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拿什么来拯救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孩子?

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回看往期链接

本期关键词:兴趣与习惯


12



学习不能单靠培养“兴趣”,培养正确的“习惯”才是学习的关键。



可能你们会指责我“政治不正确”。

兴趣是人类学习的第一动力,不靠兴趣靠什么?

的确,孩子们如果对学习感兴趣,肯定是比没有兴趣的效果好、效率高。在这么多年给学生指导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曾经想过从“兴趣”下手,曾经也认为这应该是家庭教育的操作标准。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了这个标准的缺陷。

 


“兴趣”最大的问题在于难以量化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其心态变化是快的。对一类东西持续的时间从几年到几个月到几天甚至几个小时。这个时间长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很难把握,也很难控制。但这是孩子成长或者是学习过程中的常态 ,很难用外在的指标量化。

既然难以量化,在操作性上就必然会产生问题。

兴趣对成年人来讲可能是一种比较固化的心态。经历多年有意无意的培养,变化的几率不大。而对于心智远远不能说成熟的少年郎,其心态的变化则极为频繁。因为兴趣也是心态的一种,变化多端也不奇怪。培养孩子的兴趣说说容易,我还真想不出从何入手。



“授人以渔”也不是治标的教育方法




这几年有有句话大家很认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落实在学习上,不就是说教孩子知识,不如教他如何学习。

当我把这个说法落实到家庭教育的实际操作中,问题就开始显现。

首先,我说的这个问题应该不在我身上。作为一个工作四十多年的本科毕业工程师,我分析一些中小学阶段的一些基本学习技巧和思路应该没什么问题。

可对于孩子来讲,这种方法的训练却效果欠佳。往往是没有真正理解学习的方法和思路,或者只会不分环境、不分条件的生搬硬套。但最令我头疼的还是在于,强调学习方法后,孩子们往往不是堂堂正正地去面对思考问题,而是首先热衷于寻找解决问题有否捷径,有否技巧。

原因似乎在于:对于年纪小的学生,他们没办法有效理解学习方法的教育;而对于年纪稍大的学生(中学生以上),他们已对学习方法都一定有自己的独到理解。

 


如果从“习惯”入手,一切问题都可解决




我儿子一直表示自己对学校的课本知识学习没有什么兴趣,属于“不得不为之”之类。但他一直没有躲避或者放弃,而且效率极高、效果起好。

为什么呢?

有一天,他似乎想到了答案:“也许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吧。”(想知道老袋鼠是怎么培养儿子的?这里可链接至往期文章)

习惯是什么?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动作与思考途径。与其他类型的反应动作,思考途径比较,关键词在于下意识。它不仅仅是一种动作反应模式,更是一种心理反应模式。

值得提醒读者注意的是,我所关注的重点是思维习惯,而很少指行为习惯。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不管是好是坏、是科学是不合理,它一定是首先按照自己的习惯形式,然后再论其他。甚至对于每一个具体科目,都有不太一样乃至完全不同的学习习惯。(如果孩子年龄小的话,这些习惯还不能确切称之为习惯,称之为行为趋势或者思维趋势应该较为合理。)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越早越好




中国古语有云:“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可见一个人的习惯形成定势之后,改起来有多难。而且由于习惯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往往在行为主体还没有完全认识清楚事物时,已经开始有所反应。

在中小学求学的孩子正是习惯形成期,早点儿下手引导,阻力会小很多。不良习惯的续期越长,该起来越困难。在我的实践中,也经常遇见这个问题。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一旦理解并且建立起来习惯以后却相对巩固,甚至还能举一反三、自己扩展。而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他的理解力很好,很快就知道什么是好的习惯,什么是不好的习惯。可是他的反复性特别强,只要有一段时间你不去关注习惯培养问题,他就很可能不自觉地又走回老路上了。

现在我发现,从培养习惯出发,经过较长时间的巩固与强化,从而与会达到培养兴趣还是可以做到的。



习惯只能通过后天培养,关键在于家庭教育




至于这种后天培养是有意还是无意间进行,是自我培养的主动行为,还是外界的施加的被动行为,并不影响习惯的性质。

之前我们的文章,包括“养成看闲书的习惯”“袋鼠的说文解字”和最近的“数字成图”等等,都是一些可操作的针对中小学生的培养习惯的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方法都需要家长长期耐心与孩子一起进行,反复练习和巩固,才能达到“养成习惯”的结果。 

再次强调,一个老师面对四五十个学生,只会在乎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并不会关心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做题习惯,解题方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如果由熟悉该学生个性的家长去关心,更正,辅导他们的思路,教师的归教师(由他们去管成绩和名次去鉴定孩子在该地至少是该班级的竞争力),家长的归家长(由他们去训练孩子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把无序知识组合为有序知识)。

我把这种结合方式称之为“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这就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完美结合了。详细的可参考家庭教育的必要性,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兴趣有“多变性”和“不可量化”的缺陷;而学习方法是无法进行训练;只有习惯,才可训练,可操作,可巩固,可量化。



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得出一个很让人沮丧的结论,就是性格和智力绝大部分都是由基因决定的。通俗点说,就是人是天注定。

然而通过这么多年的授课经验发现,很多孩子并不是“笨”,只是用错了方法,造成了结果轻则效率底下,重则连正确率都上不去!看到老师批评,父母哀叹,几次后他们干脆放弃了学习,主动不主动给自己贴上了“笨”的标签。

这时如果你还盲目希望通过“鼓励”“快乐学习”等方法等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只怕吃力不讨好,还让自己越来越焦虑。

所以,不妨从看完这篇文章开始,别再纠结于孩子天生的兴趣爱好能不能引领他们成为学霸,和我们一起努力参与在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当中吧!




本期关键词:兴趣与习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怎样让孩子书写工整,清楚不乱呢?
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21首数学儿歌,小学数学全囊括,重点难点易掌握!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
语文 | 多阅读真的能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吗?语文老师: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
小孩子考试考的好,家长应该给奖励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