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家访谈 | 罗蒙:别让结石和息肉成为“癌”患

今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是“科学抗癌,关爱生命”。近日,国内一位年仅47岁的导演因胆管细胞癌去世。胆囊癌、胆管癌作为恶性程度非常高的肿瘤,人们对它的认知存在不少误区,很多不良习惯也会促使其发病。

胆囊癌死亡率高

近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向患者传递这样一种观念:肿瘤并不可怕,它只是一种慢性病,我们现在已经有很多方法能够治疗这类疾病,使患者能够长期生存,并且生活得有质量。但是,还是有少数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很高,患者发现后可能不到半年,甚至三个月就失去了生命,比如胰腺癌、胆囊癌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罗蒙教授介绍说,胆囊癌的死亡率很高,预后不佳,术后一年生存率小于80%。这是因为胆囊癌早期没有症状,发现的时候往往都已经是晚期了。

早期无症状

罗教授说:“胆囊癌早期对消化功能没有影响,不会疼痛,到晚期出现疼痛或者累及周围其他脏器了,才会出现症状,从而到医院检查才被发现。” 总体来说,很多胆囊癌发现时就已经偏晚期了。

容易扩散累及肝脏 

从解剖位置来说,胆囊紧贴着肝脏。胆囊癌是从内壁的黏膜层开始生长的,突破外面的浆膜层后马上就会累及肝脏。罗教授坦言,很多患者发现胆囊癌的时候,癌细胞往往已经突破浆膜层扩散到周边组织或者累及肝脏了,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不高,预后比较差。

早期手术切除生存率高

胆囊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首选,放、化疗的效果并不理想。

罗教授介绍说,根据胆囊癌的不同类型,有不同的手术方法。

1.胆囊切除术。如果是很小的胆囊癌,在胆囊内壁的黏膜层刚刚长出来的息肉样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是胆囊癌的,行胆囊切除术、肝十二指肠淋巴清扫术即可。

2.胆囊联合肝脏切除术。如果累及肝脏,除行胆囊切除术外,还要合并肝脏部分切除术,甚至右半肝全部切除。

“胆囊癌好发于45岁以上的女性,有些晚期患者,周边累及范围较广不能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尝试化疗和放疗,但胆囊癌对放化疗都不太敏感,效果不是很好。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特别是发现胆囊息肉样结节,要提高警惕,密切观察。因为有些胆囊癌早期跟息肉很难区别,只有切除做病理检查才能确诊。所以,直径大于1厘米的胆囊息肉应积极治疗。”罗教授表示,胆囊癌如果早期发现,早期手术切除,预后还是可以的。  

发现疑似胆囊癌的患者也不要过度紧张焦虑,或者灰心丧气,应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正规的治疗。

防控这些诱“癌”因素

胆囊癌这么可怕,那么我们有没有预防的手段呢?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胆囊癌有哪些诱发因素。罗教授介绍说,胆囊癌的发病与环境、饮食、遗传、情绪等多种因素有关。

慢性胆囊炎症:慢性胆囊炎患者,尤其是合并胆囊壁钙化的患者,反复的炎症刺激会使胆囊壁增厚,细胞增殖,其中一部分细胞可能逐渐不受控制,变成癌细胞。罗教授解释说:“实际上,细胞增殖其实就是一种癌变的过程,所谓的癌症就是无节制、无控制的增生。”

胆囊结石:结石在胆囊中滚动,会对胆囊壁黏膜产生反复的不良刺激,以及胆汁中本身含有的致癌物质(如胆蒽和甲基胆蒽),从而破坏胆囊黏膜,也会引起癌症。

癌基因: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某个癌基因被激活,其相对应的某类细胞就会无限制增生,形成肿瘤。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而熬夜、不良饮食习惯等则不利于健康。尤其是胆囊腺瘤样息肉患者,当超声检查出直径大于1厘米时,蒂短且粗的时候要高度警惕,容易恶变。

情绪刺激:不良的情绪刺激、思虑过多,会压制免疫力。而免疫力低下的时候,就容易受到各种细菌、病毒等的侵害,感染后引起炎症,从而增加胆囊癌的发病几率。最怕的就是四五十岁的女性,上有老下有小,顾虑重重,就会去查很多资料,自己把自己吓出病来。

环境、饮食不洁:长期接触或食用不干净的东西,容易引起感染,这是胆结石的常见发病因素,也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之一。

遗传因素:肿瘤的发病往往与遗传相关,所以,有相关家族史的人群,更要做好定期体检,早期发现。

胆囊癌的发病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上述这些诱发因素中,有些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比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但有些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比如生活方式,胆囊炎、胆结石的预防和治疗等。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降低胆囊癌的发病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胆囊息肉超1厘米就要切

近些年来,随着B超诊断技术的提高和健康体检的普及,不少人被“胆囊息肉”所困扰。有些人听说胆囊息肉会癌变,就非常担心。也有些人对胆囊息肉毫无所知,根本不当回事。

罗教授说:“发现息肉不用怕,但是定期随访还是需要的!”

胆囊息肉有很多类型,最常见的是胆固醇息肉和腺瘤样息肉。

胆固醇息肉

罗教授介绍说,胆囊胆固醇息肉其实是附着在胆囊壁上的胆固醇结晶,是最为常见的胆囊良性病变,多小于1公分,常常多发带蒂,“在超声下判断息肉和结石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密度,二是看是否移动,息肉是长在胆囊壁上,相对固定的,但是结石往往存在胆囊腔内,可以游走移动。”

如果B超检查报告描述“有一移动的光团”或者“强回声光团”,往往就是结石。罗教授进一步解释说,固定在胆囊壁上的,可能是胆固醇息肉,也可能是腺瘤样息肉。

腺瘤样息肉

“腺瘤样息肉理论上来说有恶变的可能性,但是总体来说恶变率还是比较低的。所以,发现息肉我们不用太过担心,但是要定期随访。”罗教授表示,“大多数的息肉生长缓慢。少数息肉生长比较快,如果直径大于1厘米,就要积极治疗,手术切除是一个重要选择。”

一般情况下,胆囊息肉不会有明显的疼痛等症状,但是有一部分人会表现为疼痛,或者消化不良的症状,比如吃了油腻的食物就会饱胀不舒服。如果有症状,息肉生长较快的,建议尽早手术切除。

 “很多人看到息肉很怕,其实不用太担心,胆囊息肉的恶变率只有3%~5%。有些人是多发性息肉,恶变率就更加低了。单发息肉的恶变率稍微高一点。”罗教授强调,“对于胆囊息肉也不能疏忽大意,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长了息肉就要定期随访。”


判断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手术,主要有四个指征:

1

直径超过1厘米、增长速度快、基底宽广者;

2

胆囊多发息肉样病变,有症状者;

3

胆囊颈部息肉,伴有疼痛,或进食油腻食物后饱胀、不适;

4

合并胆囊结石,特别是结石直径大于3厘米。

具备上述任何一个指征,都应该尽快手术切除。

提醒

 最后罗教授提醒说,胆囊疾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有些患者即使在体检中发现了胆结石、胆囊息肉也不重视,但是这些都是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应该积极治疗以免成为致癌隐患,定期随访是胆囊癌早期发现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蒋美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体检发现胆囊有息肉,会变成胆囊癌吗?
胆囊息肉,这4种情况要尽早手术?
胆囊息肉的元凶找到了,肿瘤科医生提醒,两种食物,再美味也不要吃
张一山胆囊长有息肉,这个病危险吗?会危及生命吗?
胆囊息肉,你还在“病急乱投医”?
别不把胆息肉当回事息肉一旦恶变就会致命(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