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浙江之心——全国晚报总编辑浙江金华采风走笔

   文/德州晚报社长 总编辑 李长征

    公元1358年,30岁的朱元璋带领10万大军从南京南下,一路攻取徽州、睦州,攻入金华城。在金华城楼,他放眼一望,说道:此“浙江之心”。

    朱元璋将金华称为浙江之心,可能有这样几个意思:一,在地理位置上,如果把浙江地图顺手一折,那么处于中间位置的恰是金华;其二,在当时的农耕时代,金华物产丰茂,经济发达,可以说是带动江浙一带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一个经济的心脏部位。同时,朱元璋的金华之行,在他未来的发展战略上起到了乾坤再造、刀过竹解、隆中定鼎的作用。为什么?刘备在隆中,得到了徐庶、诸葛亮、庞统等谋士的辅佐,从到处流窜到建立稳定的根据地,最终三分天下。而朱元璋在金华,也得到了朱升、宋濂、刘基、叶仪、范祖干等名士大儒以及众多金华文人的辅佐。单只刘基一人,就和诸葛亮、张良齐名。在朱升的建议下,朱元璋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战略。为今后定鼎中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金华,当是朱元璋的隆中。

    这就难怪朱元璋将金华视为浙江之心了。

    参加全国晚报总编辑金华采风活动,我们感觉到的是,浙江捧出了一颗心让我们看的,除了真诚、热情之外,我们也强烈地感受到这颗心的另外几个特点,总结起来就是清、则、妙。

 ---清---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是李清照留给金华的诗句。

    金华境内,钱塘江水系、瓯江水系和椒江水系三大水系纵横交织,于是便有衢江、兰江、浦阳江、壶源江、夹溪,金华江、东阳江、武义江、航慈溪、孝顺溪等在古代诗词歌赋中耳熟能详的名字。

    第一站,我们就来到了浦江,这是一座江南小城,奇峰叠嶂、幽谷秀水,2016年度被评为中国最美特色旅游小城,并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而浦江县委宣传部的同志让我们看了2013年6月,网友“浮云我迹”在浦江论坛上发的一则《浦江经济在金华地区的排名》的帖子,字里行间充满对浦江未来的疑虑。当时,浦江的水晶产业无序发展,当地85%的溪流被严重污染,浦江水质连续8年为劣Ⅴ类(按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地表水按功能高低分为五类:I、II、III、IV、V。类别越高,水质越差,劣V类水,污染程度已超过V类的水)成为钱塘江流域污染最严重的支流,浦江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多年全省倒数第一。

    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片片绿水青山,清溪绕流的江南美景。仅仅是三年过去,浦江何以容光焕发,从一个满身油污的拾荒者成为一个清纯可爱、美丽动人的少女呢?

    浦江人告诉我们,这是五水共治的结果。所谓五水共治就是为建设美丽浙江,浙江省提出的“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防洪水、抓节水”的重点突破项目。

    当年,浦江打响了浙江治水和拆违的发令枪,关停了两万多家水晶污染加工户——“水晶之都”自砸饭碗!

    同样的例子,我们在义乌的一个美丽的小镇——佛堂镇也得到了印证。佛堂镇位于义乌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而在其南部,有近10平方公里的工业区,企业2699家,12万余人在此从业,形成了纺织、工艺品、食品、医药、金属制品五大支柱产业,这些产业无疑给当地的环境带来影响。自五水共治活动开展以来,佛堂镇积极投入治水战役,争创“五水共治”全省样板。截至目前,佛堂镇已彻底剿灭了劣Ⅴ类水,同时,还制定了全域水系激活作战图,全力打通全域水系。如今的佛堂镇,已经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 “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各项桂冠。

    而治理环境并不是不求发展,对一些传统行业,绝不是以牺牲经济发展去换取天蓝水清。在刚刚过去的四月份,浦江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在月初,首届浦商大会召开;一件发生在月末,浦江县政府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

    浦商大会签约项目8个,总金额14.5亿元。和华信的协议则确定,华信将全盘介入浦江水晶小镇建设,并将募集100亿元水晶产业基金,培育符合上市条件、环境达标的水晶企业。困扰浦江水晶产业的“再提升”难题将迎刃而解。

    在金华,我们看到的到处是青山绿水、画栋雕梁,从乡愁嵩溪到创客新光,从佛堂古镇到青岩刘村,从仙华胜景到水墨前吴,人在画中走,青砖灰瓦,殿宇亭阁,飞花点翠。正值烟花三月,群芳竞秀,湖光山色,一片生机。

---则---

    扬雄论诗曾有这样两句话: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意思是说,屈原的诗赋华丽而不失法度,而一些辞人的诗赋过分铺张,不足取。这里的则就是法度和节制。

    在金华,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浙中人华彩之中的法度,优雅之间的风度以及气宇轩昂之间的神闲气度。这个度,就是心中之则。是丽以则,是在原则之后的华美,而非无所节制的张扬。

    中学课本中有一则名篇,名曰:《送东阳马生序》。它的作者就是宋濂,是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第一人的宋濂。

    走进浙江省浦江县城东面12公里的郑宅镇,前门牌坊赫然写着“江南第一家”,这“江南第一家”又称郑义门,居住于此的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名冠天下。自南宋建炎年间开始,历经宋、元、明三朝15世同居共食达360余年,鼎盛时3000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1385 年,被朱元璋钦赐“江南第一家”之称。

    “江南第一家”最有名的就是一部长达168条的《郑氏规范》。其中规定出去做官的子孙,一旦被发现有贪赃枉法的行为,就要被宗族开除,死后牌位也要被扔出祠堂。当地人告诉我们说,宋元明清,郑宅有173人做官,最高做到了礼部尚书,没出一个贪官。朱元璋看重郑氏家族孝义治家,耕读为本的家规家法,在明代的法律中引入了不少《郑氏规范》的内容。

    江南第一家的家规家训家风近年传遍全国。2015年,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开设“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浦江“江南第一家”成为开栏首期内容。廉政文化动画片《郑义门》去年上映。

    穿过牌坊群,进入郑氏宗祠,庭院内六百多年的苍柏记录着这个大家族的每一天,这里仿佛能听到郑氏族人日复一日的琅琅书声。郑氏宗祠内有三口水池,每一口都方方正正,如果从宗祠的上方向下俯瞰,正是一个品字,这也是在告诫郑氏后人品格的重要性高于一切。

    而这个家规的制定者就是郑家的教书先生宋濂。

    谁推荐了宋濂到郑家?他的老师吴莱。吴莱是谁?浦江前吴村人也。清代的文坛领袖王渔洋将历代优秀诗人的诗作选了个集子,叫《古诗选》,而元朝的诗人就选了吴莱一个。“李杜光芒万丈长,昌黎《石鼓》气堂堂,吴莱苏轼登廊庑,缓步崆峒独擅场”。将吴莱与苏轼相提并论,可见王渔洋对宋濂这位老师——吴莱的推崇。

    在金华,我们看到的是繁星璀璨,几乎到处是人文胜迹:从初唐四杰骆宾王,到清代中国莎士比亚李渔;从五代诗画奇绝“诗僧”贯休到现代画坛巨擘黄宾虹;从一代报人邵飘萍到翻译出《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从当代摄影大师郎静山到诗坛祭酒艾青。而在这种文采斐然当中,金华人却自有其法度,他们节俭务实,温文尔雅、崇规尚矩。靠原则、法则创造了一个经济和文化的奇迹。

---妙---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金衢盆地东缘,市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本地人口77.6万,外来建设者124.3万。义乌历史悠久,建县于公元前222年,古称乌伤,因孝子颜乌而得名,义乌小商品市场是中国名片。

    鸡毛换糖是义乌人的经典,老百姓用家中散乱的鸡毛,换取小商小贩的糖,而小贩又将鸡毛做成鸡毛掸子,换取微利。

    而现在,鸡毛却让义乌飞上了天!

    如今,继承了鸡毛换糖精义的义乌人已经将义乌市场的经营面积扩大到惊人的640余万平方米,经营商位7.5万个,整个的义乌市场竟有180多万种商品。据说,走进义乌的小商品城,每个摊位驻足一分钟,竟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逛完。

    且看鸡毛换糖的义乌人所创下的奇迹:内贸网商密度竟位居全国第一,外贸网商密度仅次于深圳位居全国第二,快递业务量位居全国第七。每年到义乌“鸡毛换糖”的境外客商近50万人次,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境外客商常驻义乌。商品出口到世界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市现有各类涉外机构53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合伙企业2200多家,约占全国的75%。开通运行全球最长的“义新欧”国际班列,建成全国县级市首个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全省唯一铁路开放口岸。其物流体系覆盖了全国321个地级市。

    义乌现拥有全国多个“首个”:全国首个开展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试点城市,首个拥有邀请外国人来华审批权限的县级市,首个拥有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管理权限的县级市,全国首个行政复议局,全省首个不动产统一登记中心。

    这些首个,就是无中生有的解读,是鸡毛换糖的结晶。

    来到青岩刘村,我们被这里悄无声息,又春潮涌动的气氛震憾。

    青岩刘村位于义乌市江东街道,在册人口不到2000人。而外来从业电商竟是本地人口的10倍。走在青岩刘村的街上,200多栋楼房,家家都开淘宝店,网店多达3500家。全年销售额近50亿元人民币,日均出单量10万单。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亲自视察青岩刘村,称其为“中国网店第一村”。

    浓厚的电商氛围,使这里先后有全国的20000多名大学生来此创业,有8家年销售额近亿元的网货供应商。

    这里是电商行业的前沿,抱团串货、小额混批、网货超市、一件代发、网仓智能配送、微分销平台等专有名词均起源于此。这里有全国首个大学生电商创业梦工厂,含淘宝、天猫、京东、速卖通、亚马逊、WISH等13个实验室。这里有为电商初创者免费提供创业辅导、支持的青岩刘创业孵化中心。首个以村命名的全国性年度论坛“青岩刘论坛”被誉为电商创业的“达沃斯”。

    “妙”字在字典上有许多解释,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神奇。在义乌有许多这样匪夷所思的神来之笔,也有许多不同常规的奇特之处。这些神来之笔便使无中生有成为了常态,使创造创新成为了常规。这也许正是浙中地区千百年来的文化和精神的积淀使然。

    义乌人将鸡毛换糖演绎出了一个又一个神奇!

    2012年,金华市委市政府在金华和义乌之间划了一个圈,将此地长20余公里,方圆305平方公里的地方规划为金义都市新区,并被国务院批准。这个都市新区将成为继杭州、宁波和温州浙江省三大都市群后的第四大都市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长三角经济圈南翼的中心城市。

    经过5年的奋力打造,金义都市新区雏形已现:人口已集聚30万,城市道路框架达40平方公里,基本形成25平方公里的节点城市形态。去年,金义都市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3亿元,财政总收入10.16亿元。

    做为浙江的心脏部位,金华在改革开放之后,落后于杭、甬、瓯,而现在,这颗浙江之心正强有力地跳动起来,这是经济的引擎,这是文化的引擎。杭、甬、瓯、婺展翅齐飞,也必将带动中国龙的翔舞九天。

(已载5月17日《德州晚报》)


END

■编辑:王晓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G351国道为什么在浙江金华一个90度大拐弯?
高清大图!明朝开国功臣
每日一曲|一首歌一座城·浙江义乌《向往》
宋濂与金华市金东区的渊源关系考(一)
宋濂入道仙华山
浙江金华特产----金华豆腐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