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妇科肿瘤难点热点基本点,引人入胜 学术争鸣你讲他讲我也讲

中国妇产科网

公众号ID:china-obgyn

关注

妇科肿瘤难点热点基本点,引人入胜

学术争鸣你讲他讲我也讲,妙趣横生

——全国第六届妇科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进展大会第二日专题荟萃

 

由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主办,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华大基因学院协办的全国第六届妇科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进展大会进入第二日,早上8:30准时开始,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近300名专业医师参会,干货满满,今日主要由妇科肿瘤学、病理学、基础医学、再生医学、免疫学、介入医学专家进行妇科肿瘤基础研究及诊治进展的专题报告,专题报告结束后进行了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妇科肿瘤预防与控制分会第二届青年医师讲课比赛,中国妇产科网作为合作媒体对此次会议进行全程报道。


学术专题分享

Prof.AngelaJoyGeorge:Platinum sensitive ovarian cancer treatment

英国皇家马斯登医院的Prof.Angela带来了以“铂敏感卵巢癌的治疗”为题的精彩报告。Prof.Angela指出:复发卵巢癌的主要治疗仍然是化疗,卡铂/吉西他滨或卡铂/楷莱(脂质体阿霉素)都是有效治疗方案,但毒副作用显著,可通过维持治疗来延长无铂间期。目前可选择的维持治疗有:1.靶向基因组的不稳定性的治疗,适用于BRCA突变患者,目前已批准上市的是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利、尼拉帕尼、雷卡帕尼;2.靶向血管的治疗,适用于所有患者,如血管生成抑制剂:贝伐珠单抗、西地尼布。Prof.Angela着重介绍了靶向基因组的不稳定性的治疗方略,并指出:除了BRCA突变,其他HRD基因突变,也应进行广泛的胚系和体细胞检测,目前HRD检测主要包括基因组杂合性缺失及特定扩增序列基因;建立特定扩增序列基因的评估系统,对杂合性缺失、端粒等位基因失衡、基因大片段重排等分子生物标记的综合评估,HRD评分可用来预测PAPPi的疗效。最后,Prof.Angela结合自己的临床诊疗经验提出,BRCA突变患者中孤立性复发更常见,对于孤立性复发患者,如果积极治疗可能治愈或长期生存。


潘凌亚教授:卵巢癌遗传风险评估与解释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潘凌亚教授首先介绍了肿瘤细胞发生体细胞突变的过程,并不是所有体细胞都参与诱发突变,只有部分突变起驱动作用;解释了“二次打击学说”,并不是发生了体细胞突变的人群都会发生癌变,癌变的发生是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上认识在遗传咨询工作中尤为重要。中国卵巢癌患者中BRCA1/2突变率约20%。她强调HBOC患者后代患病与否的比率、男女患病的比率均是相等的,并且上一代无患病,则下一代也不会患病。并详细解释需要行BRCA1/2基因检测的人群,以及检测的基因;其中常用的检测程序为“询问家族史—胚系检测—体系检测”。最后潘教授指出了规范的卵巢癌遗传咨询解读步骤,咨询中需注意对咨询者的遗传疾病科普和心理指导。


彭芝兰教授:子宫内膜癌诊治相关问题探讨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彭芝兰教授首先对子宫内膜癌的FIGO分期及诊治进展进行简要介绍,重点从子宫内膜癌发病相关因素及高危人群监测、遗传咨询及基因分型、年轻早期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问题、手术中淋巴结切除范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介绍了有关子宫内膜癌基因分型的进展。根据最新内膜癌基因分型的图谱研究可能对晚期子宫内膜癌治疗及改善预后有更好的帮助。彭教授指出,应重视早期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存在肿瘤进展的风险,建议严格术前评估,结合基因检测,联合生殖医学专家、遗传专家等多科会诊,术后密切随访,保证医疗安全。


吕卫国教授:PARP抑制剂作为卵巢癌维持治疗相关研究进展

自美国FDA获批PARPi以来,不断有新的同类药物获批上市,其用于维持治疗的疗效较好,获益人群不断扩大。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吕卫国教授为我们带来了“PARP抑制剂作为卵巢癌维持治疗相关研究进展”的精彩专题讲座。首先,吕教授简要解释卵巢癌维持治疗的目的,即改善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并指出PARRi已广泛应用于BRCAm、HRD及PSR肿瘤患者的维持治疗;随后吕教授向大家详细讲解了PARPi应用于卵巢癌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包含Study19、SOLO2、 NOVA和ARIEL3等临床研究,所有研究都表明PARPi用于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维持治疗显著延长患者PFS,毒副反应评估≥3级的AE发生率<>


杨开选教授:腹膜假黏液瘤的诊治难点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病理科的杨开选教授首先介绍了腹膜假黏液瘤(PMP)的定义和临床特征,并指出PMP是一类具有特殊表现的临床症状,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实体;对PMP起源、性质和分级的判断是现今临床和病理共同面临的挑战。因此考虑诊断PMP时,要求病理科医生从病理取材、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病理诊断等方面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杨教授分别介绍了阑尾黏液性肿瘤和卵巢黏液性肿瘤的诊断和分级,以及免疫组化特点,其中SATB2(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2)是新近被认为对于鉴别起源于卵巢还是下消化道具有较高特异性。最后,杨教授向大家分享了两例PMP患者,经过详尽的病史询问及多处取材分析,证实PMP分别来源于阑尾的低级别黏液性肿瘤和双卵巢的成熟型囊性畸胎瘤伴破裂,再次强调全面的免疫组化检测对确定原发灶有重要的提示作用。杨开选教授的精彩讲座让我们对腹膜假黏液瘤(PMP)的诊治有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李力教授:逆转卵巢癌铂类化疗耐药之攻略 

卵巢上皮癌初次诊断时70%为晚期,初次治疗后70%患者要复发,而目前没有预测多药耐药发生的预警体系、缺乏治疗多药耐药的有效方法,也无早期发现多药耐药发生的有效手段,是目前导致上皮性卵巢癌多药耐药难以攻克的瓶颈问题。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李力教授在“逆转卵巢癌铂类化疗耐药之攻略”的专题讲座中指出:通过对SNPs位点的检测来诊断和指导卵巢癌铂类化疗的敏感性,且多个位点联合的诊断效能高于单个位点的诊断效能,5个位点联合诊断有一定准确性;通过SNPs位点的检测找到对化疗药物不敏感的基因,调整用药使患者更好的获益。靶向治疗对晚期耐药的卵巢癌患者OS、PFS有提高,但因药品价格较高影响患者使用,目前多项临床实验在进行中;二甲双胍联合顺铂能部分逆转耐药、通过CRISPR剪切SNP位点也可逆转耐药表型的上皮性卵巢癌铂类多药耐药。李力教授指出基因检测用于指导肿瘤个体化逆转铂类耐药有一定应用前景,靶向治疗和非铂类化疗是目前逆转铂类耐药的可选策略,CRISPR剪切SNP和干细胞逆转耐药表型是未来值得探索的方向。


张平教授:铂耐药复发卵巢癌手术价值探讨

上皮性卵巢癌治疗的治疗效果虽然有很大的改善,但患者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主要原因是化疗药物耐药,目前复发性卵巢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仍未建立。浙江省肿瘤医院张平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铂耐药复发卵巢癌手术价值探讨”的专题讲座,张教授首先回顾性分析了浙江省肿瘤医院2013年至2017年之间进行的耐药型复发卵巢癌62例行手术治疗的结果,初步证实部分耐药型卵巢癌再次减瘤术能缩小肿瘤体积,改善残留微小癌灶的血供及含氧情况,从而提高药物浓度及敏感性,改善PFS与OS,并可缓解部分肠梗阻或肿瘤出血等症状,因此得出部分首次治疗时没有实施满意减瘤术或新辅助治疗后肿瘤复发,医生评估有可能切净的铂耐药患者,行再次减瘤术可能具有一定价值。张教授总结了耐药型卵巢癌的手术选择标准,并且建议建立耐药型卵巢癌的手术评分模型。张平教授的精彩报告给我们对铂耐药复发型卵巢癌的治疗提供了可参考的方法和途径,并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讨和验证铂耐药卵巢癌手术治疗的价值。


林仲秋教授:妇科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和近期研究计划

热灌注化疗(HIPEC)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概念,起初用于原发或继发性腹膜癌,90年代后期应用日益广泛,目前已经是腹膜间皮瘤、腹膜假粘液瘤标准治疗方法,近年来开始应用于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腹腔转移的治疗。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林仲秋教授对2017年《妇科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了详细的解析。林仲秋教授指出, HIPEC采用“热+化疗”的模式可以达到1+1>2的作用,通过高温直接“烫死”癌细胞、增加细胞内化疗药物浓度、抑制癌细胞损伤修复达到治疗作用,在实际操作时应当严格控制温度在43℃以内,以防发生热损伤、肠粘连等不良反应。林仲秋教授重点讲解了HIPEC中的麻醉、监护和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对腹腔管道放置方法作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如在术中进行热灌注化疗则可以利用手术麻醉,若置管后回病房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可以使用“冬眠合剂”对患者进行麻醉。最后林教授指出目前可以选择的热灌注化疗药物有顺铂、卡铂、奈达铂、洛铂、奥沙利铂、紫杉醇、吉西他滨、多柔比星、丝裂霉素等。林仲秋教授的讲座让我们对妇科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王丹波教授:宫颈癌局灶复发反思

辽宁省肿瘤医院王丹波教授给我们带来了“宫颈癌局灶复发反思”的专题讲座。王教授首先对宫颈癌的流行病学概况、复发类型、复发原因进行了介绍,对腹腔镜微创手术及阴式手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指出当前医学界重视并广泛宣传微创技术,但对宫颈癌的无瘤技术缺少关注,倡导妇瘤医师尊重肿瘤基本理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接着王教授对宫颈癌局部复发的治疗及疗效进行了重点解析,并和大家分享了数个宫颈癌局部复发治疗的实例,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如何根据病人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最后,王教授对盆腔廓清术的进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对于姑息性治疗,可恰当选择盆腔廓清术。由于廓清术手术难度大,倡导多学科协作。王教授的精彩讲座让我们对宫颈癌局灶复发的治疗策略带来更多思考。


王静教授:宫颈癌的抗血管生成药物研究进展

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尤其在复发转移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NCCN指南推荐含铂/非铂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是治疗复发或转移宫颈癌的一线标准方案。湖南省肿瘤医院的王静教授首先讲解了肿瘤快速生长原因和抗血管药物作用机理以及常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随后她回顾了多项II期-III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宫颈癌治疗领域已取得明确的ORR提高、PFS和OS获益;重点介绍了GOG240试验即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试验结果,证实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能够给患者带来OS和PFS的获益,无严重副反应;最后王静教授介绍了阿帕替尼用于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初步探索,期待能够成为宫颈癌靶向治疗的新选择。王静教授的精彩内容让我们对子宫颈癌的抗血管治疗有更深入的认识。


丁楅森教授:血管微环境对肿瘤干细胞的调控作用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不但可以产生促进肿瘤生长的因子,还可产生抑制肿瘤生长的因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丁楅森教授和曹中炜教授两个团队在体内外实验中发现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瘤细胞共培养体系中Jag1分子表达增加,通过Notch通路促进肿瘤化疗耐药的产生。并且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和淋巴肿瘤细胞、肺癌细胞和肝癌细胞共培养时分泌IGFBP7分子可减少肿瘤细胞化疗耐药性的产生,抑制肿瘤生长,因此在肿瘤血管微环境中如何平衡Jag1和IGFBP7的表达量,对于解决肿瘤化疗耐药的治疗十分重要。同时指出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Jag1和IGFBP7可作为逆转化疗耐药的治疗靶点。


张志新教授:肿瘤靶向免疫细胞治疗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张志新教授为大家带来“肿瘤靶向免疫细胞治疗”的专题讲座。张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近年来癌症发病率不断提高,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难以解决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问题;同时传统疗法造成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损害而促进肿瘤转移,免疫治疗为解决上述问题带来希望。随后张志新教授对肿瘤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作了讲解,并明确提出免疫治疗的四大优点:靶向性强、副作用小、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并对国际上取得重大突破的免疫治疗案例及疗效做详尽讲解;而在宫颈癌的治疗中,也有研究证实靶向HPV E6和E7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具有一定的疗效。张教授最后指出,虽然目前肿瘤免疫治疗仍存在困难和挑战,但免疫治疗所带来不可估量的疗效值得广大医务人员为之付出努力。


王平教授:老年妇科肿瘤手术相关问题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王平教授做了“老年妇科肿瘤手术相关问题”专题讲座。王教授指出老年妇科肿瘤手术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对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手术相关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充分的术前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者体能状况、重要器官功能及耐受力、麻醉、营养、心理、经济能力、亲友支持度等;2.充分的沟通: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的沟通;医患、医患亲友、医护、医生与麻醉、医生与MDT团队沟通;这是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避免医患纠纷的重要环节;3.手术方式选择问题:包括手术方案的设计、手术范围的决策、手术中难点及应对措施;4.术中的问题:包括切口的保护、手术器械的合理应用、器官和功能的保护,术中粘连的预防等,其中王教授特别提到手术需做到“收放自如”,不能盲目扩大手术范围;5.术后的问题:包括术后复苏与管理、生命体征监护、感染预防、营养、心理、康复、并发症管理;6.后续治疗、随访等。最后王教授特别强调,对于老年患者手术范围要适度,以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为目的。


廖正银教授:妇科肿瘤的介入治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科的廖正银教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为大家讲解了介入治疗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介入治疗包括诊断、非血管性介入治疗、血管性介入治疗三个方面,廖教授分享了数个介入治疗在临床中成功应用的实例,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介入治疗的优势。最后廖教授对妇产科出血性疾病的卵巢动脉介入治疗做了重点介绍,强调卵巢动脉参与30%的盆腔疾病供血,当子宫动脉栓塞后止血疗效不好时,除常规腹主动脉造影以外,应进行选择性卵巢动脉插管造影,进一步查找出血点,并进行栓塞。廖教授进一步指出掌握卵巢动脉血管造影解剖规律对于提高插管成功率有重要实践意义。廖教授分享的内容为今后妇科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大家深受启发。


尹如铁教授:妇科肿瘤靶向治疗现状及思考

肿瘤的传统治疗方式有手术、放疗和化疗三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尹如铁教授简要介绍靶向药物在临床中抗肿瘤的重要作用;最新的NCCN指南已将抗PD-1单抗、贝伐珠单抗、PARPi等靶向药物写进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案。尹教授以上皮性卵巢癌为例讲述其主要分子靶点及相关靶向药物,常用的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和PARPI抑制剂在肯定其疗效的同时亦不能忽视其毒副反应;近期研究表明抗肿瘤血管药物与PARPi联合用药疗效明显提升,尤其在无BRCAm的患者中。PD-1抗体是近年推出的靶向药物,PARPi可上调PD-1的表达,增强其抗肿瘤效应。如何联用用药、什么时候用药以及用药多久目前尚无明确方案,最后尹教授就靶向药物的应用前景及未来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阐述,强调基于分子病理的临床研究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明日精彩学术报告请继续关注中国妇产科网新闻报道。


主持人风采


精彩花絮


作者:李慧玲  龚凤鸣  黄慧琼  谭蕾  田亚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ASCO年会妇科肿瘤3大亮点深度解读 | 吴小华教授专访
吴小华教授:我国妇科肿瘤临床研究势头迅猛,多个关键试验值得高度关注
三大妇科肿瘤使用PD1免疫治疗疗效怎么样?
美国专家:卵巢癌靶向治疗风生水起,但化疗的基石地位仍不可撼动
林仲秋教授:百济神州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再获两大妇瘤适应症,中国妇瘤患者喜迎高性价比新选择!
【2020 SGO】吴小华教授领衔:法米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铂耐药复发卵巢癌前景看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