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友主页丨董国宾:昼出耘田夜绩麻

母亲开始种苎麻了,撒了种子的薄地一出苗,母亲的心思就拴在了那块薄地上。

薄地不大,是母亲费了好大劲儿在乱石堆中垦出来的。

一块块硬石和砖块挪走之后,母亲闲不住的手又开始铲地了。瞧一眼裂开的黄土,母亲嘴里念叨不停:“这几分地不种别的,就种苎麻!”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代范成大诗里这样说,农民白天在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还说村里的男男女女各忙农活,连顽皮的小孩童也学着做农事。

这首乐忙的古体诗,从头至尾记述了农民的辛勤耕作,流溢出浓浓的乡间生活气息。

诗中的“绩麻”,更让我看到,母亲所种的苎麻也能在古代名家笔下走诗,年幼的我每每朗读这首诗,都会十分用心,并感到无比自豪。

母亲识不了几个字,怎知苎麻还能成诗?

农耕时光里,勤快的母亲早出晚归,从远处河沟里拎来一桶桶水浇下去,然后直起腰来站在那块薄地上。

懵懂的我隐约感到,辛劳的母亲种下去的是苎麻,还是诗!

母亲却浑然不知,只知道没白没黑地在那块薄地上不停地劳作,在一个叫故土的地方安分地度年月。

苎麻长成了,一小块薄地满眼葱绿,一棵棵半人高的苎麻快乐地挤在一起,站成了一小片茎直叶茂的麻林。

母亲揩一下额头,轻快地拿了镰刀,喜悦地开始采割,母亲精心开垦的地块终于收获了。

一捆捆苎麻运至家中后,勤快的母亲又开始了麻丝的制作。

母亲先将收割来的苎麻放入河沟浸泡,过些日子,经过浸泡的苎麻剥下麻皮,母亲再用麻刀麻利地刮掉硬质木皮(即刮青)获得生麻,然后母亲将生麻泡在水里脱胶变软,晒干后,将麻皮一丝丝分细,麻丝就制作成了。

闲不住的母亲还要搓麻线,这个过程便是宋代范成大诗中说的“绩麻”。

母亲也像诗里那样,总在白天农忙之后,不知疲倦地于夜间搓麻线,夜深人静了,母亲仍在屋子里忙活计。

乡村的夜悄悄走来了,一盏如豆的灯火铺开暗黄的光,母亲抖动的影子,晃动在屋舍的一面土墙上。

这童年的记忆中,制作麻丝是个最有生趣的环节,瘦削的母亲蹲在屋子狭小的空间里,手握麻鼓(抽麻丝的工具),紧紧压住一缕缕麻皮,利落地抽出一丝丝麻丝来。

母亲的动作轻便快捷,娴熟更是我年幼的脑海里抹不掉的一抹痕迹。

没长大的我喜欢读古诗,范成大的“绩麻”诗,每每此时总在我不成熟的思想里展开无尽的想象。

我恍惚看见,一代代人在无声无息的劳作中,将麻丝搓成坚实有力的麻绳,便有了有关“绩麻”的名诗和名句。

我还会从“绩麻”的每个动作中,看到飞奔的马车,一串串行走的脚印,还能闻到一碗碗米香。

其实,更多的还有我无法目及和想到的。

岁月中的母亲常常夜间“绩麻”,搓成的一捆捆麻绳,母亲总是出神地瞧过去,蓄满了发芽的种子的眼神像收不住的脚步,穿行在老不掉的时光中。

继续行走的光阴里,一个个麻垫做成了,一个个麻毯加工成了艺术品。

巧手的母亲还会在每个麻垫和麻毯上,绣出一朵朵美丽的花朵图案,一向苛求于事的母亲点点头,择个晴好的天气,便运到城里卖出去。

等有了糖吃,有了一件像样的童衣裹在我身上,农耕不辍的母亲也就有了花朵一样的笑容。

其实,那些艰难的时光里,母亲从没说日子难熬,因为天天农作的母亲苦和累也是快乐!

怪不得宋代名家范成大,会写出那样的经典乐忙诗。

(已载5月11日《德州晚报》)


■作者:董国宾  ■编辑:王晓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绞绳/黄蔼北
上饶沙溪:织麻人,“中国草”变“富贵衣”
麻衣味道
母亲的布鞋/ 石乾华(编辑:佟继梅)
文思远|花甲之日忆母亲
侗家的“底索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