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着《景华要方》学习中医临床(七)小儿厌食症方】

厌食症概述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间见食不食,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种常见病症。主要原因是由于饮食喂养不当,因家长溺爱孩子,乱投食物,或过度给予营养食品,导致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厌食患儿一般精神状态较正常,病程长者,亦出现面色少华、头发干枯、形体消瘦、多汗、腹软无积、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等症状。本病多以1~6岁为多见。

早在《黄帝内经》中指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宋代《小药证直诀》说:“脾胃不知,不能食乳,致肌瘦。亦因大病,或吐泻后,脾胃尚弱,不能传化谷气也。”

《幼幼新书・乳食不下第十》“脾脏也,胃府也,脾胃二气合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又《肌肤赢瘦第十二》:“儿赢瘦不生肌肤,皆脾胃不和,不能饮食,故气血衰弱,不荣肌肤……”

在小儿时期“脾常不足”,饮食不能自调,食物不能自理,最易导致脾失健运、胃不思纳、脾胃不和的厌食症。脾与胃互为表里,脾主运化,输布营养精微,升清降浊,为气血生化之源,以供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营养。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传于小肠,分清泌浊。胃与脾各有所主,而彼此互为影响。脾为阴土,喜燥恶湿,得阳则运。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以阴为用。故饮食失调,必伤脾胃,胃阴伤则不思进食,脾阳伤则运化失职。初则纳呆,病程长者,则出现面色少华、形体消瘦、头发干枯、多汗等诸症。

小儿厌食症,调节饮食是预防治疗其病的重要措施。治疗中要纠正偏食习惯,禁止小儿饭前吃零食和糖果。小儿饮食要定时定量,建立规律性、科学性的生活习惯。患病后要及时治疗,除药物治疗外,并遵循“胃以喜为补”的原则,从患儿喜爱的食物来诱导开胃,待其食欲增进后,再按需补给,进行调理。

方:纳食散

组成:焦山楂10g,炒麦芽10g,炒谷芽10g,鸡内金30g,党参15g,炒白术6g,炒山药20g,石斛10g,炒菜菔子30g。

用法:上药研细末,1日3次,每次5g配1g红糖,1个月为一疗程或药末分次蒸入馒头中给患儿吃,药食同疗。

功效:益气健脾,行滞和中。

主治:纳呆,小儿厌食、拒食,小儿较长时间见食不贪,不思饮食,喂食拒之,甚至恶闻食味,食少饮多,形体消瘦,腹软无积,大便干燥,小便黄赤,面色不华,多汗,头发干枯等。舌质红,苔微黄或剥脱,脉细弱,指纹淡。但无其他病症。

按语:小儿厌食症,中医叫“纳呆”,是儿科常见之病,多是暂时性疾病。因家长溺爱,乱投食物,伤及脾胃,或因过早断乳,或平时喂养不当,饥饿无度,或有偏食习惯,或进食不定时,生活不规律,因小儿脏腑娇嫩,脾气不足,胃气虚弱,导致脾胃失和,胃不思纳,脾不运化之厌食症。小儿为稚阳之体,生长旺盛,正确治疗则可“一拨则灵”。但需要较长时间耐心调养,巩固治疗。

注意事项:①小儿厌食症与其他病症引起的食欲不振应严格区别,避免延误患儿病情。②注意调节饮食,饮食宜多样化。③要纠正饮食不良习惯。④不要吃生冷瓜果及过油腻的食物,避免加重患儿病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罗笑容老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介绍
孩子长期没食欲、吃不下饭,脾胃不好,小儿推拿可以解决
小儿厌食怎么办 中医专家有答案
中医辨治小儿厌食症体会
小儿厌食症的治疗
治小儿厌食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