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IDF2017 | 重磅全球性真实世界研究结果公布,纪立农教授等报告DISCOVER研究的设计和基线...

编者按

DISCOVER研究是一项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和英国莱彻斯特大学糖尿病中心K.Khunti教授共同领导的为期3年的全球性、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共计从六大洲的38个国家入选16 000余例患者,旨在评估日常临床实践中开始二线治疗的T2DM患者的治疗模式及其相关结局。研究于2016年7月完成了患者招募工作。


阿布扎比当地时间12月5日,在201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大会的“最新糖尿病临床试验”专场,DISCOVER研究团队对该研究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性、研究方法及基线特征、糖化血红蛋白和并发症、一线和二线治疗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首先报告了DISCOVER研究的理论基础及重要性。此外,IDF现场的口头壁报环节,德国海因里希海涅大学的W. Rathmann教授代表研究团队报告了DISCOVER研究1年研究结果。

纪立农教授介绍DISCOVER研究的理论基础及重要性


纪立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根据IDF糖尿病地图的数据,201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约达4.15亿,预计2040年将达到6.42亿。不容乐观的是,约75%的糖尿病患者来自中低收入国家,预计在平均收入从较低水平增加至中等水平的上述国家,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将最为显著。全球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T2DM)比例约达90%。


众所周知,T2DM是一种需要强化治疗以保持血糖控制和降低并发症风险的进行性疾病。临床指南推荐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作为T2DM患者实现血糖控制的一线治疗。但是,当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无法控制高血糖时,其后续最佳治疗尚无相关共识。大多数指南推荐基于患者的特征(如年龄、有无合并症、低血糖风险)选择个体化的强化治疗方法。但是,目前有关T2DM患者二线治疗模式及其相关结局的数据有限,有关中低收入国家的数据更是没有或很少。


DISCOVER研究旨在填补全球T2DM患者治疗及临床结局方面的知识空白。其研究中心及患者的选择均能体现T2DM患者总人群的多样性,入院的是在一线口服单药或联合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起始二线降糖治疗的患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这些患者的治疗模式及疾病进展。此外,研究还评估了患者治疗模式的潜在决定因素以及不同治疗与各种临床结局(包括血糖控制、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资源利用率及患者报告结局)的相关性。


DISCOVER研究的基线数据为我们了解目前全球T2DM的管理现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其3年随访数据将为我们提供更多信息和见解。有关各种临床结局的数据将有助于帮助我们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并为未来的临床指南提供重要指导信息。




英国莱彻斯特大学糖尿病研究中心K. Khunti教授报告DISCOVER研究的方法和基线特征、药物治疗选择情况


  • DISCOVER研究纳入全球多中心患者,能够代表全球T2DM的异质性人群。随访期间将对不同医疗环境中所使用的各种疗法及其相关结果进行比较。

  • 全球范围内一线和二线治疗选择有很大差异,尽管新降糖药物问世,但磺脲类药物仍作为一线和二线治疗广泛使用。


美国圣路加中美心血管学院M. Kosiborod教授报告DISCOVER研究中的血糖控制和并发症


  • 研究观察到HbA1c全球差异显著,且平均HbA1c水平远高于T2DM临床治疗指南所推荐的加强治疗的阈值。在某些国家,未常规检测HbA1c,这或许可通过评估空腹血糖来弥补。全球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负担很大,在全球范围内也具有显著差异。这凸显出我们应抓住良机,更积极主动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并早期改善危险因素。


全球性DISCOVER研究:12 679例开始二线治疗患者低血糖的相关因素


W. Rathmann 德国海因里希海涅大学


研究评估了基线时的低血糖患病率,并确定了低血糖与基线变量(包括采用低血糖恐惧调查表II[HFS-II]评估的结局)之间的相关性。


采用标准化病例报告形式记录数据,评估受试患者过去一年内发生的重度低血糖事件及过去一个月内发生的轻微低血糖事件。采用分层逻辑回归模型,以研究中心作为随机因素,评估任何(重度或轻微)低血糖事件的相关因素。校正第一个模型中所纳入的因素后,采用单独的多层回归模型评估低血糖与HFS-II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在研究所涉及的32个国家的13 379例患者中,共计12 679例(94.8%)的患者有足够供分析的低血糖数据。其中,155例(1.2%,95%CI:0.7%~1.7%)过去一年内曾发生过重度低血糖事件;543例(4.3%,95%CI:2.6%~6.4%)过去一个月内曾发生过轻微低血糖事件,633例(5.0%,95%CI:3.3%~7.2%)曾发生过低血糖事件。进一步分析发现,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在性别及不同年龄人群中存在差异。


具体来说,男性及女性患者中曾发生过低血糖事件者的比例分别为4.6%和5.4%(P<0.05);年龄≤ 65岁、66~75岁及="">75岁患者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0%、4.9%和3.7%(年龄每增加10岁低血糖发生率存在差异的P值<>


结论: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受年龄、性别及基线HbA1c水平的影响。此外,与接受二甲双胍治疗者相比,以磺脲类药物作为一线治疗的患者、有糖尿病相关血管并发症病史的患者低血糖发生风险会增加。而低血糖事件病史的存在与HFS-II评估所示的低血糖忧虑及回避行为增加具有相关性。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9 IDF】纪立农教授:超重/肥胖患者 0.3 U/kg甘精胰岛素起始更佳
IDF2017丨GLP-1RA最新进展撷英
SUNSHINE 研究结果发布:沙格列汀治疗中国 T2DM 的疗效和安全性
胰岛素临床应用进展
来自真实世界的最新证据: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这样降糖更安全有效!
降糖新药 Tirzepatide 再添新证,中国人群显著获益丨SURPASS-AP-Combo 及系列研究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