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六经证治总纲】

六经证治:总纲

    原文: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7)

    [词解]

    ①病:疾病。这里主要指外感病。

    ②发:产生、根源的意思。

    [提要]辨外感病阴阳两大证型的总纲。

    [分析]弄清这一条,需要回答两个问题:

   1.为什么要辨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这是认识疾病的前提。对外感病来说,也同其它疾病一样,首先要辨明阴阳,这是治病求本的重要所在。“阴阳错识,一错全错;辨明阴阳,成竹在胸”,就是这个道理。

    2.怎样辨阴阳?

    (1)“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揭示了阳证(三阳证)的共同特点。这里要抓住发热这个关键。三阳证都有发热,如太阳的发热恶寒,少阳的往来寒热,阳明的但热不寒。由于三阳证皆有发热,故统属阳的范畴。

    三阳证之所以都有发热,这是由该阶段的病性所决定的。三阳为病,邪气较盛,正气相对未虚,正邪交争比较激烈,故出现发热症状。可见,发热是正气抗邪的表现,是机体处于积极状态的反应。《内经》概括为“邪气盛则实”,“实则泻之”,故三阳病的治疗以驱邪为主。

    (2)“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揭示了阴证(三阴证)的共同特点。这里要抓住恶寒这个关键。三阴证都有恶寒,如太阴的脾胃虚寒,少阴的全身虚寒,厥阴的寒热错杂。由于三阴证皆有恶寒,故统属阴的范畴。

    三阴证之所以都有恶寒,是由三阴阶段的病性所决定的。三阴为病,阴邪较盛,正气已虚,正气无力与邪相争,此时机体处于消极状态,故无热恶寒。《内经》概括为“精气夺则虚”, “虚则补之”,故三阴病的治疗以扶正为主。

    历代医家对本条阴阳所指的认识颇不一致。有指寒热,有指风寒之邪和营卫,有指太阳和少阴,有指阴经和阳经等。我们认为,既然本条是总纲,就有指导整个六经辨证的意义。也就是说,把六经高度概括为阴阳两大类,做为辨证的纲领。只有分清阴阳,才能抓住本质,做到执简驭繁。从这个意义上讲,指阴经和阳经是可取的。

    原文: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11)

    [词解]

    ①欲:需要。

    ②皮肤:指表浅,在外。

    ③骨髓:指深层,在内。

    [提要]从病人的喜恶,辨寒热真假。

    [分析]这一条要回答两个问题:

    1.为什么要辨寒热真假?

    临床上对证象一致的疾病是不难辨别的,但在病情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往往证象不一,出现一些假象,这时如果草率从事,常常被假象所蒙蔽,造成治疗上的错误。因此,仲景列此条,旨在告诫后人,要正确处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要注意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这样,才能辨证正确,治疗无误。如果说“阴阳错识,一错全错”的话,那么,“真假判谬”,则“祸不旋踵”。所以,辨别寒热真假是非常重要的。

    2.怎样辨寒热真假?

    (1)真寒假热:“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这里身大热是假象,欲得近衣是本质。这是由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虚阳浮越)所致。临床上要注意参考舌、脉及其它征象。真寒假热,由于真寒是本质,故舌多胖嫩或滑润,脉多浮取有余、沉取不足,并有小便清长等。

    (2)真热假寒:“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这里身大寒是假象,不欲近衣是本质。这是由于阳盛于内,格阴于外所致。真热假寒,由于真热是本质,故舌多红绛或刺裂,脉浮取紧数、沉取坚实,并有小便短赤等。

    程郊倩曰:“寒热之在皮肤者,属表属假;寒热之在骨髓者,属本属真,本真不可得见,而标假易惑,故直从欲与不欲处断之。”大凡在表的寒热现象易假易惑,在内的寒热每多真情。本条根据病人的喜恶,为辨寒热真假提供了宝贵经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聚类法(一)
《伤寒论》聚类法:查色按脉,先别阴阳
必看的一篇中医文章
一、伤寒三阳三阴的八纲辨证《伤寒论》六经...
六经病总纲
《伤寒六经定法》+《六经定法》之舒驰远片断+伤寒六经代表方总述+三阳三阴病之代表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