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友主页丨程先利:牛

凡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农村度过童年的人,有些记忆永远不会被岁月抹去。

秋收之后,社员们给牛架上犁开始耕田。细长的鞭子,悠扬的号子,犁锋翻耕的土地像黄河的波浪,空气里弥漫着清幽幽的土腥味。孩子们赤着脚光着腚尾随其后,欢蹦乱跳。

那时,牛是农村的主角,乡村没有电,除了靠近车站的村,极少看到拖拉机,人做不了的重活都是由牛做。耕地、轧场、运输、修河……牛是集体所有,生产队不是随便将牛放在谁家饲养的,给谁家饲养那是一种政治待遇。因此,养牛户呵护耕牛胜过自家孩子,每夜里要起来好几次给牛添草料。牛如果有了小毛病,要将家里人从来舍不得吃的黄豆喂给它吃。春耕时,如果牛养得膘肥体壮,农户在众人面前就觉得很有面子。

后来,生产队专门盖了饲养院,这里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养牛的爷爷会给我们讲很多很多的故事,我们最初的文学启蒙大多是在这里培养的。那些耕牛瞪着大眼,咀嚼着草料,沉稳的神态像一个饱经岁月沧桑的智者。

牛的一生很辛苦,很劳累。牛默默地把一身力气使出来。牛还经常挨鞭子,牛不发牢骚,不耍脾气。我清楚地记得我们生产队有一头牛因为衰老已经不能耕田了,经公社批准可以宰杀。杀牛的那天,老饲养员把牛喂得饱饱的,牵到场院里,通人性的牛可能意识到大限已到,眼眶里不停地淌出浑浊的泪水,并且跪了下来。见此情景,在场的很多人都哭出了声。

《左传·哀公六年》,是说齐景公有个儿子名叫荼,齐景公非常疼爱他。有一次齐景公和荼在一起嬉戏,齐景公作为一国之君竟然口里衔根绳子,让荼牵着走。不料,儿子不小心跌倒,把齐景公的牙齿拉折了。齐景公临死前遗命立荼为国君。景公死后,陈僖子要立公子阳生。齐景公的大臣鲍牧对陈僖子说:“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孺子牛”的意思就表示父母对子女的疼爱。赋于牛有了人性的光芒。

柳宗元的《牛赋》,是他在永州生活时的作品,将自己比作一条勤恳辛苦的牛,写他像牛一样做了许多有益于世的事,自奉俭约,死后牛皮牛肉牛角皆为人所用,结局凄凉。

鲁迅先生很喜爱牛,常常以牛自喻自称。他曾说过:“我好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 默默无闻的牛也让我想起了许多生活中像它一样的人:种地的农民、工厂的工人、学校的老师……他们就像牛一样,默默无闻地工作,却不求太多的回报,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牛从历史舞台上退出,似乎在预示着农业时代的衰落。

现代社会充满了竞争,人们都在寻思着怎样才能花最快的时间、用最少的力气、通过最便捷的渠道去获取最大的利益。乡村在向城市发展,在加快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在加快现代化的步伐。田野里,铁牛替代了耕牛,以更高的效率劳作。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城市里,我们是不可能看到牛的足迹了。餐桌上只是看到以食品的形象出现的分割牛肉。牛劳作时的形象,留在一些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记忆里,留在美术馆陈列的水墨画里。

若干年后,孩子们还知道牛是什么动物吗?牛是我儿时的伙伴,我非常怀念这种被无数文人歌颂过的动物。


【栏目简介】

    由于报纸版面有限,小编总为不能为众多文友提供更多展示自己和与其他文友交流的平台而苦恼。如今想出这么个办法:

■作者:程先利  ■编辑:王晓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怀念老牛
王建华 | 杀牛
雷州半岛的“牛棚”
赵小明 | 牛年忆耕牛
【洞庭作家】张卫国/牧牛
农业社时刨草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