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此一说丨德州历史上曾存在外城

德州外城位置示意图

    众所周知,德州城始建于北魏,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改土城为砖城,这便是我们常说的“靴子城”。然而德州并非只有这一道城墙,据史料记载,其还有外城围绕保护。近日,笔者在整理一方看似平常的墓志时,发掘出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并以此为基础推论出德州外城的大体位置,在此请教于方家,望多指点批评。

    这方墓志是2003年出土于德州市妇幼保健院的“诰封淑人张母潘氏墓志铭”,此人是曾任兵部左侍郎、山西左参政,朝廷三品大员张海的夫人。此墓志中对埋葬地不经意的一句记载却是解开德州外城之谜的关键,即:“葬于州治之东郭”。在古代,称内城墙为城,外城墙为郭,而此处明确说“东郭”,这便引出了对于德州外城的研究,笔者通过查阅史料,最终找到关于德州外城的蛛丝马迹。

    明朝嘉靖版《德州志》中有一段对德州外城的描写,曰:“正德六年,流贼猖獗劫掠时,守备桂勇、知州宁河、指挥关廉,协谋募军民外筑土城以罗之,居民安堵如故,邻境避兵者不可胜计。”此处所说“流贼”应指明朝正德年间始于河北霸州的刘六、刘七起义,该起义军声势浩荡,先后转战河北、山东等地,地处冀鲁交界处的德州必然成为起义军的攻伐要地,因此,当时守备桂勇、知州宁河、指挥关廉等人组织乡人在德州砖城外又修筑了土城加以防御,这便是墓志中所称的“郭”,即外城。此说并非孤证,在康熙版《德州志》也有记载:“外有罗城,正德六年,守备桂勇、知州宁河筑,以御寇。”看来到清朝康熙年间,人们已经将这道土城称为“罗城”了。罗,为包围之意,罗城,我们可以理解为将德州城包围起来的城墙。

    虽然经过研究史料证明了德州确实存在外城的事实,但是外城的具体位置在历代州志中并无记载。值得庆幸的是,“潘夫人墓志”给出了解开这一问题的钥匙,结合此墓志给出的线索再加以逻辑分析,德州外城的位置便可知其大概。

    第一,志文中载:“葬于州治之东郭”;第二,经测量墓葬发掘地距德州明代内城约一公里,据第一、二条可知外城东墙距内城东墙约一公里;第三,康熙版《德州志》载:“嘉靖七年,守备张学、知州何洪增修(外城),延袤二十里。”笔者以墓葬发掘地为起点,一公里为半径,围绕明代德州内城的东城墙、南城墙,画一道弧形,经测量约8公里,这与史书记载的“二十里”基本吻合,如果以上推论成立,那么我们便可绘制出土城的大体位置了。

    至于这座土制的外城何时损毁消失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民国《德县志》载:“正德五年,知州宁河预防刘六等之乱,外筑罗城……旧已倾圮无存。”由此可知,到民国时外城就已湮灭不见了。

    综上所说,德州外城因防御河北农民起义而建于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根据推测,外城(罗城)东到今东地路,南到南关社区,西到运河公园附近,北至大学路附近,将“靴子城”环绕半包围,以起到防御之功,随着岁月流逝,土城渐渐坍塌顷颓,时至民国已无踪迹可寻了。

    德州外城存在的历史事实,打破了多年来德州只有“靴子城”一城的说法,德州作为当时运河沿岸重要的卫所,其防御能力不容小觑,这道土城的夯筑成为德州城的第一道屏障,也为保护城内百姓立下了赫赫功劳。

(已载6月21日《德州晚报》)


END

■编辑:王晓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德州城与“刘六刘七起义”
嘉峪关——古长城上的最大的关隘
无锡城的变迁
千古之谜话淹城
子城:那些年的那些城
福老爷告诉你福州城池的变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