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脉络丛黄色肉芽肿的MRI及DWI表现

      图释

      图1.患者,男,81岁,双侧侧脑室三角区XG。a)横轴面T1WI示双侧侧脑室三角区类椭圆形结节影,呈稍低信号(箭);b)T2WI示病灶呈高信号(箭),与脑脊液分界欠清;c)T2-FLAIR示病灶呈等、稍高信号(箭);d)增强后病灶内未见强化,周边呈轻度强化(箭)。

      图2.患者,男,68岁,双侧侧脑室三角区XG。a)横轴面T2-FLAIR示双侧脑室三角区类圆形稍高信号结节(箭),边界清晰;b)横轴面T1WI 示病灶呈低信号(箭);c)DWI示病灶呈高信号(箭 );d)DWI 图像示病灶ADC值稍减低 。

      简述

      脉络丛黄色肉芽肿(xanthogranulomas,XG)是位于脉络丛的特发性的良性退行性病变,常位于双侧侧脑室三角区,患者通常无症状,尸检中XG发病率为1.6%~7.0%。组织学上,XG由黄瘤细胞和胆固醇结晶组成。黄色肉芽肿的病理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大部分学者认为脉络丛的上皮细胞脱屑后发生退行性改变,然后通过破裂的基底膜进入脉络丛间质,这些退化细胞聚集并释放脂质成分,脂质成分导致炎症细胞聚集,并发生反应形成黄色肉芽肿。脉络丛黄色肉芽肿是脉络膜丛最常见的双侧良性退行性病变。笔者通过分析脉络丛黄色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与年龄的关系,发现XG主要见于老年人,XG患者在本组60岁以上的发病率为2.1%,60~80岁患者中XG的发病率为5.7%,与文献尸检发病率相符(1.6% ~7.0% )。尽管脉络丛黄色肉芽肿多见于成人,但也有小儿脉络丛黄色肉芽肿的个例报道。因此,一些学者认为这些实体表达的生物学行为,因发生年龄不同而致病机制各异。

      影像表现

      黄色肉芽肿的特征性MRI表现对于侧脑室肿瘤的鉴别很有价值。黄色肉芽肿的MRI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FLAIR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病灶中心不强化,边缘可见强化,一般认为是XG周围包绕的脉络丛强化所致。由于XG病灶内含有较丰富的胆固醇结晶,扩散受限,于DWI上表现为高信号,ADC 值稍减低。脑脊液的ADC值是正常脑组织的数倍,因为脑脊液内水分子的扩散受限很小,而脑实质由于存在细胞膜和髓鞘纤维等的阻挡,水分子比脑脊液扩散更加受限。本组XG病灶位于侧脑室三角区,虽然在DWI上病灶信号较脑实质高,但受脑脊液的容积效应的影响较大,以致病灶内ADC值反而较脑组织高。

      (原作者:朱红春 ,黄飚,等 ;本网摘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案例解析:侧脑室内DWI高信号病变
侧脑室脉络丛黄色肉芽肿
【颅脑】脉络丛黄色肉芽肿
脑室脉络丛黄色肉芽肿
脉络丛黄色肉芽肿MR表现
侧脑室的这个病,不少放射科医生都不太清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