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芥子园小说

法国藏本《笠翁评阅绣像三国志第一才子书》


李渔康熙元年从杭州来到了金陵南京,身上银两无多,于是东借西凑,在南京夫子庙一带,买了一个土丘,经过李渔精心打造,种植玫瑰月季植物,一个微型园林逐渐成型。因为地方狭小,李渔命名“芥子园”。以此表明芥子园犹如空气中的一粒尘土,十分微小的意思。如果说热爱生活,懂得享受,崇尚自然,李渔都是高手,芥子园不大,但在李渔手中,经过精心打理,也是生机勃勃,李渔自此有了安顿稳定的生活。在封建社会时代,一个戏曲小说大家,一代号称东方莎士比亚的大师人物,李渔实际上也只是个吃了上顿没下顿,到处借钱谋生的艺人。有了芥子园,自此李渔算是把生活稳定而已。无双考定,芥子园位置应在夫子庙秦淮人家一带。李渔建立芥子园,实际投资了两个项目,一是戏班,二是芥子园刻书铺。纵观李渔一生,其戏剧表演创作成就远大于刻书,即使我们目前所津津乐道的芥子园画谱,都无法跟李渔一生为之奋斗的戏班的表演而比较。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女人……

李渔成立戏班,所有戏班表演人员,都是李渔的妾姬。最有名的小姬是乔、王二人。都是十六、七岁的年龄。李渔当时已然五十多了,面对家庭如此众多妾姬美女,也会老夫聊发少年狂。任谁都会这样的,众多美女组成的家庭戏班,让李渔焕发了青春的光芒。(谁有这样的好事,都会爆发出来人生的潜能)。李渔由此带着家庭戏班在大江南北表演,引起全国轰动。虽然当时的戏子身份卑微,但李渔善于结交权贵,拉拢腐蚀达官贵人。也就是我们说的,李渔很善于走上层路线。各地热切邀请李渔的家庭戏班做表演。而李渔一生的创作激情勃然而发。这一时期,所有戏班的表演都是李渔自创自导自演。我们今天能够留下来的就是《笠翁十种曲》了。

今儿不说李渔如此鱼水之乡的温柔,单说芥子园刻书铺。我们知道,自宋元白话小说尤其长篇章回体小说诞生以来,深受大众欢迎,不但士大夫阶层,广大的底层百姓,虽目不识丁,但通过说书艺人的职业说讲,整个通俗古典小说的传播,那可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通俗小说受欢迎程度远大于当时经史子集那些文人的东西。我们也知道,古时官家受封建礼教约束,从不刻令人不齿的卑微小说,而私人书坊刻书铺,往往都是前店后厂,自刻自售,也就是说私人坊肆刻书是一条龙。既然私人刻书,首讲效益,于是乎,明末清初以来,无论是福建建阳一带,还是浙江金陵一带的刻书中心,市面上一旦出现好的小说版本,虽价高,亦当购买后迅速翻刻,没办法,古人可没有版权的说法,那时候没有立法。李渔的芥子园刻书,以高标准严要求为己任,所出版书籍深受欢迎,这使得其他刻书铺迅速模仿翻刻,李渔出一本,世面翻刻一本,搞得李渔的芥子园经营处处受限举步维艰。无奈,李渔开始高举起打假维权的重任。首先李渔找到了苏州杭州那些刻书铺,进行交涉,但效果不大,眼睁睁看着那些同行公然翻刻自己的书籍行销,而无力阻止。以致后来严重到那些刻书铺,公然打着李渔的名号写作出版小说、戏剧。鉴于形势严酷,李渔无奈只得在自己的出版物上写上种种警告的语句,警告不法书商不得任意胡来。如《芥子园笺谱》一书醒目位置写到“是集中所载诸新式,听人效而行之。唯笺贴之题裁,则令奚奴自制自售,以笔代耕,不许他人翻梓,已经传札布告械之于初矣。淌仍有垄断之豪,或照式刊行,或增减一二,或稍变其形,即以他人之功冒为己有,食其力而抹煞其名者,此即中山狼之流也,当随所在之官司而控告焉,伏望主持公道。至于倚富恃强,翻刻”湖上笠翁“之书者,六合以内不知凡几,我耕彼食,情何以堪?誓当决一死战,布告当事。”李渔的布告就是战斗的号角,没办法,大家都要吃饭的。史书记载,李渔确实因为翻刻他的书籍而在南京起诉打过官司,只是结果了了,不知所终罢了。坊间私人刻书的竞争如此的激烈,也造成了明末清初版画工艺水平的巨大进步。有市场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能够促进生产力,就能够出精品,出现伟大的明末清初版画工艺的登峰造极的艺术水准。反过来,正因为李渔芥子园那些精美绝伦的版画,也为我们今天判断李渔的作品,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历史记载,《肉蒲团》一书作者是李渔。从思想艺术环境上看,李渔中年众美女妻妾环绕,意气风发,具备写作的条件,但无双这十几年来,在国内所有拍卖会上共见到5部上拍《肉蒲团》,2部在杭州西邻拍卖公司,一部在歌德,一部在卓德拍卖,最后一部无双在富古台竞拍收归。这是近二十年国内出现的几部《肉蒲团》,观此5部书籍,版画皆为单人静态,形象呆板,几类人形罢了。由此无双可以很负责的说,《肉蒲团》小说作者,绝不会是李渔,是冒名李渔的无名氏所做罢了。据史书记载,李渔还刻过《水浒传》,但无双未见到实物,不敢下结论。至于其他说法,譬如李渔刻《第一奇书金瓶梅》《西游记》。肯定都是错误的谬论。我手里有一部康熙乙亥《金瓶梅》,确实清初本,但考据后此书为在兹堂挖改本,实际上也是皋鹤堂本,大家或许问此书版铭页题李笠翁著,为何?李笠翁名气大啊,书好卖呗,钱好赚到手呗,无他……

首图藏本《笠翁评阅绣像三国志第一才子书》


近一两年,多次看到有书友,展示版心处刻“芥子园”三字的通俗小说,那么让无双替李渔打假吧,版心刻“芥子园”小说都是翻刻的仿本李渔小说,是冒名李渔而翻刻的。如果我们能够看到《笠翁十种曲》版画,能够看到李笠翁《第一才子三国演义》那些精美绝伦,无以复加的版画之白眉。就可以很容易判断那些是翻刻本仿本了。判断芥子园刻书,还有一个标准,李渔刻书,喜欢加注点评,所以书的上端都会留有眉线,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双截楼本,而李渔刻书未见版心处刻“芥子园”。也或许翻刻的书坊是画蛇添足的作为吧。李渔一生痛恨假冒坊肆,为此而势不两立,只是死后的两百多年,芥子园刻本假冒小说,多不胜数,以致真品芥子园刻本,从未在市场露面,想来不胜唏嘘。如果李渔泉下知道这样的结果,也会含恨,地下阎王处再次禀明阎王爷打官司了。正本清源,我们目前世面上,可以看到的芥子园刻本,只有《笠翁十种曲》、《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是李渔这位天才人物的作品,其他所有打着“芥子园”旗号的通俗小说,皆为翻刻仿本,不再累述。


无双自藏本《笠翁评阅绣像三国志第一才子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金陵到苏州,古代刻书那些事儿
我写过黄色小说,也写过中学课文
三国演义版本谈
笠翁对韵(三)
明清苏州刻书业版权的保护
古籍研究大家翁连溪——解读殿版古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