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哮病】

哮病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痉挛所致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患病时喉中哮鸣有声,气粗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西医学中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或其他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所致的哮病可按本病辨证施治。诊断依据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发绀。

2、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

3、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4、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音。

5、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痰液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

6、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体征。

鉴别要点

哮病与喘病的鉴别,“哮以声响名”,哮为喉中有哮鸣音,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喘指气息言”,喘为呼吸急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一般而言,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虚实:本病属邪实正虚,发作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并可从病程新久及全身症状辨别虚实。a.实证:多为新病,喘哮气粗声高,呼吸深长,呼出为快,脉象有力,体质不虚。b.虚证:多为久病,喘哮气怯声低,呼吸短促难续,吸气不利,脉沉细或细数,体质虚弱。

(2)辨寒热:在分清虚实的基础上,实证需辨寒痰、热痰以及有无表证的不同。a.寒痰证:内外皆寒,谓之冷哮。除有实证的表现外,多伴胸膈满闷,咳痰稀白,面色晦滞,或有恶寒、发热、身痛等表证,苔白滑,脉浮紧。b.热痰证:痰火壅盛,谓之热哮。除有实证的表现外,常伴有胸膈烦闷,呛咳阵作,痰黄黏稠,面红或伴发热、心烦、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辨脏腑:虚证有肺虚、脾虚、肾虚之异。肺气虚者,证见自汗畏风,少气乏力;脾气虚者,证见食少便溏,痰多;肾气虚者,证见腰酸耳鸣,动则喘之。此外,还应审其阴阳气血之偏虚,详细辨别,分清主次。

2、治疗原则哮证的治疗原则当根据“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原则,发作期以豁痰利气祛邪为主,缓解期以扶正固本为主,正虚邪实者,当标本兼顾。

3、分证论治

(1)发作期

a.冷哮

【证候】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咳吐不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药用射干10g,麻黄9g,细辛3g,紫菀、款冬花、半夏各10g,五味子、生姜、大枣各6g。

b.热哮

【证候】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咳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不恶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定喘汤加减。药用白果10g,麻黄9g,桑白皮15g,款冬花、半夏、杏仁、苏子、黄芩各10g,甘草6g。

(2)缓解期

a.肺虚证

【证候】自汗,怕风,常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发前打喷嚏,鼻塞流涕,气短声低,或喉中常有轻度哮鸣音,咳痰清稀色白,面色无华,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

【治法】补肺固卫。

【方药】玉屏风散加减。药用黄芪15g,防风6g,白术、党参、茯苓各10g,甘草6g。

b.脾虚证

【证候】平素食少脘痞,痰多,大便不实,或食油腻易腹泻,往往因饮食失当而诱发,肢懒倦怠,气短不足以息,语言无力,舌苔薄腻或白滑,舌质淡,脉细数。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药用党参、白术、半夏各10g,茯苓15g,甘草、陈皮各6g。

c.肾虚证

【证候】平素短气息促,动则尤甚,吸气不利,心慌,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劳累后喘哮易发。或畏寒,肢冷,自汗,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嫩,脉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粘手,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肾摄纳。

【方药】偏于肾阳虚者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药用桂枝、附子各6g,熟地黄、山药各15g,山萸肉、茯苓、丹皮各10g,泽泻6g。偏于肾阴虚者用七味都气丸加减。药用熟地黄、山药各15g,山萸肉、丹皮各10g,泽泻6g,五味子10g。

4、针灸疗法

(1)发作期:取穴定喘、天突、内关、膻中、鱼际。冷哮加列缺、风门,热哮加丰隆、大椎、合谷、孔最。咳痰多加孔最、丰隆。每次选2到3个腧穴,重刺激,留针30分钟,每隔5到10分钟捻针1次,每日或隔日1次。

(2)缓解期:取穴大椎、肺俞、足三里。肾虚加肾俞、关元;脾虚加脾俞、中脘。每次选2到3个穴,用轻刺激,可加灸,隔日治疗1次。在发作前的季节施针。

(3)耳针:发作期取定喘、内分泌、皮质下,缓解期可加脾、肾等,均用王不留行籽外贴耳压穴。

5、敷贴法

(1)白芥子敷贴法:白芥子、细辛各21g,延胡索、甘遂各12g,人工麝香10到15g,均研细末,用姜汁调和,做成小薄圆饼状外贴。夏三伏季节中,分3次敷贴肺俞、膏肓、大椎等穴,约1到2小时去之,10天敷1次。

(2)三健膏:天雄、川乌、附子、桂心、官桂、桂枝、细辛、川椒、干姜各等份,麻油调熬,加黄丹收膏,摊贴肝俞,3天1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总论第二章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
中医术语的中英文参考对照
好医生最新电子书(中西医部分)——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肺病
中医内科学背诵版表格
2018中医内科学重点精华汇总,帮你抓分!(上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