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层实况┃推广“长处方”,把慢性病患者留在基层

医改不断推进,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持续增加,但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却始终未得到根本缓解。如何做好双向转诊,把拥挤在大医院的人群分流到社区显得尤为关键。


笔者所在的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上级管理部门的支持下,于2015年12月开始试点推广慢性病“长处方”政策。


慢性病“长处方”定义为:对慢性病病情稳定时间≥3个月的患者给予申请“长处方”,开具4~8周慢性病药物,只要是慢性病患者使用的药物,即使社区目前未配备,也可为其申请配备。


慢性病“长处方”对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及普通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就诊意愿有良好促进作用,在实施分级诊疗、减轻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方面发挥能动作用,受到居民一致好评。


针对目标人群推广慢性病“长处方”


2015年12月-2016年3月,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通过社区宣传、电话随访等方式对管理的慢性病患者(共320人,年龄38~90岁,其中高血压196人,糖尿病72人,冠心病28人,脑梗死24人),进行慢性病“长处方”宣传推广,鼓励这些慢性病患者到服务站进行新型“1+1+1签约”,并为其申请使用“长处方”。


由于准确定位慢性病“长处方”目标人群,积极与该人群沟通交流,很快取得了目标人群的信任和支持,320名慢性病患者全部主动进行“1+1+1签约”并申请了慢性病“长处方”。


此后,家庭医生团队对320名慢性病患者“长处方”的参与者进行了调查,其中8人出现新发症状自行前往上级医院就诊,16人所用药物超出基药范围。


对参与使用慢性病“长处方”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显示满意人数占96.1%,比较满意人数占3.9%,不满意0。这样高比例的满意度充分体现了“长处方”推行的目标人群对该政策的欢迎与青睐,切实证明了“长处方”在基层居民诊疗中确有优势。


“长处方”缓解“看病难”


“看病难”主要体现在患者多、医生少,供求关系不协调及排队时间长等方面。


据了解,2015年全国门诊量突破80亿人次,其中七成以上患者因常见病、普通慢性病、多发病就诊。


对就诊的慢性病稳定期患者进行“长处方”管理,开具较普通处方剂量的2~4倍,最长可达8周的药物处方量,可减少该类人群的就诊频率,缓解门诊压力,降低患者“看病难”问题。


慢性病患者在社区无法配到所需药物,必须到上级医院配备是目前降低患者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家庭医生申请使用“长处方”可为患者申请社区未配置的慢性病药品,并配置最长达8周的药物处方量,有利于减少患者来回奔波大医院就诊的精力和时间消耗,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获取药品更方便快捷的途径,大大提高了患者在社区医院的就诊率。

 

“长处方”提升家庭医生服务水平


目前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进行家庭医生制服务,而“长处方”作为家庭医生提供服务的重要工具,通过增加处方长度,减少慢性病患者配药时间占比,把更多的时间用来与患者沟通,可增加患者与家庭医生之间的黏合度,进而把患者留在社区进行管理。


“长处方”为家庭医生争取了更多时间进行其他重要工作,为打造社区医生“健康守门人”角色提供了实质性的便利。

 

“长处方”利于推行分级诊疗


参与“长处方”政策推行的慢性病患者中,在申请“长处方”前,有223人在社区进行慢性病就诊和随访,97人因社区缺乏所用药物而选择在上级医院就诊配药。


进行“1+1+1签约”并申请慢性病“长处方”后,有296人在社区进行慢性病就诊和随访,选择在社区进行慢性病就诊的比例由69.7%提高到92.5%,这样的统计学数据证明了慢性病 “长处方”对推行分级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推广慢性病“长处方”,对提高慢性病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就诊意愿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充分发挥各等级医疗机构职能,值得借鉴和推广。如果您觉得这个做法值得推广,请转发此篇文章,为基层医疗助力!


作者: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翁立立 陆萍 沈宏祥 金如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保门诊慢性病管理,看看各地有哪些好经验
社区580空中药房,如何破解基层医院“少药”的困境?
重大利好!海南慢性病患者用药可开长期处方(附药品目录)
省时省力又省钱!这项家庭福利,你享受到了吗?
国家卫健委:促进家庭医生签约,给慢病患者开长处方
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构建互联网医疗路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