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颜德馨:内科急痛症】

颜德馨:治疗内科急症的临床经验

民间偏方奇效方大全 2022-12-07 20:00 发表于北京

一、急痛


1.疼痛病机:不通、不荣


疼痛是一种症状,它泛见于许多疾病,以病位分,可作三大类:


(1)躯体痛:包括皮肤、皮下结缔组织、肌肉、肌腱、关节,关节囊、滑膜、骨膜等损伤引起的疼痛。


(2)头痛: 有因颅内因素的脑膜刺激和颅内血管扩张,以及颅外因素的紧张性头痛与偏头痛。


(3)内脏痛: 有属胸壁、脑膜、心包膜、心肌、食道疾患引起的胸痛,有属腹壁、腹膜、腹腔内脏疾患所致的腹痛。


中医学辨痛一概以虚实两途分之,实性疼痛多由邪滞经络、脏腑,气血阻滞,病机为“不通则痛”。依据通则不痛的治疗原则,授予通利之剂如通下、疏达、活血、消滞、化瘀等法效果可靠。至于虚性疼痛,其病因与实住迥然有别,总其病机为 “不荣则痛”,主要由于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亏虚,致使经络四肢百骸、孔窍脏腑气管失于荣养充濡而引起。


就疼痛病程而言,有初、中、末三期,反映了正邪斗争、相互消长的特点。初期正盛邪轻,以郁结多见;中期正盛邪实,常以结、热、瘀三者相兼并转化为主;后期或邪退正复(痊愈),或正虚邪恋(转为慢性),或正虚邪陷出现厥、闭、脱等危象。

病位与层次是从两个方面来解释阴阳失调在病情表现上的轻重,病邪由表人里、由浅人深、由较浅层次向较深层次发展,随着病位向里转移,病情也随之加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洽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疼痛中正邪相争总要伤及机体的气血,故不考虑正虚是不客观的,只是应区分标本,孰为标实本虚,孰为标虚本实。


2.躯体急痛:治以温经逐邪


躯体急痛范围较大,常见病种有风湿热引起的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性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病,血栓闭塞住脉管炎,多发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狠疮,硬皮病等。《内经》里常是痛、痹不分,痹证除疼痛为基本特性外,还有酸楚、麻木、重若、活动障碍等系统症状,而临床所见躯体痛也确实有这些副症存在。归属问题实无争端之必要,参照痹证对躯体痛辨证沦治是一条可行的路子。

痹证虽有风、寒、湿三气杂至之说,但人体素质不同,感邪亦各有偏牲。故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治痹既不可偏执一端,亦不可主次不明。治痹不效之因,大半在于用药散杂,不能切中病机,论治要点在于“温经”和“逐邪”。凡见疼痛剧烈,遇寒更甚,局部不温,舌质不红者,为寒胜。轻者五积散,重则《金匮要略》乌头汤。痹之因于寒者固多,因于热者亦复不少,热痹可由素体阴虚,内有蕴热,与风湿相搏而成,也可由直接感受风湿热毒所致。


本型特点是热毒内壅关节,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痛不可触,口渴烦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象滑数。治当清热逐邪,凉血通脉,可用桂枝白虎汤合当归拈痛散。临床另有一种寒热错杂型,外有寒束,内有热积,寒热胶固,关节疼痛每致变形,草乌、石膏同用,佐以威灵仙、鬼箭羽、露蜂房、制乳没之类,或服龙马定痛丹。


湿毒之邪侵及关节,大筋软短,小筋驰长,拘急痰弱互见,四妙丸加萆薢、土茯苓、蚕沙、木瓜、桑枝、秦艽、防已、豨签草、海风藤、海桐皮、络石藤出人为方。痹证日久,邪踞络脉,瘀血阻滞,顽痹经年不愈,可用身痛逐瘀汤加黄酒,麝香为引导。


久病归肾,邪深至骨,精血内亏,身体羸弱,皮肤枯槁,疼痛掣骨,萎弱履艰,甚则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用石刻安肾丸主之。欢迎关注行之医话公众号 亦有痹证迁延损及营卫,血脉不荣,痛则恶寒汗出,面色萎黄,短气乏力,肌肉瘦削,食少便溏,脉多缓迟,常投当归芍药汤加桂枝、黄芪、苍术、千年健、五加皮、大枣、生姜。

 

痹痛本属正虚邪实之证,为便于临床治疗,分实证、虚证两大类。实痹以攻为主,拔寒宣痹、祛风利湿、逐邪通络;虚痹以养为本、温补营卫、温通肾督、柔和筋脉。倘于温经与逐邪之中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其效倍增。益气血贵乎流通,攻逐以活血为主持不免伤及正气;补益少化瘀辅佐难免碍滞枢机。用药过偏,徒增病机之偏,必不能使之归于条达和平。


3.胸痛心痛:复其气化

   

胸痛是否可以代之以胸痹,其论失妥。胸痛乃呼吸系统疾病,病变损害乃附膜所引起,常伴有咳嗽、气急、呼吸困难,与中医传统病名“结胸”、“悬饮”颇相似。胸痹则与循环系统的冠心病相类似,其症状有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胸满气塞不得卧,逆气呛心,故又名心痛。概念既明,治疗自有区别。


治干性胸膜炎,常取柴胡去半夏加爪蒌汤佐千金苇茎汤,颇有效验。咳嗽加杏仁、百部;气急加、桑皮。干性胸膜炎进一步发展,可变为渗出性胸膜炎,用十枣汤改丸,甘遂、芫花、大戟各等份为末,取1g,枣肉为丸,一日2 次,枣汤送服。得快利,糜粥将养,义取“治之以峻,行之以缓”,恐汤剂荡涤有过,损伤正元。


冠心病凡有典型的发作性心绞痛者,警惕心肌梗死。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和心前区,同时伴有气短及胸部紧闷和压榨感,烦躁不安,心慌。中医辨证血络痹阻,胸阳不宣。欢迎关注行之医话公众号 治宜先通后补,或通补兼施,即先标后本,或标本同治。通法收效较快,常设活血化瘀、通阳宣痹、芳香劫痰三法。有人持 “痛无补法”之论,不同意用补益药,按照 “虚则补之” 的原则,从理论和实践上讲,都是合理的。温通法不宜久用过用,恐耗心气心阴,尤其要考虑中老年气阴两虚的特点。


创制“养心汤”,方用:

党参15g,黄芪15g,葛根9g,

川芎9g,丹参15g,赤芍9g,

山楂30g,石菖蒲4.5g,决明子30g,

降香3g,三七粉、血竭粉各1.5g (和匀分2 次□服)。


此方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芳香破气,化瘀止痛。有些使用硝酸甘油不能绥解的病例,止痛效果来得快,消失也快,随止随发,致使心肌耗氧徒增,更加损伤心气、心阴。此方益气化瘀、扶正祛邪,经临床验证,缓解心绞痛迅速而且持久,实验室结果对恢复心肌功能也有较好的作用。


对胸痛、胸痹可取用“气化”达到止痛目的,止痛不在攻补之间,而在匀气荣血。用辛理气而毋破气,用柔润涩而毋滋腻,用宜通而毋拔苗肋长,方得气化之真诠,气化者,复其生生不息之机。


4.脘腹剧痛:法用开郁散结


脘腹为人体六腑所居之处,奇经交汇之所,气机升降之要冲,清浊泌别,出入转化,无不赖之于此。其特点宜和宜降,宜顺宜调,以流通为贵。急性脘腹疼痛诱因虽有寒、热、湿、虫、积、手术等不同,但总的病理机制缘于血泣脉急,经络闭阻不行,扰乱六腑降和顺调之功能,传导失常,气血乖违,升降逆乱,气机窒塞,浊拟营留,遂成不通则痛之候。


将脘腹疼痛辨证分类定为寒、热、虚、实、在气、在血六类。寒气客犯经脉稽迟拟涩而痛;热气留中则虽热胶固,闭塞不通而痛;虚则运转无力,推送乏能,气聚而痛;实者浊邪壅满,气急阻碍,积蓄而痛。初痛在气,久痛及于血络。


脏腑的病变不同,脘腹疼痛部位常能区分之,如脘胁痛责之肝胆,脘腹痛责之脾胃,脐周痛责之肠腑,右少腹痛病在阑门,两少腹痛牵及腰病在带脉,小腹结滞病在膀胱,满腹疼痛病涉三焦,痛而兼胀病在气,痛而腹不胀,为有血。腹痛的临床表现虽然复杂,把握病机特点“郁结”二字. 就可执简驭繁,治之有据。

   

胃脘痛属肝郁气滞者临床最多见,长期情怀不畅,忧思郁结,肝气不得疏泄,气机呆顿,借助木能疏土,喜以丹参饮、百合汤、金铃子散三方合剂,重用白芍,参以九香虫、醋灵脂、白螺丝壳投之辄效。

   

胆囊炎、胆石症属肝胆失疏,气血阻滞,可用“利胆丸”:

半夏9g ,陈皮g,神曲9g,

山楂9g,谷、麦芽各9g,莱菔子9g,

莪术9g,生大黄4.5g,共研细未以茵陈16g、皂角刺9g,汤泛丸。每5g,一日两次,开水送服。

具健脾和胃、疏肝利胆、软坚散结之功,此方用于胆囊术后,且有预防结石再生作用。

   

急性胰腺炎,死亡率较高,以其气滞、食积、湿蕴、热结、血瘀、腑闭,使人很快进人中毒性休克。可用“净膝汤”:

柴胡9g,黄芩9g,姜半夏9g,

白芍15g,生大黄9g,地丁草g,

芒硝g,川朴g,黄连3g,

木香9g,延胡索9g。

临床抢救已积累经验。


另外,活用王清任膈下逐瘀汤和少腹逐瘀汤,常能拔除沉珂故疾。膈下逐瘀汤理气化瘀,其止痛效果布及病种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胃憩室,胃息肉,十二指肠壅积症,胃肠部肿瘤,肠粘连,不全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等;少腹逐瘀汤温寒化瘀,用于治疗术后腹痛,痛经,盆腔炎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渡舟治疗肢体疼痛的经验
颜德馨:治疗内科急症的临床经验
黄进业教授:大肠癌的病因病机
郁厥的分类及证治
跟着叶天士学习“通络法”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97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