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要略》杏子汤-虚胀虚肿】

伤寒论失传千年的“杏子汤”,被找到了

原创 鸡哥@dagongji.cn 鸡哥学经方 2024-06-07 17:13 四川

1、《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2、《伤寒杂病论》涪陵古本: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风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杏子汤方
杏子、苏子 各一升,半夏一两(洗),生姜、桂枝 各四两,麦门冬、人参、橘皮、白前 各三两。
上九味,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

3、《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水之为病,其脉沉小者,属少阴为石水;沉迟者,属少阴为正水;浮而恶风者,为风水,属太阳;浮而不恶风者,为皮水,属太阳,虚肿者属气分。发其汗即已,脉沉者,麻黄附子甘草汤主之;脉浮者,麻黄加术汤主之。

4、“水之为病,其脉沉小者,属少阴为石水;沉迟者,属少阴为正水;浮而恶风者,为风水,属太阳;浮而不恶风者,为皮水,属太阳,虚肿者属气分。发其汗即已,脉沉者,麻黄附子甘草汤主之;脉浮者,麻黄加术汤主之;虚肿者,杏子汤主之。”
杏子汤方
杏子、苏子 各一升,半夏一两(洗),生姜、桂枝 各四两,麦门冬、人参、橘皮、白前 各三两。
上九味,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

《金匮要略》里有一条文: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

其中提到名为“杏子汤”的经方,由于方缺,千年来众说纷纭。有人猜测是单味杏仁组成,也有人认为是麻杏甘石汤,或是麻杏薏甘汤,或是由麻黄、杏仁、甘草三味组成。

好在近代伤寒论有多个古本现世,恰好能够互参甚至补上缺文。我们来看看涪陵古本伤寒论这一条是如何描述的: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风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伤寒杂病论》涪陵古本

涪陵古本与宋本仅有小差异,最大的不同是,涪陵古本的“杏子汤”有完整药方:

杏子汤方

杏子、苏子 各一升,半夏一两(洗),生姜、桂枝 各四两,麦门冬、人参、橘皮、白前 各三两

上九味,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

《伤寒杂病论》涪陵古本

其中依然存在疑点,暂时按下不表。我们再看看桂林古本伤寒论这一条是如何描述的: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者,属少阴为石水;沉迟者,属少阴为正水;浮而恶风者,为风水,属太阳;浮而不恶风者,为皮水,属太阳,虚肿者属气分。发其汗即已,脉沉者,麻黄附子甘草汤主之;脉浮者,麻黄加术汤主之。
《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

桂本概念最完善、语句最通顺,但桂本并没有提到“杏子汤”,而使用了“麻黄加术汤”(即麻黄汤加白术),这也能呼应前句“发其汗即已”的治法原则,看起来合情合理。(其实水病发汗法也有其他条文提到,如:“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

这时,再来探究最大的疑点:“杏子汤”真的符合“发其汗即已”的治法吗?——我认为,不完全符合。

理由如下:

我们看看杏子汤的组成,杏子、苏子、半夏、生姜、麦门冬、橘皮、白前乃至桂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降逆;除了麦门冬和桂枝外,其他药味明显具有除胀、行气的药性(从组成来看还可治疗某些情况下的咳逆)

至此可以发现,“杏子汤”降逆、除胀、行气力大,而发汗力小(有生姜、桂枝各四两,并无麻黄),能对应宋本“虚胀者为气”、也能对应涪陵古本“虚胀者属风水”、还能对应桂林古本“虚肿者属气分”的描述,却并不十分契合“发其汗即已”的治法。因此,杏子汤很可能原本主治的就是虚胀或虚肿,而并非水肿(宋本和涪古本这一条文大概率错简或传抄中出错甚至撰写时即出错,也难怪历史上许多医家都把杏子汤往发汗的方向去猜)

宋本、涪陵古本的条文存在错漏还有个证据,就是自相矛盾或画蛇添足。既然条文首句讲“水之为病”,后句却又说“浮者为风,无水”,那何必提“浮者”呢?反观桂本条文的前后逻辑都一致:“...浮而恶风者,为风水...;浮而不恶风者,为皮水...虚肿者属气分”,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要把明明不是水病的虚胀或虚肿写到条文里——因为它与皮水很像

但我认为桂本条文仍然不够完美,因为从条文本身来看,已经能证明“虚肿者属气分”不是水病,并不适合麻黄加术汤,桂本的条文却缺少针对虚肿的处方

何为“虚肿”?桂本条文只简单说与皮水相似“(脉)浮而不恶风”,但参考伤寒论这一条文“…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亦曰风水”来看,个人推测“按其手足上,陷而起者”当为虚肿,因其病属气分,所以并不凹陷。

综上,那么此处条文的虚肿究竟该用什么方呢?——我认为,当然是宋本和涪古本提到的“杏子汤”了。

若如此,这一段条文最完整、最合理的表述或许是这样的: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者,属少阴为石水;沉迟者,属少阴为正水;浮而恶风者,为风水,属太阳;浮而不恶风者,为皮水,属太阳,虚肿者属气分。发其汗即已,脉沉者,麻黄附子甘草汤主之;脉浮者,麻黄加术汤主之;虚肿者,杏子汤主之。”

杏子汤方
杏子、苏子 各一升,半夏一两(洗),生姜、桂枝 各四两,麦门冬、人参、橘皮、白前 各三两
上九味,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

补充:虽说上述条文有出方,但更像一个治疗原则,如果有更具体的脉证,则应当优先采用相应的治法。针对水病,伤寒论还有更多更详细的脉证描述,例如:“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这里就明确不适合麻黄加术汤了。

《伤寒田曾流传习录》有个医案,大意是某人双手双眼乃至腹部都胀满,按压无凹陷,脉动滑,后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而愈。或许可作为“虚肿”的一个参考案例。也由此可见,虚肿也可能有其他脉证表现,并且若从病机论治,可选用的经方还有很多。

至于为什么桂本会缺失杏子汤呢?其实不单此处,桂本还有许多可能缺失的条文。对此我已经有一些初步的推测,咱们以后再聊。

以上,个人观点,抛砖引玉,欢迎各位同道探讨。一切请以实际临床效果为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冠杰讲康平本伤寒论》之第六十三条
伤寒33:为什么我认为《金匮要略》中的杏子汤是指大青龙汤?
【学伤寒】条文第232条
远怀说伤寒(32)——条文卌二、三、四
《伤寒论》每日一条文
归纳经方桂枝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