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翘荷汤:燥气化火清窍不利,耳鸣目赤龈胀咽痛】

【药物组成】薄荷一钱五分,连翘一钱五分,生甘草一钱,黑栀皮(栀子替代)一钱五分,桔梗二钱,绿豆皮(夏枯草替代)二钱。

【煎服方法与服用宜忌】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日服二剂,重者日三服。服用本方时,应忌饮食辛辣,因本方本为治燥方,饮食辛辣易助燥化火,不利药效发挥。

【主治病证】燥气化火,清窍不利,耳鸣目赤,龈胀咽痛者

【方歌】翘荷汤方草梗齐,黑栀绿豆取干皮,缘为燥火伤清窍,症见龈咽耳目疾

【方证源流】

《温病条辨》卷一,主治燥气化火,清窍不利者。
吴氏注云“清窍不利者,如耳鸣目赤,龈胀咽痛之类”。吴氏称此方为“辛凉法”。
原条文谓:“燥气化火,清窍不利者,翘荷汤主之。”
吴氏自注云:“清窍不利,如耳鸣目赤,龈胀咽痛之类。”
吴氏采集叶桂《临证指南医案●燥》中“某,燥火上郁,龈肿咽痛。当辛凉清上。薄荷梗、连翘壳、生甘草、黑栀皮、桔梗、绿豆皮”,故拟翘荷汤以解之。秋燥是感受燥热之邪所引起的外感热病。本方证燥邪化火,治法不同于单纯的治火,大用苦寒之品以泻火;亦不同于单纯治燥,单以濡润之品。由于其病位在上,病势轻浅,亦需轻清宣透,使邪气得以外解。然其透邪之法又不同于风热表证之发表疏散,而应轻清宣透,使邪去而不伤津,润燥而不碍邪。翘荷汤即是根据燥邪这些特点组成的,取辛凉甘润之法。“
翘荷汤者,亦清上焦气分之燥热也。”
翘荷汤的拟方符合温燥的治疗原则: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本方证同桑杏汤证同属治温燥之方药,同治上焦气分,但药随证变,圆活变通。
桑杏汤偏治温燥伤肺,临床以肺卫症状为主。
翘荷汤偏治燥气化火,清窍不利,临床以耳鸣、目赤、咽痛等症为主。

【方义阐释】

薄荷辛凉宣泄,芳香通窍,善行头面,能清头面,疗口齿,利咽喉;
连翘气味虽苦寒,但其性升浮,有清热逐风、泻火解毒之功,专清上焦之热邪,善治头面之火疾;
薄荷、连翘相辅相成,共奏轻清宣透、清解上焦燥热之功;
栀子皮亦能清上焦燥热,同时配合绿豆衣助连翘、薄荷清解燥火;
桔梗宣利肺气,宣通上窍,配合甘草宣肺利咽;
绿豆皮味甘性寒,与连翘、栀子皮合用,能清热泻火解毒。
诸药同用,内清外透,则燥热得清,诸症亦解。燥热在上,非轻不举,最忌苦寒之品。本方为辛凉泻火之轻剂,其基本特点是:治燥而不在于重润,治热又非苦寒直折,透邪又不重在发表。此既符合“治上焦如羽”之大旨,又符合祛邪而不伤津,清热而不伤气的原则,故为燥干清窍的主方。

【临床应用】临床上应用时,多根据具体症状灵活加减,随证化裁。

若症见耳鸣明显者,属少阳胆经之经气不利,可加羚羊角、苦丁茶以清肝胆之热;
若目赤明显者,乃燥热犯于足厥阴肝经,可加鲜菊花、苦丁茶、夏枯草以清肝热;
若咽痛明显者,属肺卫之热上扰,可加牛蒡子、黄芩以清肺胃而利咽喉。

过敏性鼻炎鼻塞流涕者,加谷精草、青葙子、密蒙花、辛夷、木贼等;
头痛者,加蔓荆子、白蒺黎等;
牙龈肿痛,或口唇起疱疹者,加升麻、生石膏,或大黄等。

何廉臣《重订广温热论●验方》还载有:
加味翘荷汤,加炒牛蒡子钱半,蝉蜕十只,苇茎一钱,老紫草钱半。作为辛凉开达,透营泄卫剂,用于伏邪从营分而发,欲转气分而解之证。这是何氏对翘荷汤临床应用的重要发展,用来治疗咽喉肿痛,皮肤发斑、发疹等病证,有良好的疗效。

目前临床上已经很少用栀子皮、绿豆皮这两味药可以用栀子、夏枯草代替

【医案精选】

案一:小儿外感高热

李某,男,3岁,于2002年4月13日初诊。

其母代诉:发热1天,咳嗽,纳少,腹胀,大便1日未行,舌红苔腻微黄。体温39,2℃。血常规:白细胞10.2×109/L,中性粒细胞0.68,淋巴细胞0.32。(公众号:经方世界)

证属外感风热,食滞内停。

治宜疏风清热,消食导滞,方选翘荷汤加味。处方:

连翘10g,薄荷(后下)5g,橘红6g,焦山栀、杏仁、焦山楂、焦六曲、生大黄(后下)各10g。1剂水煎两次,浓煎成200mL。

少量分次频服。药后解稀大便3次,热退,体温36.8℃,腹胀消,咳嗽减,饮食增。前方去生大黄、焦山栀,继服1剂。调理而愈。

按:方中连翘、薄荷疏解风热,山栀清泄三焦之火,大黄荡涤积热于中。全方乃于扬荡之中,寓有釜底抽薪之意。据现代药理研究,连翘对流感病枣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山栀、大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有显著的抗菌作用,且能抑制体温中枢而退热。薄荷能促进汗腺分泌,有发汗散热作用。诸药合用,有较强的消炎退热之效能。故能收到立竿见影效果。

【秦亮,翘荷汤治疗小儿外感高热154例,四川中医,2002,20(12)】

案二:干燥综合征

辛某,女,42岁,2009年11月17日初诊。

症见口干眼干1月

余,伴发热1周。2009年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体检测及唇腺活检明确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近日无明显诱因反复发热,西医院建议加用强的松口服,患者改往中医院求治。现症见发热,体温37.5℃~38℃,微恶风寒,略感口渴,咽干咽痛,大便干,牙龈肿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用吴鞠通《温病条辨》翘荷汤加减。处方:

生石膏30g,蒲公英20g,牛蒡子、板蓝根各15g,连翘、桔梗各12g,薄荷、栀子、荆芥、淡竹叶各10g,大黄(后下)6g,甘草8g。

1天1剂,水煎服,7天为1疗程。用药1周后,发热缓解,体温正常,原方续服1周后自行停药,3月后随访未再出现发热等症。

按:此案病人口干眼干1月余,咽干咽痛,大便干,牙龈肿痛,表现为清窍不利,证属上焦气热化火,上扰清窍,符合翘荷汤“燥气化火,清窍不利,耳鸣目赤,龈胀咽痛”证治,故处方翘荷汤加减。方中连翘、蒲公英、板蓝根均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薄荷、荆芥具有辛凉轻散解毒之功,荆芥虽为辛温之品,但其温而不燥,正好与辛凉解毒药配合使用,从而提高解毒功效;竹叶、栀子辛凉清热利水,使邪热从小便而解;大黄通泻里热,使邪热从大便而出;生石膏清热降火;桔梗、牛蒡子、甘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散结。该方具有疏风清热、利咽消肿:通泄里热之功效。

【余春童,安荣,魏冬梅,等,翘荷汤治疗早期干燥综合征体会,陕西中医,2011,32(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翘荷汤专灭五官冒火
热在胸膈的凉膈散,到防风通圣散
【学术探讨】看吴鞠通如何运用栀子豉汤
医案094回│秋高气爽的天气,你却咽喉不太舒服了?
五官冒火?来碗“翘荷汤”!
熊继柏丨小儿口疮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