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导致眩晕的最常见疾病——“耳石症“


神经科普通门诊和急诊常有眩晕的中老年人来就诊,他们大多诉说的症状是躺下或者从床上坐起时,常出现天旋地转样的感觉,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持续数十秒后又好转,平时走路活动跟正常人一样,他们大多因此恐惧躺下睡觉。他们常易被误诊为“颈椎病、脑供血不足“,于是开始接受中医药的针灸推拿、活血通络,西医的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营养神经等治疗,症状就是改善不明显,依旧反复发作,非常痛苦。患者们奔波于多家医院,最终被诊断为“耳石症“,未使用任何药物,通过手法复位就能神奇般治愈。


那么,为什么叫“耳石症”?是耳朵里面“长石头“吗?此文简单回答关于此病发病和治疗的一些问题。


耳石症的发病机理

 耳石症(又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顾名思义是耳朵里面的石头作祟导致的眩晕。那么什么是“耳石”呢?在人体内耳中椭圆囊和球囊的细胞上方覆盖有一层胶体膜叫耳石膜,此膜上有多层以碳酸钙为主的颗粒即耳石(正常存在于人体中,而非病理性产物)。


耳石的功能是调整人体平衡,当我们体位发生改变时,耳石会在耳石膜微绒毛上游移,通过感受器官神经的传导通知大脑,让身体保持在平衡状态。但是,如果由于某些生理及病理因素(头部外伤、老年、耳疾病、偏头痛、骨质疏松等)导致耳石脱落,耳石碎片进入到半规管中,脱落的耳石碎片漂浮在半规管的内淋巴液中。


当人体的头位或体位变化时,半规管位置随之发生改变,漂浮在半规管内的耳石由于重力作用而发生位移,产生类似活塞效应,导致该侧半规管中内淋巴液流动速度明显快于未受累侧,从而导致两侧前庭感受器接受的刺激信息不对称,最终导致眩晕(见上图)。


耳石症所致眩晕的特点

耳石症常见于体位改变明显时,即起卧、翻身、转头时。多数发病是躺下和起床时发作,头位不动时症状不明显;表现是看东西旋转,或者感觉自身旋转、站立不稳;发作时间往往只有数十秒钟(很少超过1分钟),发作后患者可能会有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的头昏沉感及身体失衡感,上述感觉有别于急性发作时候天旋地转的眩晕感;伴有其他症状:恶心、呕吐等;以上症状容易反复发作;但其不影响听力;通过平衡试验(Dix-Hallpike、Roll-test等体位诱发试验)可明确诊断。


手法复位是治疗的最有效手段

耳石症虽然痛苦不堪,但是治疗该病不需打针服药,通过“手法复位治疗可手到病除,效果神奇,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医生通过平衡试验(Dix-Hallpike、Roll-test等手法)先明确耳石碎片“误入”何条半规管,然后使用不同的复位方法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 “迷路“的耳石重新回到原先的大本营——椭圆囊中,使它不能再导致两耳前庭神经的不平衡刺激,自然也就没有了眩晕的感觉。耳石碎片落入后半规管是耳石症临床最常见的类型(后半规管BPPV),占80%以上,我们可通过Eply手法复位让后半规管中的耳石碎片返回椭圆囊中(见上图A→B→C→D步骤)。


当然,体位改变时出现的眩晕,不止耳石症这一种疾病,只不过它是其眩晕病家族中最常见且治疗效果最好的疾病。在此提醒大家,出现眩晕症状的患者应首选神经内科及时就诊,需要排除其他急需处理的危重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等,切不可盲目自我诊断而耽搁病情。


专家简介

蔡川,医学博士,2015年毕业于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师从于国内知名神经病学专家褚晓凡教授。深圳市宝安区高层次人才。曾发表论文多篇,其中SCI收录3篇。

擅长:脑血管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头痛/头晕,癫痫,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睡眠障碍等常见神经科疾病的规范化诊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耳石症怎样预防?
【继教培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标准
耳石复位后,余“晕”绕梁怎么办?-【耳鼻喉科】
眩晕症系列科普之—耳石症
头晕与耳有关?出现这些症状要小心!
耳石症 学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