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杏仁周报丨等伤员时,急诊医护居然在玩手机!?

 

辛辣重口的医疗圈时事点评 

 

跟杏仁哥一起换个姿势看新闻

 

最近,杏仁哥在路上看到人就会打招呼,

 

因为现在上海市处在41度的高温下,每个人都很“”。

 

 

据说目前已经全国各地都陷入了高温天气,江浙沪地区更是到达了40度以上。

 

杏仁哥要感谢空调的发明者,我们的命都是你救的。

 

 

听说这两天非洲气温只有20度,许多来中国避暑的黑人朋友都不幸中暑了。

 

所以杏仁哥一定好好好赚钱,争取明年可以去非洲避暑。

 

 

据广大群众反映,现在白天马路上已经完全见不到碰瓷的了,

 

因为地表太烫了,躺下去容易烫伤。

 


虽然现在孩子们已经放暑假了,但是咱们医生大大们该上班的还是得上班不是,

 

这样一来“熊孩子”在家没人照顾怎么办?

 

于是就有医院开设了暑期托管班,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医院设立暑期职工子女托管班】 

 

7月17日,2017年北京友谊医院暑期职工子女托管班开班了。

 

早在去年暑假,医院就曾举办过托管班,今年相比去年新增了15名适龄的孩子。

 

 

院方不仅为孩子们安排了适当的课程,在安全方面也进行了细致的准备,

 

包括把所在楼层所有的墙角、所有的课桌角都用塑料泡沫进行了防护,

 

所有的窗户都做了固定处理,所有的楼梯间都加装了防护网等。

 

 

医院在解决了诸多家长头疼的“暑假孩子去哪儿的问题”的同时,

 

也获得了“别人家的医院”的称号。

 

 

其实全国有不少医院都开展了类似的暑期托管班,光北京地区就有十几家。

 

如果杏仁哥小时候爸妈单位有类似的托管班,

 

说不定早就在里面认识了青梅竹马的小姑娘,

 

现在也不用为了找女朋友发愁了。

 

 

不久前杏仁哥看过一篇报道,

 

一位小学老师为学生制定了一份特别的暑期作业:在家长的指导下做饭。

 

结果小明的表现远远优于其他同学,一问才知道原来小明的双亲都是医生。

 

由于爸妈没有时间照顾,小明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杏仁哥不是认为小孩子不该做家务,但是缺少大人的照顾毕竟不好。

 

正所谓“医生家的孩子早当家”,爱护祖国未来的花朵就应该从现在做起。

 

 

杭州三墩爆炸事故 ,急诊医护居然在看手机】

 

7月21日上午8:30许,西湖区三墩镇古墩路1185号商铺发生爆燃

 

具体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中,初步判断是餐馆内瓶装液化气发生爆炸。

 

虽然消防人员及时扑灭了火势,但是本次事故还是造成了2人死亡,55人受伤。

 

 

与以往发生大灾大难一样,杭州当地的医院立即动员医护人员准备救治伤员。

 

严阵以待的医护们

 

与此同时,医院领导们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对策,还建立了应急指挥部、家属等待区。

 

面对即将到来的伤者,可以说是卯足了劲

 

但是有一张照片却让键盘侠们找到了发挥的机会——

 

发生那么大的事居然在玩手机,有没有医德!

 

 

杏仁哥想问谁说看手机就是在玩?

 

咱们急诊医生们在网上协调药物、询问血液是否充足、召集休息的人到院准备。在协调杭州各大医院分流、看救护车上传回的仪器数据哪样不要用手机?

 

 

想必杭州地区的医生大大们都还记忆犹新,

 

由于血库缺血,大家的朋友圈都是呼吁市民献血的内容。

 

这是比珍珠还真的正能量啊!

 

 

都什么年代了,不让医生用手机沟通,难道还用飞鸽传书吗?

 

杏仁哥严重怀疑键盘侠的村里没通电。

 

 

也许那些质疑的人自己用手机就是为了玩游戏、看八卦。

 

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看谁都是自己的样子。

 

就比如认为杏仁哥帅的人,一定也长得好看。

 

 

【医生好心发朋友圈竟被质疑】

 

这两天,微信朋友圈的“医生提醒求转发”又双叒叕来了,

 

具体内容如下:

 

1.该微信实名出处,称:转自“上海新华医院**科H教授”。

 

2.H教授在返乡途中,接到一求助电话,称有个孩子患甲基丙二酸血症,“求您帮忙看看”。

 

3.甲基丙二酸血症是遗传病,在山东、河南、河北及山西等省份患病率较高。

 

4.这孩子发现太晚,能治,效果不佳。但如果一出生就做新生儿筛查,孩子就能早发现早治疗,甚至痊愈。

 

5.一定要给新生儿做串联质谱检测(一滴血即可),也可以上**搜索,全国有近200家医院或检测公司能做。

 

其实这段文字大部分内容没毛病,但有些人还是起了疑心:“这是不是在给一滴血或者**搜索打广告呀?”

 

 

BUT,这次不是谣言,是真的! 

 

据了解,上海新华医院的确有H教授,且上文真是他发的。

 

他也很委屈:自己平时不知道辟了多少谣,没想到自己的话却被当成了谣言。

 

 

确实,最近两年微信谣言出现太频繁了,众网友早已对“xx医生说”有了抵触心理。

 

虽说国家一直提倡要多科普医学知识,但就怕和谣言真真假假分不清,

 

自己一片好意却被人误解,白忙活一场。

 

 

所以各位医生大大们需要一个有影响力的平台来进行科普。

 

没错,那就是杏仁医生”微信公众号,作为现今最大的科普平台之一,

 

绝对值得各位医生大大加入我们的科普队伍。

 

另外,杏仁医生还在微信的官方“辟谣助手”中进行专业的辟谣,

 

 

期待大家加入我们~

 

(没想到杏仁哥会在这里打广告吧)

 

 

   院里那些小事

——共同讲述医生自己的故事


 

 

我是一个ICU医生。

 

老曹收进ICU的时候,不习惯接触烧伤病人的护士小燕帮病人过床,吓得倒退一步,发出惊呼。那是一个严重烧伤的病人。双手完全烧毁,头部,颈部,前胸部都是深度的烧伤,皮肉烧得处处焦痂,水泡,肿胀,看上去十分恐怖。

 

不仅如此,老曹在火灾的时候,吸入了大量烟雾,发生窒息昏迷,脑部缺氧。当他在手术室做完初步的清创手术,进入ICU的时候,送他进医院的村干部就说:老曹怕是没救了。

 

一个88岁的老人,即便是完全不懂医学的人,也能判断要重新恢复是不太可能了。人的自身修复能力是随着年龄改变的,细胞会老化。

 

用医生最客观的技术路线来判断,他的治疗是一个“死局”。严重的创面感染,植皮手术,无法医治的脑部缺氧,加上多种慢性基础疾病……像不可能走出的地雷阵,不管怎么做,都会以死亡为结局。

 

 

老曹是一个“孤老”,没有妻子,没有子女,没有在世的亲人。世上,已经没有人在等他,期待他的康复。

 

他在这个世间仅剩的资源是:他有医疗保险,国家政策也会为他补上不能报销的部分医疗费用。不过他自己已经不知道了,从火灾现场被救下来的那一刻起,他再也没有醒过。

 

生命支持,补液,肠道营养,预防感染,创面换药……ICU医生把医嘱开出来,和治疗大多数病人一样。心却疑惑了。

 

“我们要把他治疗成什么状态?我们的治疗目标是什么?”住院医生问我。临床培训了一年多,他们已经知道,这样的脑部缺氧状态,没有太多治疗手段。

 

死亡有时候是个非常折磨人的过程,即使知道他必然在不远处,这个过程还是漫长而痛苦。老曹的生命体征还算稳定,但是创面开始感染,腥臭。连续一个多星期,他都在那个状态下僵持。

 

每天的换药是个大工程,即使是昏迷状态,病人也会痛得抽动。五官烧的一团模糊的脸,明明知道他没有意识,不能发声,无端感觉在惨呼。

 

“你觉得呢?我们的治疗目标是什么?”我反问。

 

我心里有现成的答案在,由很久前的一位带教老师教授给我。但住院医生未必知道,目标在哪里?我们的教课书从来没有教过这样一章。医生的历程中,却迟早要经历类似的状态。

 

--医生,你到底要做什么?你在为什么而治疗?你的治疗会去向何方?

 

“我觉得,他不可能手术植皮,植了也活不了,他的手,除了截肢,已经没有办法了。他醒过来的可能微乎其微……退一万步,即使他好起来,他怎么生活?所以,眼下做的所有治疗,看上去都没有什么必要……”住院医生很没有信心地回答我,我看到他每天换药的时候,面对那些可怖的伤口,表现得尽心尽力,绝无厌烦。

 

 

“没有一项必要的治疗吗?”我问他。

 

“镇痛是必要的,还有,换药……”住院医生看了看医嘱。

 

“说的没错,我们要做的,就是接受死亡。但是在这之前,需要镇痛,换药。医生经常扭转不了病人的命运,但是死亡之前减少痛苦,不分贫富贵贱地表达对人的尊重,也是医疗的目标之一。”我把我的答案给他。

 

这是多年前,我的带教老师教给我的。

 

记忆犹新:那个流浪汉,消化道大出血,一个人蜷卧在病床上,快要死了。我的老师说:夜班,我们的职责就是多去看看他,让他知道,他不是被世界遗弃的人。

 

记得那一天,我和我的带教老师站在床边,陪他最后一程。我开始明白,在开具医嘱以外,医生所担负的职责。

 

 

这是一个关于医生的专业精神传授的故事。

 

临床医师很多时候无法区分医学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区别,教一点年轻医生在学校里没有学过的医学知识和技术(Knowledge&Skills),“炒一炒知识冷饭”,以后可以养家糊口,应对日常职责就是所谓的临床带教了。

 

 

当问起怎么教“专业精神”时?不少医生会摇摇头,“意思是那个意思,但看不到,摸不着,又不能当饭吃,怎么教?”

 

其实,这就是医学教育的最后一块内容:态度(Attitude)。

 

当你在临床上带着年轻的住院医师们夜以继日、黑白颠倒的工作,最后还能站在病床边,送一个无亲无故的流浪汉患者最后一程——还有什么方法能比这个时刻对“专业精神”更好地诠释和教学呢?

 

美国医生苏珊娜.勃兰登堡在她的“教学时刻”回忆录中和我们分享这样的话:“专业精神可以讲授吗?作为教师我会尽力,但是我不肯定它能讲授。

 

然而,作为一名医生,同时永远是一名学生,我很确定医生的专业精神是可以被学习的。

作者 | 殳儆、王筝扬

 

来源 | “医学界”微信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疗系统全线紧绷:阳了!医护正成为最需要保护的人群
急诊,医护学生入门修炼场
医院,正在扛
被虫子咬了一口,男子多器官衰竭被送进ICU!这种夺命毒虫一定要小心
医护超极限!他们是如何扛下这一个月的?
全国人民看过来:北京,医生死了,病人活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