大酱味道所以香醇的原因所在。


  面酱:把面粉炒成淡黄色和盐水、酱引子一起搅拌,下到缸里,经过短时间发酵,颜色变红,就可食用。


  豆瓣酱:古称“菽酱”,做法与大酱相似,只是不必砸碎,囫囵豆粒做成酱坨子发酵。经过发酵豆瓣破离,色香味倶佳。


  此外还有甜面酱、黑酱(用黑豆制作,又叫小酱)、稀黄酱、清酱等等。


  因为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在酱的制作和放置过程中就形成了一些禁忌。王充在《论衡》中说作豆酱,恶闻雷。”即下雨打雷时不能做酱。东北农村的酱缸上都要挂一条红布,以辟邪祟。

- 方志吉林 -
修志问道 以启未来

【微信号:fangzhijili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两碗黄豆,泡一泡炒一炒,开胃下饭好吃到流口水,简单一做快收藏
烧哪些菜需要放黄豆酱
别再去超市买“海天黄豆酱”,教你在家做酱,健康安全又美味
奶奶做了30年黄豆酱,40小时发酵长菌丝是关键,这方法给肉都不换
大厨教你自制黄豆酱秘诀,香味浓郁,下酒下饭必备!
秘制大酱的制作过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