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49年,小战士指着报纸:这是我父亲!连长:别闹!这是兵团司令

1949年,在叶剑英、陈赓以及邓华的指挥下,广东成功解放,接下来就是与白崇禧算总账的时候了。

为了将这一好消息告诉全国人民,也为了增加解放军的影响力,达到震慑敌人的效果,毛主席亲自下令:

“多报道一下广东解放这件事,要让全国人民一起开心开心。”

不久之后,印着叶剑英、陈赓、邓华三人照片的报纸发往全国各地,也发到了解放军战士手中。

当时我军有组织战士们学习的传统,恰巧四野第12兵团46军没有作战任务,许多战士们都在阅读广东解放的报纸,希望从中学习一些作战经验。

邓贤诗正是其中一员。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看到报纸上的照片后神色大变。

再仔细看了一会儿后竟然双眼通红,时而认真阅读报纸上的内容,时而从兜里掏出一张照片看两眼。

“像,真的太像了,和母亲给我的照片简直一模一样。”

“不对呀,名字为什么会多一个字呢?”

“爸爸,是你吗?”

看到邓贤诗的状态,连长赶紧过来询问,结果却听到这位孤儿战士说照片上的邓华是自己的父亲。

“你是不是最近太累了,想念自己的父母了?这是15兵团的司令邓华,怎么可能是你的父亲,再说你可是一个孤儿呀。”

可一看到邓贤诗与邓华有些相似的面孔,连长心里又有些迟疑了:邓华不会真是他的父亲吧?

萧劲光与詹才芳亲自审查

邓贤诗已经与父亲分别22年,可他只有一个名字和一张照片。

既不知道父亲的部队番号,也不知道父亲的职务,一直都以为父亲牺牲了。

可一看到报纸上邓华的照片,邓贤诗确定这就是自己的父亲邓多华。

好不容易有了父亲的消息,邓贤诗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丝希望。即便这个人不是自己的父亲,邓贤诗也要趁着这个机会询问一下关于父亲的事情。

“连长,我没骗你,我父亲叫邓多华,母亲叫做邱青娥。”

“我刚出生不久父亲就参加革命,这么多年只通过书信联系过。”

“我一直以为父亲牺牲了,所以才说自己是孤儿。”

看着连长已经有些相信自己,邓贤诗赶紧拿出父亲的照片,“这张照片是母亲留给我的,我一直带在身边当作纪念。”

连长接过邓贤诗递过来的照片,又从桌子上拿起一张报纸进行比对,虽然报纸上的邓华略显衰老,却也能看出这两张照片就是一个人。

但邓华的级别太高,连长只能将这个情况报告上级:

“你先别着急,我把这个情况向上级报告,不论什么结果都会给你一个交代。”

将手中照片还给邓贤诗后,连长立刻向上级汇报了这件事情。最终,这个消息上报到了46军军长詹才芳的办公室。

詹才芳听说过邓华有一个二十多年没有见过面的儿子,也曾受到邓华委托帮忙寻找儿子的下落。

这回听说有一个小战士拿着邓华年轻时的照片自称是自己父亲,加上邓贤诗的年纪也对得上,詹才芳大喜过望想要将这一好消息立刻通知邓华。

但转念一想万一是个乌龙怎么办?不行,还是自己先调查一下,如果确定是邓华的儿子再通知他也不迟,免得空欢喜一场。

想到这里,詹才芳立刻给邓华的好朋友12兵团司令萧劲光打电话,让他抽空赶紧来自己办公室一同见见邓华的“儿子”。

没过多久,邓贤诗接到连长通知,让自己赶紧去军长办公室一趟。邓贤诗感觉到事关自己的父亲,赶紧带上照片来到詹才芳的办公室内。

看到推门而进的邓贤诗,萧劲光和詹才芳仿佛看到了二十年前热血方刚的邓华。

相似的面孔、一样的神韵,看来这个小战士很有可能是邓华失散多年的儿子。

“你叫邓贤诗是吧,别紧张,今天找你来就是聊聊天。听说你有一张父亲的照片是吗,能拿出来看看吗?”

听到詹才芳的话,邓贤诗小心翼翼地从胸前掏出照片递了过去。

二人接过照片一看,这不就是刚参加革命时的邓华吗?詹才芳默默看向旁边的萧劲光,萧劲光也默不作声地点了点头。

看来这张照片确实是邓华的。

“你能讲讲你和父亲之间的事吗?”

邓贤诗整理了一下紧张的心情,缓缓开口:

“我叫邓贤诗,父亲叫邓多华,我刚出生那年父亲就参加革命了,一直没有回过家,只是偶尔寄来几封信。”

“后来听说父亲牺牲了,母亲重病一场离开人世,我也追随父亲的脚步报名参军。”

“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了父亲的照片,这才知道父亲没有牺牲。”

听到这里,一直没有说话的萧劲光对邓贤诗建议道,

“你到底是不是邓华的儿子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样吧,你回去写一封信亲笔信问问邓华,我亲自给你把信送过去。”

等到邓贤诗走后,詹才芳开口道,“这是邓华的儿子吗?照片确实一样,但他的父亲叫邓多华呀,怎么多了一个字?”

萧劲光笑着回答道,“邓多华这个名字我以前听邓华讲过,他年轻时确实叫邓多华,是革命后才改名叫做邓多华的。”

没等詹才芳开口,萧劲光继续说道,

“再说邓贤诗有邓华的照片,按照年纪和出生地推算,基本上可以确定他就是邓华的儿子。至于最终的结果,还是让邓贤诗自己写信问问吧。”

看到萧劲光的表情,詹才芳估计这件事八九不离十了,自己也开心地说道,“行,等邓贤诗写好信我就派人给你送过去。”

另一边,回到军营的邓贤诗久久不能平复,有很多话想对父亲说,却不知该如何开口。

思索良久后,邓贤诗在信上写下自己父母的名字,加上发现照片的前后经历,最后向邓华恳求道,

“如果您是我的父亲,能不能告诉我一声呢?”

这封信很快便送到邓华的指挥部,当看到“邓贤诗”这三个字时,这位久经沙场的将军竟泪流不止,眼前重新浮现出当年参加革命时的场景……

参加革命,儿子失踪

邓华原名叫做邓多华,1925年他与邱青娥走入婚姻殿堂。在此之前,邓华已经接受到革命思想,并成为一名进步人士。

对于父母包办婚姻这种封建糟粕,邓华从内心里感到抗拒。可一看到父母的殷切目光,邓华只能被迫娶了这个自己没见过面的女子。

好在邱青娥是一位知书达理的温顺女子,对于丈夫坚决参加革命的决定从不阻拦。

接下来一年多的时光里,夫妻俩恩爱有加,还生下一个儿子。

为了给儿子取一个有深意的名字,邓华翻遍了书籍,终于确定给儿子取名为邓贤诗。

自从有了儿子后,邓华经常幻想儿子长大后教他文化知识、陪他一起玩耍的场景。

可惜没过多久,蒋介石大肆捕杀共产党人,邓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担心自己的身份会给家人带来麻烦,只能忍痛离家远走。

临行前,邓华将自己的照片塞到妻子手中,

“这张照片你留好,好好照顾自己,好好照顾孩子。要是以后有合适的人就不要等我了,忘了我吧。”

说完这句话,邓华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邱青娥看着丈夫的背影独自落泪,她知道可能以后再也见不到丈夫了。

离开家几个月后,朱德和陈毅带着南昌起义部队发动了湘南起义,邓华也是其中一员,并逐渐被升为第7师的组织干事。

面对蒋介石九个师的围攻,邓华等八千多人一同来到井冈山根据地,追随毛主席的脚步共同与敌人作斗争。

但由于井冈山人口过少,突然增加的部队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邓华只能带着第7师前往其他地区以打游击为生。

在这过程中,许多人忍受不了艰苦的生存环境,纷纷退出部队返回家乡。眼看着人数越来越少,邓华只能带着剩余战士返回井冈山。

抗日战争爆发后,邓华成为八路军685团的一员,打了许多胜仗,同时也将这些好消息写信告诉妻子。

只不过他没把改名这件事告诉邱青娥,所以在邓贤诗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一直告诉他父亲叫做邓多华。

1938年,邓华收到妻子去世的消息悲痛万分,许多人都劝他将儿子接过来照顾。

可当时的环境根本不利于孩子成长,有孩子的八路军战士为了安全考虑大都选择将孩子送人,邓华又怎么能将孩子接过来呢?

一直到抗战结束后,邓华才有时间回家探亲。没想到留给他的只有残破不堪的房子,儿子也不知所踪,听说是出门流浪去了。

来不及打听邓贤诗的下落,邓华又加入到解放战争中,只能委托自己的战友帮忙打听儿子的消息。

1949年,陈赓的二野第4兵团加上邓华率领的四野第15兵团,从东西两线对广东国民党军发动进攻,最终成功解放广东。

面对媒体的拜访,一向杀伐果断的邓华显得不知所措,但也礼貌地回答了所有记者提问的问题,最后与叶剑英、陈赓二人一同拍了一张照片。

令邓华没想到的是,正是因为报纸上的这张照片,自己失散22年的儿子竟然给自己写了一封信。

此时邓华对儿子的印象还停留在他刚出生时,不知邓贤诗现在长多高了、这些年有没有受到别人欺负、是否已经成家立业?

想到这里,邓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詹才芳的办公室内。

一进门,邓华就看到一张与自己年轻时极为相似的面孔。

“儿子,是你吗?对不起,爸爸对不起你呀,让你受苦了。”

“爸爸,没想到我还能再见到您,我好想您啊。”

父子俩相拥而泣,詹才芳默默退出门外,吩咐警卫员守好门,不许任何人打扰到这对父子。

许久之后,屋内的父子俩才恢复平静。邓华拉着儿子一起坐下,轻声问道,

“我走之后家里怎么样?这些年你去哪了?怎么活下来的?”

“那我就从记事起开始说吧……”

从小到大的艰辛

1927年,邓华离家参加革命,邱青娥虽然内心不舍,却明白丈夫是做大事的人,也知道无法改变丈夫的决定,只能独自抚养邓贤诗。

好在邓华的父母、哥哥都伸出援助之手,即便邓贤诗家中贫困,却也能吃饱穿暖。

物质生活虽然得到了保障,可邱青娥心中的空虚、惶恐却没有办法解决,只能对着邓华留下的照片述说思念之情。

邱青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丈夫,但又幻想着某一天丈夫突然回家看看。

所以在邓贤诗刚学会说话时,邱青娥就指着照片教儿子喊爸爸。

随着邓贤诗的成长,关于邓华的疑问也就变得多了起来:

“妈妈,为什么我没有爸爸呢?”

“谁说你没有爸爸的,你爸爸叫做邓多华,是一名军人。”

“妈妈,爸爸为什么不回来看看我们。”

“你爸爸是一位大英雄,忙着拯救百姓呢,等打完仗就回来了。”

每次面对儿子的询问,邱青娥只能压下心中的酸楚耐心地对儿子解释。好在邓华经常寄信回来,这才打消了邓贤诗的疑虑。

自从知道父亲是一名战士,邓贤诗就开始崇拜自己这位没见过面的父亲,还经常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个大英雄。

但自从邓华前往井冈山根据地后,邱青娥母子俩的生活开始变得艰难起来。

先是邓华的父亲被国民党特务抓进监狱,随后国民党又开始对邱青娥展开抓捕。

幸亏邱青娥的父母花了大价钱,才将女儿接回到家中。此时的邓贤诗也不过才十一岁,却已经见识到了敌人的残忍。

不久之后,邓贤诗的爷爷奶奶相继离世,母亲也因为繁重的体力劳动病倒在床。邓贤诗有心为母亲分担重担,却因为年纪太小无能为力。

突然有一天,母亲听同村人传来消息,说是邓华已经牺牲在战场上。

再加上邓华因为工作繁忙好久没有给家里写过信,邱青娥信以为真大哭一场,从此身体越来越不好。

或许是感觉到自己快要不行了,邱青娥将邓贤诗叫到自己床前,

“儿啊,你以后要照顾好自己,这张照片是你父亲留给我的,你要好好保存。”

接过父亲的照片,邓贤诗哭着对母亲说道,“您不要胡思乱想,再过几天病就好了。”

“我的身体我自己知道,你就不用安慰我了。你父亲是个大英雄,我从没后悔过嫁给他。”

不久之后,邱青娥撒手人寰,只留下邓贤诗独自生活。

这时的他成为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若不是被伯父邓多英收养,或许邓贤诗根本无法在这乱世中生存下去。

到了参军的年纪,邓贤诗不愿意再给伯父添麻烦,同时也想打听一下父亲曾经的故事,于是毅然加入解放军,开始了解放全中国的脚步。

自从参军以来,邓贤诗一直询问关于邓多华的事情,可惜不论资历多深的老兵都没听过这个名字。

邓贤诗以为是父亲牺牲太早的缘故,也就没有多想。

当看到报纸上父亲的照片时,邓贤诗心里十分震惊。难怪没人知道父亲的消息,原来他已经成为一名司令员。

将这些年来对父亲的思念全都倾诉出来后,邓贤诗靠在父亲的肩膀上睡着了。

邓华充满慈爱地看着儿子,心里却思考着该怎么补偿这么多年亏欠的父爱。

邓华有心想将儿子调到自己的身边悉心调教,可多年来正直无私的他无法说服自己为儿子走后门。

但一想到临走前妻子泪流满面的场景,想到儿子这些年来遭受的苦难,邓华心里又充满愧疚。

“妈妈说嫁给你她不后悔。”

“爸爸,你是英雄。”

这两句话一直在邓华脑海中萦绕,如果让儿子继续待在原来的部队,邓华就无法弥补内心的亏欠。想来想去,邓华还是决定将儿子带到身边。

首先邓贤诗也是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能力出众。

其次就算来到自己身边邓华也不打算对他有更多照顾,只是想随时能够掌握邓贤诗的状况,反而还会要求更加严格。

拒绝父亲优待,无私奉献祖国

趁着邓贤诗还没醒,邓华悄悄找到詹才芳,面带难色的开口道,“我这一辈子没求过谁,这回我想拜托你一件事情……”

没等邓华说完,詹才芳就回答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我已经调查过了,邓贤诗是个好同志,你把他带到身边好好教育,一定能有作为。”

“也是我对不起这个孩子,从小就没在他身边尽责,这回找到他我真是不放心呀。”

“我知道,你放心,一会儿我就让人把邓贤诗送到你那里。”

话音刚落,刚好走到门外的邓贤诗大喊一声:“不行,我不同意!”

“爸爸,我知道您是想补偿我,但补偿有很多方式,绝对不能用这种方法。您是一名老战士,一辈子大公无私,怎么能为了我破坏规矩呢?”

“爸爸,您要相信我,不论在哪里我都是您的儿子,也是一名对国家有用的人。”

听到儿子这番话,邓华欣慰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好儿子,爸爸听你的,在这里好好干!”

邓贤诗转头又对詹才芳说道,“军长,我的身份还请您保密。之前是为了找到父亲,父亲已经找到了,我不想因此受到任何特殊对待。”

“没问题,我马上让知情人保守秘密。”

这次见面后,父子二人依依不舍地投入各自的工作中去,直到全国各地都已经解放,邓贤诗才有机会来到父亲身边生活。

可这种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了,中央给邓华发了一封紧急电报,让他立刻带兵入朝作战。

听到这个消息后,邓贤诗也紧随父亲的脚步成为志愿军的一员,来到异国他乡保卫祖国。

抗美援朝胜利后,邓贤诗回到父亲身边生活,日子再次恢复平静。父子二人依旧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但邱青娥的名字却成为二人之间的“禁区”。

作为丈夫,邓华将家庭重任扔给妻子,使得父母妻儿遭受到敌人的迫害,生活举步维艰。

作为儿子,邓华没有机会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更没法将母亲从生死线上拉回来,只能眼睁睁看着母亲离开人世。

“你的母亲是个好人,是我辜负了她。”

“爸爸,您是为了让更多家庭过上好生活,母亲并没有怪您。”

每次提到这个话题,父子俩都会泪流满面。时间一长,谁都不敢再提起这件事。

此后的时间里,邓贤诗一直缠着父亲给自己讲他军旅生涯中的故事,有时也会让父亲的好友给自己讲一些父亲的趣事。

听过这些故事后,邓贤诗才知道父亲不仅是一名严肃的军人,还是一位出口成章的大才子。性格虽然有些内向,却充满幽默。

后来的邓贤诗响应祖国的号召,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人。即便父亲被授予上将军衔,邓贤诗也从未沾过父亲的光。

邓华不止一次地教育子女,“要为国家做贡献,不要仗着我的身份享受便利。”

邓贤诗将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从未对任何人说过自己有一个上将父亲。

在他心中,不论父亲是什么身份,能够再次回到父亲怀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

至于美好的生活,应该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而不是仰仗父亲的光环。

而父亲不仅仅是他的亲人,更是他学习的榜样。虽然已经身处和平年代,但邓贤诗依旧牢记父亲教诲,用竭尽所能报效国家。

同时也由于他的归来,才让邓华幸福地度过了人生的最后阶段,没有留下终身遗憾。

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49年,小战士从报纸上认出父亲,连长:别闹了!这可是兵团司令
收到一封信后,邓华找詹才芳“破例”要一战士:我愧疚了22年
1949年小战士在报纸上认出父亲,指导员:你别闹!这可是兵团司令
父亲已离家22年,小战士看报纸上的首长像爸爸,连长说:别瞎想
1949年小战士从报纸上认出父亲,连长:你别闹了!这可是兵团司令
1949年小战士从报纸上认出父亲,指导员:别闹了!这可是兵团司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