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儿推课堂:大肠经

【位置】食指桡侧,由指尖到指根,或者至虎口。为线状穴位。

【功效】清热泻火,固肠止泻。

【主治】口臭、口疮、鼻出血、牙龈肿痛、咽喉肿痛、扁桃体炎、腹胀、便秘、腹泻、痢疾。

【手法操作】指根到指尖直推为清大肠,指尖到指根为补大肠,来回推之为清补。清之可降气清热通腑,补之可升清降浊止泻痢。临床可单用,可与清补脾、板门、内八卦等穴合用。

【时间】5-10分钟,每分钟120次。独推此穴,宜推至40分钟效佳。 

【任医生说】

       此穴在经络循行上属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商阳穴,止于三间穴,有的书说至虎口处,这种位置的差异不影响临床效果。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阳明经多气多血,气有余则热肿,虚则内寒濡泻,实则泄之,虚则补之。其主治病症为阳明热证,如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目赤、牙痛、口臭、肛门红肿等。大肠又为传导之官,故传导失常之证亦可主之,如便秘、腹泻、痢疾等。

        在中医诊断学上,本穴又称三关,包括风关、气关、命关,对于婴幼儿不适宜切脉者,望指三关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有歌诀曰:“初起风关病未殃,气关纹现需急防。降临命关呈危急,射甲通关病势猖。”指纹望诊的原则:可以归纳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临床应用:

1、口舌生疮、口腔溃疡:清大肠10分钟、清天河水5分钟,清胃5分钟。

2、慢性肠炎:清补大肠10分钟、清补脾10分钟,上推七节骨3分钟。

3、肠燥便秘、湿热泻、痢疾:与清胃、退六腑、清肺、逆运内八卦、清天河水、下推七节骨、利小肠等配合。

4、水样泻:清补脾、运内八卦、清补大肠、四横纹、揉腹。


文献选读

1、《推拿三字经》:若泻肚,推大肠,一穴愈,来往忙。……倘肚泻,仍大肠。吐并泻,板门良。揉数万,立愈恙。进饮食,亦称良。

2、清代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脏腑歌》:大肠有病泄泻多,可把大肠久按摩。调理阴阳皆顺息,此身何处着沉疴。

3、明代周于蕃《小儿推拿秘诀阳掌诀法》大指食指侧,推入虎口,水泄、泄痢、肚胀用之。


参考资料

1、推拿三字经

2、小儿推拿学

3、针灸学

4、中医诊断学

5、小儿推拿秘诀

6、小儿推拿广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儿推拿·穴位教学」大肠经—宝宝便便的控制器
小儿推拿 推三关六腑清脾经补大肠经-搜狗网页
小儿推拿和我学(连载17)
周尔晋小儿推拿法
幼科推拿秘书
明代《医学研悦》对小儿推拿的贡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