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四节气之⑬:立秋

▲[唐代]裴寬《秋郊散牧圖》,絹本設色,尺寸不詳。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立秋,是中國農曆24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秋天的第1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物於此而揫斂也”。秋天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古人分為三侯:

▲[五代]巨然《秋山問道圖》,絹本墨筆,165.2×77.2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初候,涼風至,《禮記》作盲風至。西方淒清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周語》曰火見而清風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蟬鳴。寒蟬,《爾雅》曰寒螿蟬,小而青紫者;馬氏曰物生於暑者,其聲變之矣。

▲[北宋]蘇漢臣《秋庭戲嬰圖》,絹本設色,197.5×108.7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兩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裏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立秋”到了,並不意味著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

▲[南宋]趙伯駒《江山秋色圖》,絹本設色,55.6×324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尤其是中國自古以來幅員遼闊,雖然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大部分地區仍未進入秋天氣候,況且每年大熱三伏天的末伏還在立秋後第3日。當中國南方此節氣內還是夏暑之時,同時由於颱風雨季節漸去了,氣溫更酷熱,因而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元代]吳鎮《秋江漁隱圖》,絹本墨筆,189.1×88.5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其中,秋來最早的黑龍江和新疆北部地區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裏,北京9月初開始秋風送爽,秦淮一帶秋天從9月中旬開始,10月初秋風吹至浙江麗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陽一線,11月上中旬秋的資訊才到達雷州半島,而當秋的腳步到達“天涯海角”的海南崖縣時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明代]藍瑛《秋山漁隱圖》,紙本設色,139.5×45cm。天津博物館藏。

因為立秋預示著一個新的季節的開始,因而自古以來都備受重視,名立秋節,也稱七月節。是日,周代天子親率三公六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並舉行祭祀少嗥、蓐收的儀式(見《禮祀·月令》)。漢代仍承此俗。《後漢書·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於西郊,祭白帝蓐收,車旗服飾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並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薦宗廟之禮,名日軀劉。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書·禮樂志》:“立秋立冬祀五帝於四郊。”兩宋,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葉,以應時序。有以石楠紅葉剪刻花瓣簪插鬢邊的風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7粒的風俗(見《臨安歲時記》),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節這天,懸秤稱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數相比,以驗夏中之肥瘦。民國以來,在廣大農村中,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蔔天氣涼熱之俗。

▲[清代]樊圻《秋山听瀑图》,绢本设色,184.5×58cm。旅顺博物馆藏。

《管子》記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在秋季養生中,《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此乃古人對四時調攝之宗旨,告誡人們,順應四時養生要知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要想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就要順應之,遵循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巧奪目 名家匯集之:張大千作品欣賞
安中《跋唐人诰命残卷》 高27.2cm 南京博物院藏
老光尽显的古玉
藏在博物馆里的秋!
发 现 | 董巨山水·南画的开端
文人畫 燦爛若雲霞,妙筆似天成0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