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良春:分期治淋证(尿路感染)】

国医大师朱良春:分期治疗淋证(尿路感染)的经验拾粹

点击右边关注☛ 小白郎中 2022-06-04 20:14 发表于江苏


淋证又称为“淋”、“淋搜”、“淋满”等,该病名首次记载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中,将其称为“淋秘”,并对本病的症状做出详细描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将其病机归结于“热在下焦”。


后世医家对此病的病因病机进行总结,普遍认为“肾虚而膀胱热”为本病的根本病机。

中医学淋证对应现代医学的尿路感染,现代医学的上尿路感染及下尿路感染,均属于中医学淋证范畴叫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

其次还包括奇异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屎肠球菌等。其侵入机体的途径主要有经尿道逆行感染(最常见)和直接蔓延。

发病与机体免疫力密切相关,这与古代医家对本病病机的看法不谋而合。自古以来,在治法上,历代医家大多以清热、利湿、通淋为治疗大法。

笔者有幸多次跟随朱良春教授在门诊及病房查房,受益良多。

朱教授为首届国医大师,从医七十余载,学验俱丰,他认为,除清利通淋大法之外,可根据病情缓急、湿热轻重、病程长短辨证论治,分期论治

兹将其治疗淋证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朱良春 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首届国医大师。

朱老乃朱熹公嫡裔,先后承杏林星火于马惠卿、章次公先生,悬壶济世于南通州,这位毕生奉献于基层的国医大师,以其在药物学、虫类药、风湿及肿瘤等疑难疾病诊疗上的深厚造诣和宝贵经验,赢得了“虫类药学家”、“风湿病泰斗”、“南朱北焦”等美誉。

他治学严谨,勤于实践,师古不泥,锐意创新,颇多建树,是一位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医临床家。


"
急性期淋证
   清热利湿还需凉血         
"

尿路感染急性期或慢性期急性发作时,往往病势较剧,起病急骤,患者剧烈尿痛,肉眼血尿成浓茶色甚至鲜红色,尿频、尿急无法控制,此时病性多属邪实铁属于“热淋”“血淋”范畴。


01
证治思路


《景岳全书·论证》云:“淋之初病,则无不由乎热剧。”

朱教授认为,此时病邪多为热重于湿,因此,患者常会出现湿热下注或瘀热积蓄于膀胱,导致气化不利,气机受阻,下窍不利,拘急引痛而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网。

若气分热甚,入于血分,伤络动血,导致血溢脉外,则可见尿血等症。

因此,朱良春教授认为,可以在清热利湿治法的前提下,酌情增加凉血止血之品问。

凉血之品有助于泄热,在淋证初起之时,小剂量运用苦寒之品,可祛邪于初,朱教授常用生地榆、生槐角、大青叶等。

在遣方用药方面,该病起病急骤,病势较剧,因此,需速战速决,药力精专才可获得速效。

虽然,急性期大多数患者为实热证,辨证需使用寒凉药物,但中医学认为肾乃至阴之脏,苦寒之剂也需谨慎使用,不可过于清利,必须同时顾护肾气叫盖因苦寒之剂过量易伤胃,妄投淡渗之剂则易耗损阴液。

为此,朱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自拟“清淋合剂”(生地榆、生槐角、大青叶、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30g,木槿花、滑石各15g,生甘草6g)清泄下焦湿热,利湿通淋,凉血解毒。

日1剂,水煎服,分两次温服,重症剂量加倍。急性期患者疗程为1周,慢性淋证急性发作者疗程为2周。

本方重用生地榆、生槐角,这两味药是朱教授十分推崇的治淋药物。

地榆性微寒,入肝经,生用可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宜入下焦泄热凉血;生槐角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入肝经血分,擅泄血分湿热。

淋证为前阴疾病,足厥阴肝经循阴器,绕腹里,湿热之邪入里,循肝经下行,则导致小便淋漓涩痛,生地榆与生槐角两药配伍,泄肝经湿热,凉血止血而利湿。

现代研究证实,两药配伍除有抗菌解毒作用外,还可使尿路感染患者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退。

大青叶、白花蛇舌草均归肝经,两药配伍清热解毒,半枝莲与木槿花配伍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消肿,滑石与生甘草配伍为六一散,擅长利湿。因急性尿路感染好发于夏季,六一散利湿同时还可清解暑气。

随症加减:高热者加柴胡20g、炒黄苓15g清热泻火,解表退热;血尿明显者,可加芒麻根60g凉血止血;痛剧者可加象牙片、琥珀各2g,研末分2次吞服清心肾之火,利尿通淋,每多应手而获佳效。

“清淋合剂”这一清泄之方,在选药方面,避开了大量苦寒之品,使热毒清解,湿热下行,则诸恙解除。


02
医案举例


李某某,女,59岁,职员。

初诊:2004年9月12日。

患者既往体健,1周前劳累憋尿后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作,肉眼血尿呈浓茶色,腰酸腰痛如折,无头晕头痛,无恶寒发热,大便日行一次,质软,纳寐尚可,夜尿3~4次,舌质红,苔薄腻,脉细弦。

查尿常规:RBC(+)、WBC(+++)、隐血(++)、蛋白(―);尿培养示:大肠埃希菌。

辨证:属湿热下注膀胱,治当清热利湿,通淋止血。方选清淋合剂去大青叶、滑石,加凉血清利之小蓟、石韦、土茯苓。

处方:地榆20g,槐角20g,半枝莲20g,白花蛇舌草20g,木槿花10g,白茅根30g,土茯苓30g,石韦20g,小蓟15g,生甘草6g,芒麻根30go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二诊:2004年9月20日。

患者诉服药后,尿频、尿急、尿痛较前明显缓解,排尿无明显不适,尿色清,无夜尿。

复查尿常规:RBC(-)、WBC(-)、隐血(-)、蛋白(-),尿培养示:未见细菌生长。患者诸症已平,予以知柏地黄丸滋阴清热。随诊一年,未再复发。


"
迁延期淋证
   通利又需顾护气阴         
"


一般情况下,淋证起病骤急,症状明显,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影响正常生活,但预后良好,经过规范治疗,大部分患者可在1~2周痊愈。

但仍有小部分患者或由于早期讳疾忌医,抗拒服药;或没有得到规范足疗程治疗;或因不注意个人卫生,体质虚弱,正气亏虚等原因,导致淋证迁延不愈。

若该病症缠绵日久,每每遇劳、遇寒即发,则进入慢性期,即反复尿路感染,属于中医学“劳淋”的范畴,病性多属寒热错杂。


01
证治思路


由于女性的特殊生理结构(尿道短而粗)和绝经后雌激素降低的影响,劳淋的发病人群以老年女性为主,朱良春教授认为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是老年女性肾阴亏虚,膀胱湿热。

老年女性冲任二脉虚惫,大多肾气不足,抵御外邪能力下降,若单用清热利湿之法往往效果欠佳,且易伤正气。

因此,治疗时需结合患者特殊的生理特点和体质因素,通补并进。

虽然大多数古代医家对于劳淋的治法主张忌汗忌补,如《丹溪心法》中明确提出忌补观点,认为补法是治疗淋证的绝对禁忌。

但随着历代医家对劳淋的病机治法认识不断发展,朱良春教授认为,临床上不必被此约束。

如《景岳全书·淋浊》中就已提出,淋证的治疗需辨证:“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

因为忌汗忌补”主要是针对尿路感染急性期的实证而言问。而劳淋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加上患者大多正气亏虚,因此,治法上应因人制宜、因病制宜。

患者病程日久,湿困脾运,热势趋缓,但湿热滞留,若此时复加苦寒清燥之剂,易耗伤气阴,导致正气亏虚,无力祛邪外出,又加重湿热蕴遏。

《素问·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淋证迁延不愈,主要由于正虚邪恋,出现虚实夹杂之症,故不可如急性期一般,利尿通淋祛邪,妄投苦寒,宜甘淡通利,顾护气阴网。脾肾不足者,治宜补脾益肾;肝肾阴虚者,治应养血补肝,滋阴补肾;气虚血亏,津液乏源者,法应补养气血,增津益液。

在用药选择方面,朱教授常选用石韦、土茯苓、木槿花、鸭跖草、茬草、虎杖、滑石、车前草等淡渗通利之品,这些药性味平和,无耗气伤阴之弊,疗效可靠。

在淡渗利湿前提下,又可配伍生黄罠、太子参、山药、女贞子、生地黄、石斛益气养阴;淫羊薑、肉及蓉、蜂房、菟丝子、沙苑子补肾固本;阴虚内热者,加知母、黄柏;阳虚者加鹿角霜、附子、肉桂。

待患者症状缓解后,可辨证给予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补肾阴或调补肾阳冋”。


02
医案举例


宋某某,女,64岁,退休。

初诊:2001年3月20日。患者既往有慢性肾盂肾炎病史十余年。近8个月来,尿频时作时止,劳累及受凉后易发作,无尿急、尿痛、尿不尽等膀胱刺激征,尿色浑浊,无肉眼血尿,多次尿培养均阳性,药敏试验示多重耐药,发作时自行服用抗生素(具体不详)及三金片,效一般,遂至朱教授处求诊。

刻下:面白,面色虚浮,少气懒言,倦怠乏力,渴喜冷饮,尿稍频,排尿不畅,无尿痛尿不尽,纳食欠馨,低热时作。夜尿1~2次/d,大便尚调,夜寐尚安,舌红苔薄白,脉细小弦。

辨证:当属湿热留恋,气阴两伤,治当通利膀胱,渗湿泄热,补阴益气。

方拟朱教授经验方“清淋合剂”加减:土茯苓30g,木槿花15g,白花蛇舌草30g,蒲草30g,滑石10g,生甘草6g,猪苓10g,泽泻10g,女贞子10g,生地黄15g,黄罠15g,太子参15g,山药15g,石斛12g014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温服。

二诊:2001年4月10日。患者诉服药后,尿频较前明显好转,尿色转清,自觉乏力较前好转,无明显口干口渴,食欲较前明显好转,效不更方,原方继进。方中以淡渗通利之品为君药,佐以益气养阴之品。继服1个月,尿培养转阴。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
淋证后期
   补肾清利还需化瘀         
"

若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则进入淋证后期。

进入后期,患者发病特点为临床症状不典型,次数频繁,症状较轻,容易忽略造成误诊而延误治疗。


01
证治思路


与急性期相比,后期患者遇劳即发,以稍感尿频,排尿刺痛,稍感腰酸为主,大多数自行短期服用抗生素或中成药制剂症状即可缓解,但余邪蕴伏,伺机而动,一旦再次遇劳感邪,则立刻发作。

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患者因长期受本病困扰,多性格焦虑紧张,对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且这类患者多为复杂性尿路感染,其中又以慢性肾盂肾炎居多,可引起肾脏损伤,如不及时规范治疗,最终可导致肾衰竭。

朱良春教授认为,由于患者淋证迁延不愈,导致久病体虚,穷必及肾,最终致肾气虚弱,病性属虚实夹杂,以虚为主问。

《诸病源候论·诸淋候》云:“诸淋者,由肾虚膀胱热故也。”由此可知,肾虚是导致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基础病因冋。

此外,治疗淋证时,历代医家常选用苦寒渗利之品,若妄投苦寒或长期服用寒凉之药,则容易损伤肾气;进入现代,治疗尿路感染,西医常用抗生素口服或静脉注射,且需足疗程使用。

西医虽然可以迅速改善尿路刺激症状,但中医学认为,抗生素乃寒凉之品,淋证后期患者,若每次症状发作则使用抗生素治疗,则会使元气进一步亏损呵。

《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朱教授认为,正气亏虚是淋证发展至本阶段的重要病机。

随着疾病的发展,湿热之邪胶着黏腻,易耗伤正气,肾气不足,封藏失司,导致腰酸乏力,小便点滴不尽,过劳即发,时发时止;

湿邪耗伤阳气,热邪损伤气阴,阴损及阳,阴阳两虚,导致五心烦躁,体型偏瘦或神气怯弱,四肢冰冷,心烦怕冷等症闻;湿热蒸熬精液,小便出现如膏、如石、如沙状,难以排出,日久则浊瘀潴留,影响气血运行,导致气滞血瘀。

患者久病致虚,因虚致瘀,加之现代人大多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多有久坐、久卧、熬夜、饮食不节等不良生活习惯,或情志不畅、缺少运动,加重了血瘀之症。

故临床上常可见肾虚、湿浊、血瘀同时存在,互相夹杂,病势虽缓,但往往导致病情迁延难愈。

“治淋亦须治肾”,朱教授认为此阶段治疗大法应以益肾固摄为主,辅以泄浊化瘀,始能获效。

在用药选择上,朱教授常选用淫羊薑、肉茨蓉、蜂房、菟丝子,配伍生地黄、熟地黄、山药、女贞子、山茱萸益肾固本,阴阳并调,使益肾贯穿疾病治疗的始终。

对于病久反复发作者,佐以粉草蘇、慧或仁、茯苓、丹参、败酱草、赤芍、川茸泄浊化瘀。阴虚有热者,加知母、黄柏;阳虚者加鹿角霜、附子、肉桂。


02
医案举例


周某某,男,38岁,职员。

初诊:2006年12月7日。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如洗肉水样,小便频数,时感尿痛,小便点滴不尽,腰痛隐隐,遂至当地医院就诊。

查尿常规:白细胞(+++),隐血(++),诊断为尿路感染,予抗生素(具体不详)静脉滴注治疗后,尿频尿痛症状缓解,尿色转清。6年来患者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时发时止,遇劳则发,休息后稍缓解,遂至朱教授处求诊。

刻下:尿频时作,点滴不尽,无尿痛、尿急,无肉眼血尿,面色胱白,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困倦,少气懒言,神疲乏力,手足不温,畏冷喜热饮,大便澹稀,日行1~2次,纳食一般,食后腹胀,夜寐尚安。舌淡红,苔薄白微腻,舌边紫,舌下脉络深紫,脉沉细缓。证属脾肾两虚,瘀浊残留,治以补益脾肾,清利泄浊。

处方:黄罠30g,白术10g,淫羊薑15g,山药30g,沙苑子12g,粉草蘇15g,败酱草20g,桃仁10g,桑螺悄10g,蜂房10g,女贞子15g,山茱萸12g,慧或仁15g,茯苓15go14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温服。

二诊:2006年12月22日。患者服药后,尿频,小便淋漓症状明显改善,仍感腰背不适,稍活动后

即腰酸乏力,神疲萎软,舌淡红,苔薄白,舌边紫,脉沉细缓。患者经治疗,浊毒清解,正虚尚存,继予原方加菟丝子30g,丹参15g益肾固本。患者服用2个月后尿频、尿急、尿痛未再发作,腰酸乏力症状较前明显好转,纳谷馨,二便调,夜寐安和。随访1年,未再复发。


"
四、结语 
   不同时期对症施治       
"

淋证为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历代医家均对本病的病机治法有不同论述。

朱良春教授采用分期辨治的方法,急性期清热利湿凉血,迁延期清热通淋同时顾护气阴,后期补肾清利不忘化瘀,体现了《素问》“小大不利治其标,先小大不利而后生病者治其本”的辨证思路,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与学习。

论文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年第42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糖尿病遇上泌尿系感染?临床诊治掌握这几点,疗效显著!
​中医中药治疗前列腺
崔学教治疗尿频经验介绍
张亚强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证治规律研究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精讲三小便不利淋病证治
中医内科学讲稿肾系第二节 淋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