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二花神之⑪:十一月蘭花

▲[五代]黃居寀《蘭花》(冊頁),紙本設色,22×x27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十二花神是中國民間傳說。每年農曆二月十二(一說農曆二月十五)是百花的生日,人們稱之為花朝,因此中國民間便有一個花朝之慶。清代蔡雲詩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紅紫萬千披錦繡,尚勞點綴賀花神。”講的正是百花盛開為花神祝壽的景象。據《淮南子》載,百花之神統領群花,司天和以長百卉。

▲[北宋]趙孟堅《墨蘭圖》,紙本淡墨,34.5×90.2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而隨著季節時令的替換,百花也以各種不同的容顏繽紛了大地。百花的玉容笑貌,為人們的生活平添了無數浪漫情趣。愛花惜花之人,自然也為百花留下許多動人的傳說。至清代中期,楊柳青年畫開始出現“花神”組畫,以唐宋傳奇人物和歷史人物確定花神名稱,代表各月的花神。因此,在中國,百花各有其司花之神,也各擁有一段美麗的故事。在百花的傳說中,以農曆中的十二個月令的代表花,與司十二月令花神的傳說最令人神往。正所謂“日日有花開,月月有花神”了。

▲[南宋]佚名《秋蘭綻蕊圖》,絹本設色,25.3×25.8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其中,農曆十一月(戊戌年在西曆11月7日至12月5日)為蘭花神。蘭花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據載,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踐(約前520-前465)已在浙江紹興的諸山種蘭。魏晉以後,蘭花已用於點綴庭院。魏晉以後,蘭花從宮廷栽培擴大到士大夫階層的私家園林,並用來點綴庭園,美化環境,正如曹植(192-232)的《公燕詩》中描寫,“秋蘭被長阪,朱華冒綠池。”至唐代,蘭蕙的栽培又發展到一般庭園和花農培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寫有“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等詩句。

▲[南宋]鄭思肖《墨蘭圖》,紙本水墨,25.7×42.4cm。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宋代是中國藝蘭史的鼎盛時期,有關蘭藝的書籍及描述眾多。南宋的趙時庚於紹定六年(1233)寫成的《金漳蘭譜》可以說是中國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蘭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蘭花專著。明、清兩代,蘭藝又進入了昌盛時期,甚至如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1158-1593)的《本草綱目》也對蘭花的釋名、品類及其用途都有比較完整的論述。

▲[元代]趙孟頫《蘭石圖》,絹本墨筆,44.6x33.5cm。上海博物館藏。

可以說,中國人大多有“蘭花情結”。而在2000年來,總把蘭花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徵,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通常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交”喻友誼之真,以“蘭室”喻居所之雅,以“蘭閨”喻女子閣樓之潔。故而,《孔子家語》不無讚美說:“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困窮而改節。故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又曰:不以無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瑣;氣若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

▲[元代]趙雍《蘭竹圖》,絹本設色,74.6×46.4cm。上海博物館藏。

因而,自先秦以來,歷代詠蘭之作不絕,形成中國文學史上最為雅致的篇章。自兩宋後,家國變故,遺民以蘭寫意,寄託思國之情,如趙孟堅、鄭思肖,而漸成畫蘭之傳統,名家迭起輩出。他們以蘭為載體,將自己的理想、情趣、美感、個性展現的淋漓盡致,又給後人留下一幅幅美麗的傑作——如趙孟堅所繪《春蘭圖》,被認為是現存最早的蘭花名畫,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明代]杜大綬《幽蘭圖》,紙本設色,110.3×30.8cm。南京博物館藏。

從某個角度講,蘭花可謂中國精神的象徵,把蘭花視為“花中君子”和“國香”,作為高尚氣節的象徵。因而,在傳說中,十一月蘭花的男花神即為偉大的屈原先生。楚辭研究專家張崇琛先生在其《楚辭之“蘭”辨析》一文中對“蘭”作過專門的具體的統計:“《楚辭》中'蘭’字凡42見。其中《離騷》10見,《九歌》11見,《九章》2見,《招魂》6見……若以類分之,則'秋蘭’3見,'蘭芷’7見,'椒蘭’2見……計25類。”從《楚辭》這一現象可知,“蘭”已滲透到屈原先生生活的各個側面,甚至於他的心靈世界之中了。他親植“滋蘭九畹,樹蕙百畝”,把愛國熱情寄託于蘭花,“幽而有芳”,常身佩蘭花,警示自己。

▲[明代]馬守真《蘭竹圖》(扇面),金箋水墨,15.8×48.2cm。私人藏品。

女花神是南朝齊之歌伎蘇小小(約479-502)。歷代文人多有傳頌,唐朝的白居易、李賀、溫庭筠,明朝的徐渭、張岱、袁宏道,近現代的曹聚仁、餘秋雨,都寫過關于蘇小小的詩文。有文學家認為蘇小小是“中國版的茶花女”。她自小能書善詩,文才橫溢,但不幸幼年時父母雙亡,寄住在錢塘西泠橋畔的姨母家。雖身為歌伎,卻很知自愛,不隨波逐流。

▲[明代]文徵明《蘭竹圖》,紙本水墨,147×23.3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她十分喜愛西湖山水,自製了一輛油壁車,遍遊湖畔山間。一日,沿湖堤而行,邂逅少年阮郁,一見鍾情。有《同心歌》曰:“妾乘油壁車,郎跨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朴樸素素地道盡了這對青年戀人約會的無限風光。但不久阮鬱在京做官之父派人來催歸。阮鬱別後毫無音訊。蘇小小情意難忘,時時思念。與此同時,她同情書生鮑仁的貧困遭遇,慷慨解囊,資助他上京赴試。後受人陷害入獄,身染重病,臨終前,姬向身邊侍候的人囑咐道:“我別無所求,只願死後埋骨西泠。”應試登第的鮑仁後來遵照蘇小小“埋骨西泠”的遺願,出資在西泠橋畔擇地造墓,墓前立一石碑,上題“錢塘蘇小小之墓”。(可惜,該墓在1964年被紅衛兵毀壞。)觀她的一生,如何不若一株空谷幽蘭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12月月令花与花神
月令花与花神
明 周之冕《百花圖》卷 故宮博物院藏
花朝节:一个被世人遗忘的节日,却是一年中最美的日子
2022.3.17 | 花朝节:一个被遗忘却极其浪漫的节日
浪漫不止 花朝从未消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