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UpToDate】今年三伏天“超长待机” 将持续40天

12日起进入伏天。所谓“热在三伏”,这次三伏一开始,我国就遭遇了今年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高温天气,比如吐鲁番就出现了49℃高温,打破最高气温极值纪录。气象部门预计,明日全国高温面积可达364万平方公里,将覆盖21个省(区、市)。更讨厌的是今年三伏是“大号”的三伏,时间长达40天,后面的日子里,还有我们热的。


 

13日至17日最“煎熬”

 

今年入伏后的天气可谓相当“应景”。气象部门认为,未来十天,我国中东部地区将遭遇今年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高温天气。

 

其中,13日至17日为高温天气最强时段。其间,新疆北部、内蒙古中西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北部等地将持续出现3538℃的高温天气,局部可达40℃左右。江淮、江南大部、华南东部也将出现46天的持续高温闷热天气,其中江南东部高温可持续79天。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介绍说,此次高温天气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局部强度大,北方的高温以晴热为主,而南方的高温以闷热为主。

 

其中,南方的高温天气是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晴热少雨天气为主,白天受太阳短波辐射影响,地面温度会逐步上升。同时,在高压控制区也盛行下沉气流,形成一定的下沉增温效应。在辐射增温和下沉增温的综合作用下就会导致高温天气的出现。

 

三伏为何有“大小”之分?

 

三伏天的时间不固定是由其计算方法决定的。农历上,夏至以后的第3个庚日叫初伏,第4个庚日叫中伏,立秋后的第1个庚日叫末伏。每年的三个庚日并不对应固定的公历日期。由于每年第一个庚日出现的时间不同,所以三伏起止时间不同。而庚日是10天出现一次,所以三伏天有30天和40天。

 

19992014年,40天的“大号”三伏出现了17次,占近70%。而从20152020年,三伏都会是40天的“超长待机”。

 

 

面对到来的“桑拿天”,我们应该注意防中暑,以安然度过“苦夏”。

  

 

本文节选编译自UpToDate临床顾问 “成人重度非劳力性过热(经典热射病)” 专题,描述如下: 

 


引言

过热定义为体温调节失效导致核心体温高于36-37.5℃的正常每日体温范围。过热与发热这一更常见的体征不同,后者由炎症反应时细胞因子激活所致,且受下丘脑水平调控。通常认为体温超过40℃(或104℉)符合重度过热。


推荐内容

通过平衡产热和散热将体温维持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蒸发是人体在高温环境中主要的散热机制,但当环境相对湿度超过75%,蒸发散热无效。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其他主要散热方法(包括传导和对流)无法有效传热。

 

过热的鉴别诊断范围广泛,包括感染性、内分泌性、中枢神经系统性和毒性病因。体温调节失败导致重度过热[>40℃(104℉)]的最重要病因包括热射病、恶性综合征(NMS)及恶性高热。 

 

重度非劳力性过热(经典型热射病)的死亡率高。死亡率与体温升高的程度、到开始采取降温措施的时间,以及受累器官的数量有关。

 

非劳力性热射病在临床做出诊断,根据核心体温升高(通常>40°C)、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神志改变)、暴露于高温环境暴露,以及没有过热的其他原因。由于年龄或基础内科疾病,经典型热射病患者通常对热易感性增加。诊断性试验通常无特异性,但可能反映出心血管、肾脏或肝功能障碍或凝血病。

 

非劳力性热射病的处理包括:保证充足的气道保护、呼吸和循环;快速降温;以及治疗并发症。通常有必要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间断性静脉快速给予等张晶体液以治疗低血压或血容量不足;如有可能,应避免使用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想阅读更多关于本话题的内容

请在杏仁医生app中打开UpToDate

输入“经典热射病”即可找到(如下图)

 



三伏天如何防中暑?

 

1、注意多喝凉开水

 

在环境气温达35℃以上时,人体余热的2/3将通过汗液蒸发来散失。出汗多了,会使钾、钠丢失,要注意多喝凉开水。开水在自然凉到20-25℃时,溶于其中的氯气等减少一半,而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并不减少。茶水含钾,淡盐水含钠,适当喝一些温茶水或淡盐水能补充微量元素。

 

2、外出避开高温时段

 

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10-15时左右,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如非出去不可,应在皮肤上涂些防晒护肤品,夏季衣着以浅色为好。且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出门还要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以防应急之用。

 

3、头晕即去阴凉处

 

上午10时后到下午4时前,是“三伏天”里最热时段。特别是烈日当空期间,应尽量避免外出游玩,老弱病者、婴幼儿及孕妇更应如此。若自己或亲友出现头昏眼花、胸闷、恶心等中暑先兆,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去阴凉处。

 

4、忌受热后“快速冷却”

 

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5、午睡时间不宜过长

 

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生活起居要规律,不经常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扇下。

 

6、口渴后不宜狂饮

 

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约占汗液的05%左右,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天气太热会热死,不是夸张,是事实
今年的“超长三伏”来了!平安度过这40天,记住这7条饮食法!
今年三伏为什么是“最早伏,超长暑”,有啥预兆?答案来了!
今年已经有多人因热射病死亡,泉州又一位女性被热死,如何避免
高温也会热死人 夏天小心热射病!
热浪滚滚当心身体“死机” 呆在室内也会中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