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需要带孩子去测幽门螺杆菌吗?感染上了要不要治?


魏玮 丁香诊所内科主诊医生

三甲医院 9 年工作经验,消化专业硕士。擅长内科常见病的诊治,对各种消化系统急慢性疾病,尤其对消化性溃疡、病毒性肝炎、胆囊结石以及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对各种消化系统肿瘤,如胃癌、结肠癌、肝癌的预防与筛查富有经验。热爱医生这个职业,始终对疾病的规范诊治进展与健康科普抱有热忱。


随着幽门螺杆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一些幼托机构和体检中心,开始打着防病治病的口号,在儿童体检中也推广幽门螺杆菌检测。


没错,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幽门螺杆菌是胃癌以及其他胃病的致病因素,从治疗疾病、预防胃癌的角度,成人很多时候是建议检查治疗幽门螺杆菌的。


考虑到成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很大一部分是起源于儿童时期,那么是不是也要赶紧带我家宝宝去检查呢?


答案是:


通常没有必要带孩子去检测治疗幽门螺杆菌。


1

幽门螺杆菌感染很少让孩子不舒服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确会引起腹痛、腹胀等症状,但并非出现在感染当时,而是慢性感染后的异常。


绝大多数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都是静悄悄的,终身不会出现症状,只有大约 15% 的成人可能有症状出现。


小部分是因为幽门螺杆菌导致了消化性溃疡,大部分则是没有溃疡改变的非特异腹痛、腹泻症状,之前被统一归到功能性消化不良里,现在则把这些确认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称之为幽门螺杆菌胃炎。


不过这些都是成人的情况,在孩子那里并不适用。


儿童期不是不会发生消化性溃疡,但是发病率比较低,属于少见的腹痛病因。而且幽门螺杆菌并非儿童消化性溃疡主因。药物(激素、非甾体消炎药)、重大应激以及特发性溃疡占了很大一部分,幽门螺杆菌导致的则相对很低。



至于困扰着更多成人的,那些有症状的幽门螺杆菌胃炎,会不会也会影响儿童,造成慢性腹痛呢?


2010 年的一项 meta 分析纳入了 5 项基于人群的研究,结果发现,存在和不存在慢性腹痛的儿童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病率是一样的,都大约在 30~40% 的范围。换句话说,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并没有造成更多的慢性腹痛发生。


所以说,就算幽门螺杆菌感染了孩子,既不容易导致消化性溃疡这种显著腹痛,也不会增加慢性腹痛可能。绝大多数的孩子并不会被幽门螺杆菌影响生活。


另外,像身材矮小,体重增长缓慢的病因检查时,也不推荐进行幽门螺杆菌诊断检查。


2

预防胃癌,没必要在儿童时期治疗幽门螺杆菌


成年人治疗幽门螺杆菌,很多只是出于要预防胃癌的目的。那么从这个角度考虑,有必要从小就把幽门螺杆菌清除掉吗?或者说,早几年把幽门螺杆菌清除掉会比晚些时候再治疗,能更有效地预防胃癌发生吗?


绝大多数胃癌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缓慢的逐渐变化,从萎缩到肠化再到瘤变,最终到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诱导角色。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确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生几率,而且这种保护在走出萎缩这一步之前效率会更高。


因此我们有必要搞清楚感染幽门螺杆菌之后,多久才开始发生这种萎缩改变。可惜的是,国内还没有相关的数据。我们参考日本的流行病学数据,最早是在 20 岁以后开始出现萎缩,所以日本推荐的筛查幽门螺杆菌年龄是 12~20 岁。也就意味着儿童时期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从预防胃癌的角度讲,等到成年之后再检查治疗也来得及。



这里多说一句。


前面我们说的是「绝大多数胃癌」,因为确实有极少数胃癌不是常见的这种逐渐发展趋势,真的就是一蹴而就。它们是遗传因素主导的弥漫型胃癌,发病年龄非常早,预后很差。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报道里出现的年纪轻轻就患上胃癌的,大多是这种类型,跟各种不良习惯无关,而是 CDH1 基因突变。这种类型只能靠家族史分析、基因检测及时识别,预防性全胃切除。检查根除幽门螺杆菌目前也没有发现能对这一类型胃癌有积极意义。


所以没有必要特地去治疗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那当然也就不用检查了。


可有些家长还是不放心,说我们就是想早点儿检查治疗放心。那还要考虑另一个方面,这时候治疗有坏处吗?


3

儿童时期治疗幽门螺杆菌尚不成熟


治疗不一定有好处,治疗后也可能反复

这个不成熟其实很容易理解。我们感染幽门螺杆菌主要在幼年时期,成年之后可能由于胃部环境的变化,基本不会再感染,所以成年根除治疗后几乎不会再复发。


而儿童时期则不同,治疗成功以后还面临着再次感染的可能,有可能造成治疗浪费。


其次还有关于儿童时期治疗方案选择的问题。理论上,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耐药可能会少一些,治疗有可能简单。但现有的几种治疗方案都是参考成人的治疗方案制定的,疗效和副作用还有待更大样本的观察。


治好不一定有足够的好处,治疗后又可能反复,治疗本身也有不确定性时。我们就不要轻易给孩子检查幽门螺杆菌,这是白白增加心理生理的负担嘛。


哪些情况下才需要检测治疗?

我们先来看一下国内共识的说法。



其中 1、2、5 条是幽门螺杆菌导致的,诊断之后必须检查并治疗幽门螺杆菌,6 条是预防非甾体消炎药长期损害的预防措施。


因此,当出现以上 4 种情况时,都是需要进行检测治疗的。


但是,3、4 条可能值得商榷。慢性胃炎由于国内胃镜诊断普遍诊断,以及现在这种「幽门螺杆菌感染即认为有幽门螺杆菌胃炎」的新认识,以慢性胃炎存在作为幽门螺杆菌检测的要求,并无可操作性。儿童的一级亲属应该年纪不大,如果是在 40 岁之前就患了胃癌,那该儿童有必要进入到遗传性弥漫型胃癌的筛查中去,检查根除幽门螺杆菌也没有太大意义。如果不是 40 岁之前胃癌,或者排除掉遗传性弥漫型胃癌风险,该儿童成年之后再检查根除幽门螺杆菌也来得及。


4

面对幽门螺杆菌感染,

爸妈到底该怎么做?


儿童时期检查治疗幽门螺杆菌不是好时机,因此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做父母的对孩子最好的帮助。


预防方面,第一部分最重要,主要是依靠社会整体卫生水平的提升,毕竟污染的食物、水是幽门螺杆菌最大的来源。这些因素家庭不太好控制,能做的不多,请尽量保证让孩子好好洗手,不吃生食,不喝生水


第二部分相对不那么重要,因为「口-口传播」不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途径,但属于家长可以控制好的因素。请一定避免口对口喂食宝宝,有条件的话可以分餐



最后,我们再共同梳理一下,今天到底说了点儿什么。


1. 幽门螺杆菌感染虽然发生在儿童期,但是很少在儿童时期造成疾病让孩子不舒服。


2. 治疗清除幽门螺杆菌可以减少胃癌的发生,但是完全可以在成年之后进行,不影响预防效果。


3. 儿童时期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方案可能还不够完善,治疗之后可能会复发。


4. 除非有明确的相关疾病诊断,不要给孩子体检检查幽门螺杆菌了。


5. 不要口对口给孩子喂食,尽量分餐,不饮生水,不吃生食,餐前一定好好洗手。


丁香观点



虽然没必要给孩子检查幽门螺杆菌,那么成年人需要普查普治吗?


本文作者魏玮医生为大家梳理了逻辑线路图——



如果你不属于那些强烈建议去诊疗的人群,但又选择了检查和治疗,记得要找靠谱的医生制定治疗计划。幽门螺杆菌治疗要求很苛刻,要照顾到每一个细节尽量提升成功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中医和西医哪个更适合?
清除幽门螺杆菌一定会遇到10个问题
有幽门螺杆菌不一定致癌
全面认识“病从口入”的幽门螺杆菌
胃有幽门杆菌怎么办?会不会传染给家人?
幽门螺杆菌阳性,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