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乳腺癌竟然也传男?担心腔镜手术开不干净?……

今天

先来看看

上海电视台都市频道《X诊所》节目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联合策划拍摄的一则微故事

4月15日~21日,恰逢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在上期微信中,小编和三位大咖专家已经解读了免疫疗法、质子重离子治疗、肿瘤遗传基因检测等热门诊疗技术。此次,小编又邀请了五位大咖专家就乳腺癌、卵巢癌基因检测、腔镜手术、PET/CT等最新最火的诊疗技术,对它们的适应症做客观而全面解析,给粉丝们和肿瘤患者最权威、最客观的科普解读。






乳腺癌绝非传女不传男

12

胡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教授

医学专长:

乳腺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乳房重建手术和遗传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预防

门诊时间:

星期一上午(专家)、星期四下午(特需)

乳腺癌的遗传现象,正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关注,而关于这一现象背后的说法却是五花八门:“乳腺癌传女不传男。”“每个女性到了一定年龄都要做乳腺癌基因检测。”“携带相关基因突变,最好提前预防性乳房切除。”这些说法到底是否可信呢?

说法一:
乳腺癌传女不传男

男性也会成为遗传性乳腺癌的传递者。

目前,已知的乳腺癌遗传易感基因是BRCA1和BRCA2,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方式进行遗传的,因此,基因突变在家族中的传递不仅会传递给女性,同样也会传递给男性。另外,男性也会罹患乳腺癌,同时,携带基因突变的男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会更高,但是发病率远远低于女性。

最后,携带乳腺癌遗传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的突变,不仅仅会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同时也会增加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如果母亲把基因突变传给了儿子,那么儿子在未来罹患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的几率都会比不携带突变的男性更高。


说法二:
每位女性到了一定年龄都要做乳腺癌基因检测

乳腺癌基因检测,并不是每位女性都必须要做。

在整个人群中,携带BRCA1/2基因突变的可能性为1/400~1/800,这么低的发生率,肯定没有必要对所有的健康女性都进行基因检测。携带BRCA1/2基因突变在整个乳腺癌患者人群中的比例为3%~5%,比例也比较低。介于目前基因检测费用仍非常昂贵,所以,我们并不推荐所有的乳腺癌患者都应该检测。需要做基因检测的,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遗传性乳腺癌最常见的特点就是,如早发性和家族聚集性,如果你是一位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早于40岁,或者家族中有多位乳腺癌患者,我们建议你做检测。

  二、如果你是一位健康人,但直系亲属中有发病年龄早于40岁的乳腺癌患者,或者家族中有多位乳腺癌患者,也建议你提高警惕,你的家族是应该进行基因检测的。

说法三:
携带基因突变的健康妇女,要做预防性乳房切除

乳腺预防性切除的疗效尚存在争议

对于携带基因突变的健康妇女,如果进行乳腺癌的预防性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一种比较激进的做法就是进行预防性双侧乳房切除术,安吉丽娜·朱莉就是采用这样的方法。另一种观点认为预防性乳腺切除并不是必须,如果从25岁开始对携带突变的健康妇女进行密切的定期筛查(应用乳腺核磁共振等方法),早期发现乳腺癌并及时治疗,这样所获得的生存率与预防性乳房切除术是相似的。

因此,突变携带者应该与专业的医生进行仔细的讨论后,才能选择合适的乳腺癌预防方案。

卵巢癌基因检测

把“诅咒”变为“福音”

12

吴小华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妇科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首席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学专长:

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外阴癌的综合治疗;年轻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根治性宫颈切除术

门诊时间:

星期四上午(特需)、星期二上午(专家)

安徽宣城的张阿婆(化名),年近69岁时查出了卵巢癌,通过广泛的减瘤术手术切除卵巢原发灶、转移灶后保住了性命。张阿婆一共有7个女儿,3年后,年仅37岁的六女儿也得了一模一样的病,并通过基因检测发现是BRCA2基因突变所致的。这引起了吴小华教授的注意,他回过头来为张老太进行基因检测,也是BRCA2基因突变!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家族诅咒”?

事实并非如此。有时“家族诅咒”也可能转化为“家族福音”。张阿婆其余的六个女儿也做了卵巢癌基因检测,结果发现,二女儿和三女儿为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她们幸运地在疾病发生前预防性切除了卵巢,从而避免了日后卵巢癌的发生的风险。

妇科肿瘤中,卵巢癌死亡率、遗传性双居首位

在中国,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和者而列居第三,但病死率却高居首位。而与遗传、基因相关的依次排序是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

卵巢癌的家族遗传特点最为明显,国外将卵巢癌称为“家族的诅咒”,当一位携带突变基因的女性和健康的男性结合后,其后代便会有1/2的概率携带突变基因。

而在女性备孕期时,通过筛选出健康的卵子做试管婴儿,可以阻断该疾病的遗传,这在伦理以及技术上都已被认可的。如果没有在孕前筛选,从理论上讲,孩子在刚出生后也可以检测出是否携带卵巢癌突变基因。但是,我国法律规定,只有年满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才有权利做基因检测,这是出于对孩子的保护。

突变基因携带者,提前切卵巢可减少9成患病率

在成年后,如果希望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来预防卵巢癌,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该疾病有10%和遗传相关
2.检测的基因能准确解读
3.要有有效的干预措施

如果通过检测得知自己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又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这只会让人徒增焦虑。

如果通过基因检测发现,有BRCA突变基因但还没有患病,则可以密切观察,并非一定要提前切除卵巢。过早切除卵巢,会使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等发病年龄提前。其间,可以通过每3个月的阴道B超随访,口服避孕药等手段来进行观察和控制。

但是,切除双侧卵巢及输卵管仍然是最可靠的方法,可以降低90%的卵巢癌发病率。当直系亲属是卵巢癌患者,其子女的切除年龄,是在自己的发病年龄的基础上再提前5年。

BRCA基因不仅能评估患者亲属发生遗传性卵巢癌的风险,对卵巢癌患者的治疗也有临床指导意义。目前,针对BRCA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也已经证实可改善BRCA突变肿瘤患者的预后。

能使患者获益的技术才是好技术

12

黄 华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外科主任助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苏州科技城医院肿瘤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医学专长:

胃癌的常规开腹手术及腹腔镜微创手术

门诊时间:

星期一上午,星期二下午

全世界约有40%的胃癌患者在我国,我国是不折不扣的“胃癌大国”。长期以来,手术是胃癌治疗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最近10多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现,腹腔镜胃癌手术越来越被接受认可。腹腔镜手术究竟安全吗?它能给患者带来什么好处呢?

腹腔镜手术,疗效相同情况下提升治疗体验

许多患者对腹腔镜手术存在一定的顾虑,原因在于不了解这项技术与开放手术的区别,担心其治疗效果达不到开放手术的水平。事实上,至少在胃癌治疗的领域,这样的顾虑是不必要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表明,经过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治愈率、长期生存率等各方面的治疗效果,与开放手术是等效

微创的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真正的区别,在于患者的治疗体验有很大的不同。相比传统开放手术,患者在腔镜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明显更低。而且,由于手术伤口小,患者在手术后的疼痛感也比开放手术要降低了许多,由此对患者的心理负担也会相对较小,术后恢复速度也要快得多……所有这些优点综合到一起,大大提升了患者手术治疗的体验。


“单孔”腔镜,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

“腔镜”技术经过最近10多年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其实已经不算是最新最前沿的治疗方法了。那么手术创新的方向在哪里?

黄华主任曾经为一位20多岁的患早期胃癌的未婚女大学生,做了“五孔”腹腔镜手术,患者对手术结果表示满意和接受。做腹腔镜手术目的是为了避免开放手术后留下的明显疤痕,但是,黄华并不满足于此,也会思考:如果当时实施“单孔”腔镜手术,是否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与传统的“五孔”腹腔镜手术相比,“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创伤更小,手术后留下的痕迹也更小,能更好地满足那些有特殊需求的患者。

“孔”并非越少越好,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宜

但是,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少孔的腔镜手术。“减孔”甚至“单孔”的腹腔镜手术,手术难度比较大。由于开孔数量减少,“筷子效应”会导致器械平行,很多原先看似简单的操作,由于角度的关系变得十分困难,因此对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医生团队的技术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单孔”腹腔镜手术并不是传统腹腔镜手术的“进化”,而是一个“分支”,目的,是满足那些有个性化需求的患者。

因此,“孔”并不是一定越少越好。患者的治疗应建立在对病情的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因病而宜”,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头颈肿瘤手术用腔镜,安全第一位

12

王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院头颈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医师、教授

医学专长:

头颈部常见良恶性肿瘤:甲状腺、唾液腺、皮肤、软组织、口腔、咽喉等组织器官肿瘤及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门诊时间:

星期三下午(特需)、星期四上午(专家)

头颈是连接人头部和躯干的唯一“通路”,在这里“动刀”必须慎之又慎。相比传统头颈外科手术,要把患者颈部“割开”为医生创造手术空间,腔镜技术在这个领域,更有了用武之地。但是,腔镜技术是否适合所有的头颈部肿瘤呢?

头颈外科手术,精细操作可交给机器人完成

在头颈外科领域的手术中,主要可以分为甲状腺手术和非甲状腺手术两种。而无论是哪一种,传统开放手术对人体皮肤及目标区域组织都有一定破坏都。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适应证在不断增多,头颈外科手术成为了腔镜技术应用的又一重要阵地。

在非甲状腺手术领域,腔镜越来越多的承担起口咽、喉咽、喉的许多手术,尤其是与医学机器人技术结合之后,腔镜可以延伸医生的视角,而机器人臂则仿佛一只缩小的人手,可以提供医生更灵活的操作空间。两相结合之后,医生在手术中的自由度更大,能更加完善地完成精细的手术任务。

甲状腺手术领域,传统的甲状腺手术需要在患者颈部留下一个5~6cm或更长的切口,对体表的破坏较大,术后疤痕非常明显。而随着腔镜技术在甲状腺手术领域的应用,已经逐渐衍生出数十种不同的手术方式,这些手术方式的优点在于其切口相对不明显,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将切口完全隐藏起来,从外表丝毫看不出任何手术痕迹。


用不用腔镜?医生是这样思考的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甲状腺良性肿瘤方面,腔镜技术已经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手术方式,但是在恶性肿瘤的治疗领域,腔镜技术的运用尚存在争议。这需要医生在手术前进行充分的检查和评估,明确治疗目的、手术范围,再结合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有选择地开展。

一些患者对腔镜手术有所了解,在治疗过程中会提出他们的想法,有些甚至会直接要求医生做腔镜手术,避免切口和疤痕。但对于医生来说,安全才是在考虑选择手术方式时的先决条件。患者的安全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如果患者的病情复杂,且需要开放手术来获得更好的空间和视野,那么开放手术是医生治疗的首选。

其次,考虑的是手术的彻底性。如果一位患者患有甲状腺肿瘤,那么就要考虑可能存在淋巴转移的情况,而现阶段的腔镜手术,尚存在一些视野上的“死角”,如果经过术前检查,认为患者可能存在淋巴转移的风险,那么医生也会针对不同情况患者,在选择手术方式时更加慎重。

最后,在满足以上两点的情况下,基于完善的术前评估,秉持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医生才会考虑患者美观的需求。

PET/CT能发现所有肿瘤?

12

宋少莉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学专长:

PET/SPECT/CT影像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碘-131治疗,肿瘤骨转移核素治疗

门诊时间:

星期二上午


PET/CT 能查出所有肿瘤吗?

不能。PET/CT有自己的适用人群。

PET/CT的检查需要,静脉注射显像剂,而现阶段PET/CT最常用的显像剂是18F-FDG,它是葡萄糖类似物。恶性肿瘤细胞由于代谢旺盛,对葡萄糖需求增加,因此静脉注射后,大多数肿瘤病灶会高摄取18F-FDG,所以18F-FDG PET-CT显像可发现肿瘤病灶。但也有少部分肿瘤没有表现出“嗜糖”特征,所以,此时的18F-FDG PET/CT就显得没有那么神了。

核医学科医师正在给患者做PET-CT检查

当然,18F-FDG PET/CT的适应症,都与发现肿瘤或疑似肿瘤后的诊治有关,而并非作为肿瘤筛查首选主要包括:

(1)对于已知恶性肿瘤的寻找原发灶及其转移灶;

(2)肿瘤治疗前分期;

(3)放疗生物靶区的确定、定位;

(4)治疗后评价治疗后反应及预测疗效;

(5)治疗后残余、复发病灶与坏死、瘢痕的鉴别及确定有无转移;

(6)应用于可疑肿瘤患者寻找病灶并指导活检部位:

(7)原因不明的肿瘤标志物升高;

(8)原因不明的肿块;

(9)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引进的PET/CT设备

做一次PET/CT的辐射量有多大,有致癌的可能吗?

PET-CT检查有辐射,但是在合理范围内,注意掌握适应症。

不少人认为,PET/CT检查的辐射很大,大家“谈辐射色变”。其实,所有的辐射在理论上都有诱发癌症的风险,普通人暴露在空气中,一年的辐射就达到3-5 mSv。做一次PET/CT所接受到的辐射剂量等于PET的辐射+CT的辐射,其中PET的辐射平均为6-7mSv,CT常用的低剂量采集模式的辐射平均值是6-7mSv,PET-CT的辐射剂量范围约为12-15mSv,这样的剂量完全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对患者来说,如果检查给患者带来明显的治疗增益,那么这个检查的效益/风险比是高的,就有必要去做这个检查。

PET/CT只是一种诊断工具吗?

PET/CT是实现精准诊断的最佳手段。

PET/CT可以提供肿瘤病灶在全身的位置、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还可以追踪有无远处转移,为临床治疗提供精确导航。随着新型分子探针的涌现,PET/CT不但实现了形态成像和功能成像的融合成像,也能在分子和细胞水平对活体内生化反应、病理过程进行追踪,同时也能对基因及靶点的表达水平、持续时间及靶点随时间的变化进行实时追踪,通过PET/CT影像预测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的效果,为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最佳的指导手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她会患卵巢癌晚期?亲人会患乳腺癌?我们可以吸取什么教训?
肿瘤医生自述:当我患上癌症……
恶性妇科肿瘤 美国有更先进的治疗技术吗?
如何解读沟通BRCA基因检测报告
【2018年最新发布】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指南(第四版)
「胸险」的乳腺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