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难忘父亲的那个瞬间丨黄长贵:父亲那“半副挑子”

一根扁担,一个箩筐,就是半副挑子。

小时候,常常看见父亲那一副挑子,尤其是锃亮发光的那根褐色竹扁担,刻骨铭心。

父亲是个民间手艺人,主打篾匠,兼作木匠、泥匠、铁匠、漆匠。他的一切快乐都在“半副挑子”中得来。

每当看见烟火,就会想起小时候的乡村生活。

“农家无闲人,五月倍儿忙”,农民的的确确很辛苦。父亲是靠手艺吃饭的人,更是香饽饽。今天东家请,明天进西村。

他的一副挑子,就这样被分成半副了——有的人家为了“抢”父亲做工,就提前“抢”挑子。在乡亲们心中,手艺人的挑子,就是“吃饭工具”。

我是父亲五旬得子,在乡下幺儿看得重。我记得父亲最喜欢把我放在挑子的箩筐里,和工具一起,挑进做工人家。

我是很乖巧懂事的人,从小就听父母话。所以,父亲把我带在身边放心。

我一个人也可以玩。把父亲做工的边角料当成玩具,或摆出“万里长城”,或架起“空中楼阁”,或围成“独立城堡”,或做成“私人花园”。父亲忙于做工,偶尔看一眼,笑一笑,竖起大拇指。

父亲做工非常精细,漂亮。

我亲眼看见过他做的晒簟(大型篾器,是农村常用的晒谷子的专属工具,长约五米,宽两米)。先要用墨绳量身定下尺寸,一般是两米,用锯将竹子截下来,破成很细的篾片,再用这些篾片一根一根横竖拼起来。然后,用木尺轻轻敲击,确定结实了,接着再拼“下一根”。

我看到父亲的左右手不停飞舞,很像是父亲平时在练武术的时候一样,出手快捷,收手迅速。

父亲额头的汗珠子却不时跳出来,掉落在篾片上。它也像调皮的小鸟,想提前见习“偷食”吗?因为晒簟是农家的常见物品,就连鸟雀们都熟悉了。

父亲的晒簟做工漂亮,扎实,一般新做的,可以管七年用。

上半年,是补修旧晒簟为主;下半年,是做新晒簟为主。由于父亲做工细、密、实,十邻八乡的人都知道,所以,上门来请的人特别多。

父亲是个内向的人,厚道本分,很少言语。人家请他做工,几乎是有请必去。

可是,一到农忙时节,请的人多,父亲也只好自我加压、提速。结果,多数时候挑子就成了抢手货。一副挑子变成半副,“抢”到挑子的人家,就是睡觉都安稳的。

农民兄弟待客礼数多。父亲在南村做工,北村的会提前邀请。还会顺带一些自制糕点,送给父亲,作为“人情礼”。

我记得有一回,东家请父亲吃饭,提前准备一碗热气腾腾的面,里头放了三个土鸡蛋。

白白的蛋清,红红的蛋黄。父亲边吹凉,边夹给我吃。我是吃得最多的,心里甜滋滋的。

直到如今,我常常回忆起那一碗碗“人情面”。

乡亲们心中父亲几乎是“座上宾”,不仅做工期间招待周到,而且还安排坐上头把交椅。农村八仙桌,只有长辈才能有资格坐朝门口的位置的(现在称C位)。

父亲跳着我走进农村百家,我也跟着吃起百家饭。

有一次,我看见一天跑了三趟的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他行动不便,为了早点请到父亲,却不顾身体的不适,硬是颤悠悠上门。

父亲跟他说:“不要跑了。我会先给您做的。”

这位老人是一名退伍老兵,无儿无女,却坚持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他招待父亲又是煮面条,又是杀鸡捕鱼。

父亲说:“不用客气,都是乡亲父老。我做好了,就不收您的工钱了。”老人却说:“我想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尤其是不合小孩胃口,请多包涵哦。”

其实,我是吃得饱饱的,胃口好得很。还时不时打饱嗝呢。

其实,我印象中,父亲做工从不偷工减料,也不拖延、不迟到。都是跟着“挑子”走。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会有开头的“抢”挑子情景。

父亲说:“帮人做工,讲究的就是诚信。都是乡亲父老,凭着良心做,才是真正的好艺人。”

江南一带,晒簟是一道风景。只要到过水乡古镇的人,如今还可以看到老屋的角落里静静竖着的竹晒簟呢。

我的父亲那些“匠心工艺”,全都在那副挑子里放着。

而我最难忘记的就是父亲那半副挑子。

【作者简介】

黄长贵,黄庭坚后嗣,江南农民子弟。记者、学者、诗人、作家。心理咨询师、研究生导师、自由撰稿人。

■作者:黄长贵  ■编辑:王晓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陕西大叔用祖传秘方行医30年,1副中药2元钱,自称良心药
5张老农民城市“工作”图,农二代心疼说不出
冬季取暖农村不让烧煤,农村老人是怎么过冬的?看看老农民咋说
腾讯新闻
农村打晒坪混凝土时放竹子进去,能当钢筋使用,是农民的大智慧?
在农村,老人说:“一个羊蛋七副药”,这句话真实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