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未病养生】中医与天地人和


祖国医学“天人合一”的理念,一直指导着中医的临床治疗与疾病预防,《内经》早已指出“天地者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治病必求于本”,可见人生活在大自然中,与天地四时阴阳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中医古籍中谈及天地,数《内经》最多,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界现象直观而朴素的认识。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天气,清净光明者也”指出天者乃一望无际的明净的天空。《天元纪大论》说:“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也。”《五行大论》说:“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此比喻为看到树木的枝叶,一定有树木的根本存在。人们认识到的“地”也属于一个天体,它在人之下,“太虚之中”“大气举之”指出气候之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及“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出入,故今虚而生化也。同时认为:“天至广不可度,地之大不可量”。古代医家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出发,认为医学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与天地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内经》所谓:“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相”“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人的疾病也属于自然规律,人感受大自然阴、阳、风、雨、晦、明等六气,其若为“邪气”即可伤人致病,认识这个规律则未病可以预防,已病可以早治,即谓:“从之则疴疾不起,是谓得道”。



对于人与自然的整体,医家从医疗实践中观察到:“天温日月,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写,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所谓:“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于今”。这无疑是正确论断。


掌握天地宇宙变迁,阴阳寒暑变化,人们则可以外避风寒暑热,内节饮食冷暖,到大自然中去,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恩惠,适时调节锻炼身体,适其相宜,避其不利,无病预防,有疾早疗,此乃医道也,即大道也。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道家歷代所秘傳黃帝內經
雅述(明)王廷相乾运篇
中医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指导着中医的临床
​《黄帝内经365》--070.气交与天地人“三才”
《黃帝內經 素問》五運行大論第六十七
ε28天人相应: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