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筋痹 静脉曲张:4方】

原创 医者悬壶 杏林奇谭 2023-03-20 10:18 发表于北京

静脉曲张症状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先天性血管壁膜比较薄弱或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是血管突出皮肤表面的症状(表层血管像蚯蚓一样曲张,明显凸出皮肤曲张呈团状或结节状),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

静脉曲张在中医学中属于痹症——筋痹的范畴,《素问·痹论》概括为以筋的症状为主的痹证,《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少阳有余,病筋痹,胁满。”《素问·长刺节论》:“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圣济总录》卷二十:“《内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又曰:以春遇此者为筋痹。其状拘急,屈而不伸是也。”治以疏筋养血结合祛邪法,方用羚羊角散天麻汤等。

筋痹一名,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而且对其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及治疗原则有较系统的阐述。在以后的中医典籍中都有相关的记载,如:《中藏经》、《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圣济总录》及《普济本事方》等医著在治疗方药上有所补充,而没有独立研究。结合临床来看,筋痹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病,所以凡筋脉痹阻,以屈而不伸、筋挛节痛为主症者,均应属本病。

中医学把筋痹发病原因概括为这几个方面:

肝肾亏虚 
素体肝肾不足或房事不节,耗损肾精,精不生血,肝肾亏虚则筋脉失养,加以劳作过度,劳伤筋脉,发为本病;

寒湿凝滞
外感寒湿或嗜食生冷或房事后忍受寒湿,凝滞肝脉,脉络失和,筋脉失养而致本病;

湿热淤阻 
素体湿热或嗜食肥甘,酿生湿热,湿热淤阻于肝脉
,脉络失和发为本病;

血瘀阻络
情志失和,肝气郁滞,气滞而淤血,淤血阻滞经脉或强力举重,长途跋涉或外伤致使经脉受损,肝络淤滞发为本病; 

气虚下陷
素体虚弱,气虚
不足或饮食不当,损伤脾胃,脾胃气虚,无以运血失于提摄而发本病。

而且本病多在春季发病,发病年龄以中老年居多,其症状为:筋急拘挛,抽掣疼痛,关节屈伸不利,腰背强直,步履艰难;或肢体、脊背沿经络走行方向出现疼痛、抽筋等症状;胁满叹息,或兼口苦、咽干、面色灰垢或萎黄等舌淡黯,脉弦。

那该如何治疗呢,讲到这里给大家提醒一下一定要辨证施治,

若证见患肢抽掣疼痛,酸胀沉重,抬举困难,遇阴雨天加剧,得暖则舒,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或弦。以患肢掣痛,酸胀沉困,抬举困难,则为寒湿阻滞之证
治法当以
温经散寒、祛湿舒筋通络,
可用独活散加减。
组方:羌活10g克、独活15g克、粉防己10克 、木瓜10克、薏苡仁10克、川草乌各5克(先煎)  川桂枝9克、炙麻黄6克、五加皮9克、伸筋草15克、桑枝10克、炙甘草10克。本方以独活为君药,祛风除湿;配粉防己、羌活、薏苡仁以增加祛风利湿之功;川乌、草乌、麻黄、桂枝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五加皮、木瓜、伸筋草、桑枝舒筋祛湿。诸药同用,温经散寒,祛湿舒筋通络。
若患肢拘挛不伸加赤芍15克;
疼痛难忍,舌质淡紫加乳香9克、没药9克、土鳖虫9克。

若证见:肢体沿经脉走行方向掣痛胀痛或灼痛,遇热痛甚,伴见胸胁苦满、口苦咽干、面色灰垢或萎黄,舌红,苔黄厚腻,脉濡数。以肢体掣痛、胀痛、灼痛,遇热痛甚,口苦咽干,则为湿热蕴结证,
治法当以清热利湿、舒筋活络为主,
可选宣痹汤加减。
组方:防己15克、杏仁10克、滑石15克、连翘10克、山栀10克、薏苡仁15克、半夏10 、晚蚕沙l0克、赤小豆10克、伸筋草20克、甘草6克。
热甚可酌加黄柏12克、苍术12克。
方中防己、杏仁,滑石、薏苡仁、半夏利湿宣痹,连翘、山栀、赤小豆清热祛湿,伸筋草舒筋通络,甘草调和诸药。

若为瘀血痹阻证,可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若为肝肾亏虚证,可用老寒腿方加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筋痹与肝痹
一人一病一方,中医治骨病经验总结,建议收藏后再看
补肾通络汤肝肾亏虚型股骨头坏死
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中医临床论治有独到之处,不一定非要手术
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关节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