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政策咨询 | 医联体之“通”如何破解群众看病之“痛”?

近日,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2017年全省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并发挥引领作用,每个市(州)至少建成一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到2020年,医联体建设覆盖全省每个市、县(市、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形成。


 为什么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医联体将给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湖北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处长朱洪波、武汉市第五医院行政负责人严漫丽为大家进行权威解读。


什么是医联体?

“医疗联合体”,  即以1家三级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若干城市二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1+X”医联体,纵向整合医疗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意见》明确了医联体五种模式

 


 

医疗集团模式

 在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以1家三级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若干城市二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1+X”医联体,纵向整合医疗资源;


 

医疗共同体模式

重点探索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实现人员调配、财务管理、设备管理、药品管理、业务管理“五统一”;


 

健康联合体模式

医院与疾控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健康联合体,推进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促进医联体建设与预防、保健相衔接,减轻疾病负担;


 

专科联盟模式

医疗机构之间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形成联合体,形成区域间若干特色专科联盟,提升解决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形成补位发展模式;

  

 

远程医疗协作网模式

以互联网为抓手,大力推进面向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发展的主要任务

1.完善医联体组织架构和法人治理结构

2.推进医联体内部资源整合

3.完善医联体运行机制

4.健全医联体保障政策


朱洪波:医联体使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 破解群众看病之“痛”


您是否曾经遭遇病情凶险而大医院“一床难求”?是否有过为了转诊的繁复手续而焦头烂额?湖北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处长朱洪波认为,推进医联体建设,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基层医疗资源利用不足、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倒金字塔”结构,从而缓解患者“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使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以医联体之“通”,解决群众看病之“痛”。


湖北为什么要推进医疗联合体得建设和发展?


朱洪波处长:看病难、看病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医疗资源分布和配置极不均衡,优质的医疗资源长期分布于中心城市,难以给基层人民群众提供直接服务。  这种状况,直接导致各家医院就诊秩序混乱的,也造成了各地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医疗服务极不公平的现状。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除要不断提高全民医保水平,完善医保的覆盖面外,就是要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心不断向基层医疗机构转移,让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医联体建设正是紧紧抓住了医疗供需矛盾的关键,将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搭配成一个分工明确的团队。不同层次的疾病患者,更容易找到适合他们的医疗服务。在这个团队中,也才可能破除行政区划、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壁垒,让医疗资源的发展更加均衡,分级诊疗将更加规范和科学。


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发展对公众有何影响?


朱洪波处长:首先,能让群众就近就医。医联体充分发挥三级公立医院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利用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最终构建起有序的分级诊疗模式,实现基层首诊。大医院与基层及医疗机构在临床检验,医学影像等领域通过远程信息化手段,实现基层检查,上级医院诊断,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


其次,能让群众便捷就医。建立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使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比如,在医联体内建立转诊绿色通道,上级医院对基层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


再次,能让群众获得全面服务。由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牵头,吸引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不同功能的医疗机构加入,围绕群众健康需求,推进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使医生不仅“管治病”,更“管健康”,让群众得到一体化、便利化的疾病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性服务。


还有,能让群众节省医药费用。对医联体实施医保打包预付,医疗机构原来的收入变成了成本,可以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制不合理费用。此外,通过医保经济杠杆作用,合理设定报销水平差距,引导参保患者有序就诊。


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发展对医疗机构有何影响?


朱洪波处长:一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医联体内上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扶持带动,选派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担任管理职务,推动管理规范化、流程合理化、操作标准化;选派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治方面的专家轮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并为为基层培养医务人员。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二是提高湖北省医疗的整体技术水平。医联体建设有利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极大缓解城市三级人满为患局面,促使三级医院集中诊治疑难杂症,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医学研究中,并通过医学研究转化出更多的生产力,使我国整体医疗水平大幅度提高。


湖北推进医联体建设有何基础和经验?


朱洪波处长:湖北省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起步于90年代,当时主要由各大医疗机构与市县医院自觉建立医疗协作医院和医疗技术协作医院,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设备共用和对口支援,形成了具有湖北特色的医疗联合体,通过医疗集团、医疗联盟、医疗共同体、县乡一体化等形式呈现。


从2013年开始,由政府主导推动医疗联合建设,原省卫生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提出了我省医疗联合体建设的目标、思路和运行管理模式,并定期对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进行通报,推动工作落实。2014年,省卫生计生委印发了《关于在襄阳市开展组建医疗联合体暨分工协作、分级医疗试点工作的意见》,大力推进组建医疗联合体,依托襄阳市属三级医院,鼓励其与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建纵向一体的医疗联合体。大力推进县级医院与若干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组建医疗联合体,实施人、财、物统一管理。到2013年,全省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达到102个。截止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湖北省共组建医疗联合体375个,其中包括医疗集团50个,医疗共同体134个,健康联合体5个,专科联盟4个,远程医疗协作网182个。


各个医联体应如何确保内部运行有效?


朱洪波处长:一是要建立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机制。  由医疗机构派遣在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执业的医务人员,无须办理医师多点执业相关手续。医联体内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医务人员时间可作为职称晋升基层工作时间。强化医联体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职能,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方式,加强下级机构薄弱专科建设,为基层培育一批特色专科和科室。


二是建立规范双向转诊机制。医联体内部上下机构间要签订双向转诊协议书,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实行畅通的双向转诊。医联体内部各单位要明确双向转诊管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设立通讯渠道,确保预约转诊优先诊疗、住院。


三是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医疗联合体内部要建立运行考核机制,将成员履行功能定位职责、分工协作情况、能力提升情况、遵守章程情况等作为考核指标。要加强对医联体整体绩效考核,将医联体各医疗机构职责和任务落实情况、基层人才结构改善和服务能力提升情况、大型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量占比、大型医疗机构专家下基层服务效果、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情况、医疗费用控制、居民健康改善等作为考核内容,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联体整体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人事任免、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并与医务人员绩效工资、进修、晋升等挂钩。


严漫丽:医联体是分级诊疗改革的突破口


武汉市第五医院是汉阳地区唯一一所三级甲等公立医院,自2008年起在武汉市卫计委,汉阳区委、区政府的主导推动下,市五医院先后“直管”汉阳区二桥街、琴断口街、五里墩街、翠微街、鹦鹉街、洲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阳街新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保持中心机构公益性质、独立法人身份、“六位一体”职能不变的前提下,将中心“人、财、物”移交给医院统一管理,逐步构成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结合的“1+N”医疗联合体布局,形成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紧密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日前,武汉市第五医院行政负责人严漫丽介绍了该院在探索医联体建设方面的经验与困惑。


图为居民在社区接受远程会诊


医联体建设是否真正发挥了分级诊疗的作用?


严漫丽:武汉市五医院于2015年5月医院先后将口腔科、妇产科、儿科门诊分别下沉到琴断口街、新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据统计,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琴断口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下沉门诊共接诊病人8284人次,妇科下沉门诊共接诊病人8176人次;新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科、儿科下沉门诊,分别接诊病人17688和14688人次。“下沉”门诊严格落实“五免六减”优惠政策,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收取费用,大大降低了居民到普通门诊看病的费用。以市五医院和二桥街社区服务中心为例,2016年市五医院门诊均次费用为219.39元/人次,二桥街社区服务中心均次费用为100.52元/人次,医院住院均次费用为10037.2元,二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为2003.45元,辖区居民在家门口用一级医院的价格,享受三级医院的服务。


同时,医联体内建立和完善了转诊制度和流程,明确转诊的病种范围、适应症、流程和保障措施,开辟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在五医院“医联体”内,门诊病人在医院看病可以带药回社区打针,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缴纳注射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能做的检查,病人可以拿着社区医生开具的检查单到市五医院检查,“医联体”内检查结果互认;住院病人下转医院安排免费接送,实行“病房到病房”无缝对接,下转病人有医院主管医生到社区巡诊,上转病人有社区医生到医院探视,解除转诊病人的后顾之忧。直管以来,合计上转病人7625人次,下转病人2749人次。


图为:武汉市五医院下派专家到社区坐诊


医联体内“一体化”运营,资源和利益如何划分?


严漫丽:医院作为区域性检查和诊疗中心,在检查、检验设备配置上,医院配置较高端的检测设备和医疗器械,社区医疗机构配置看普通疾病所需的基本设备设施,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基础检查以外的特殊检查和大型设备项目集中送往五医院,患者按照“一级医院”的标准缴纳检查费。据统计,仅新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开业至今在中心缴费送检到市五医院检验的标本费用为84.7万元,此项费用如按市五医院标准收费为99.1万元,差额14.4万元让利于辖区居民,市五医院只收取检验的试剂成本费用55万元,医院应赢利部份让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患者。


实施医联体给辖内医疗机构带来什么变化?


严漫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硬件设施、就医环境大幅改善;人员结构得到优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就医人数大幅增长,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居民信任度逐渐建立,公共卫生服务落到实处。


对医院来说,实现了盘活自身资源,提升效益;将医疗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占领区域医疗市场,扩大医院品牌影响力;促进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提高病床周转率,集中精力做好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和重点专科建设。


在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有什么难点?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支持?


严漫丽:武汉市五医院为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做了大胆的尝试和突破,也看到了效果,但仍然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匮乏,软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离做大做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接分级诊疗下沉患者,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有一定的距离。


比如,社区信息化建设还比较落后,难以满足信息共享和分级医疗需要。现行医保支付方式对分级诊疗的政策引导力不强等。希望在顶层设计上能考虑解决这些问题。


全科联盟整理

来源: WeBIO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设医共体、推进分级诊疗…安徽综合医改再探新路
六部委试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各级医院怎合作?怎考核?
首份医联体蓝皮书发布!
20省医联体进展汇总
鹤岗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参加医联体的医院,医疗费用结算有新规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