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克思——伟大的革命导师

#以书之名#

马克思——伟大的革命导师

哲学家小传

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得票高居榜首者是马克思,2005年,BBC又发起了一次“古今最伟大哲学家”的投票,排名第一的依旧是马克思。这位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南部特利尔市一个犹太族律师家庭。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律师;母亲罕丽达·普雷斯堡,荷兰人,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他的父母在他幼年时,为了躲避反犹太主义者的迫害,他从犹太教改信路德派基督教。6岁的马克思与他的兄弟姐妹接受了基督新教洗礼。

在中学时代,马克思展示了他远大的理想,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中写到:“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的天性本应如此: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和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压不倒我们,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存在下去,永恒地发挥着作用,当我们离开人世之后,高尚的人将在我们的骨灰上洒下热泪。”

中学毕业后,马克思在波恩大学学习了一年时间,于1836年转学至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在大学时,马克思对哲学的兴趣与日俱增,在青年黑格尔派思想的影响下,接受了黑格尔哲学,之后又受到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影响。

黑格尔逝世前,学术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黑格尔学派。黑格尔逝世后,学派形成了保守的右翼派,即老年黑格尔派,鼓吹政教统一;激进的左翼派,即“青年黑格尔派”主张政教分离。费尔巴哈是“青年黑格尔学派”的成员,他在1839年出版的《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一书是其一生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它代表了当时的唯物主义观点,从认识论的根源上,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进行了分析批判。可是,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同时,也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从而没能认识到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和重要的部分。

马克思就是在此基础上,批判辩证地吸收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建立了科学的、革命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与黑格尔的哲学不同,黑格尔认为哲学是反思,就像猫头鹰在黄

昏才会起飞,而马克思认为哲学要像雄鸡,昭示一个新的明天的到来。随着思想的逐步成熟,马克思成为一个思想批判的领袖人物。

1841年马克思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此时马克思不满23岁。在这一篇博士论文的序言中,马克思引用埃斯库罗斯在《被锁链锁住的普罗米修斯》中的话:你好好听着,我绝不会用自己的痛苦去换取奴隶的服役;我宁肯被缚在崖石上,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

1842年,马克思开始担任科隆的自由主义报《莱茵报》的编辑,但因为他过激的言辞,该报最终被查禁。

1843年6月19日,马克思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结婚,燕妮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为了这段婚姻,燕妮甚至不惜和自己的家庭决裂,她爱的就是马克思的理想和追求。婚后他们去结婚旅行,即使是蜜月期间,马克思也并未停止理论思考,他积极的在理论上研究和反思自己遇到的问题。

10月马克思移居巴黎。正是在法国,马克思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者,结识遇见了他一生的挚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恩格斯的帮助下,马克思了解了劳工状况,他们俩写作了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从此他们开始了终身的合作。

1845年,因为政治原因,马克思离开巴黎前往布鲁塞尔。在布鲁塞尔,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该书标志着唯物史观的诞生。

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正义者同盟。6月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著名的《共产党宣言》,这本书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8年3月,28岁的马克思遭到比利时国王的驱逐,马克思回到了巴黎。法国此时正爆发政治暴乱,呆了一段时间后马克思回到科隆,开始担任《新莱茵报》的主编,恩格斯认为《新莱茵报》是当时民主运动中唯一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1849年,《新莱茵报》被迫关停。

1849年,经过多次驱逐之后,31岁的马克思选择在英国伦敦定居。在伦敦,马克思度过了一生中最困难的日子。由于长期没有一份正式的职业,没什么固定的经济来源,马克思仅靠微薄的稿费生活,他的四个孩子中,有3个相继去世。马克思一家人的生活用度绝大部分都由并不富裕的恩格斯通过从事自己最不喜欢的商业活动来资助他生活费用。如果不是基于对共同事业的追求,以及对基于这种追求基础上的友谊的信任,这种长期无偿地接受援助以及长期无私地给予帮助是难以想象的。

插图

马克思在大英图书馆

1849年,马克思一家从欧洲大陆逃亡伦敦后,马克思几乎天天来到大英图书馆,大英拥有图书藏书丰富,有最全面的经济学著作,马克思就是在此写作《资本论》。

1864年9月28日,马克思参加第一国际成立大会,被选入领导委员会。起草《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重要文件。

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在汉堡出版。后两卷在马克思死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这是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巨著。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表达了他关于剩余价值的理论和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的事实。以唯物史观为基本思想作为指导,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阐述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基本理论,揭示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资本论》预言,社会主义必将推翻资本主义,最终建立属于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

1870年10月马克思与移居伦敦的恩格斯相聚。

1881年12月2日,夫人燕妮逝世。1883年1月11日,马克思的长女燕妮在巴黎逝世。亲人接连去世使马克思的健康状况恶化。

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由于马克思积劳成疾,停止了思想,躺在伦敦寓所的安乐椅上溘然长逝,享年65岁。后与燕妮合葬于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内。恩格斯发表了墓前演讲,约有20人参加了葬礼。

马克思一生曾被许多国家驱逐,到处流亡,自普鲁士政府剥夺了马克思的国籍后,马克思开始了长达35年没有国籍的生活,他自称是“世界公民”。马克思一生中有两个重大的发现,一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二是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他一生的挚友恩格斯曾评价道:“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马克思的哲学突破了西方哲学传统。他曾说:“以往的旧哲学都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解释世界也就是认识世界,但真正的哲学在于改造世界,在于为人们改造世界,提供一种理论上的指导。”他的哲学启迪了此后许多思想上和实践中的大事件。20世纪西方的“新马克思主义”各个派别、各种“批判哲学”、“女权主义运动”以及各种社会主义运动,无不受到马克思观念的影响。

著作与名言

马克思发表了大量的著作,依据北京大学聂锦芳教授的统计:迄今为止,已知马克思一生所撰写的著述1974部(篇),其中马克思独著1660部 (篇)。马克思与人合著314部 (篇)。马克思所写书信3099封。但马克思本人并没有写过一本纯哲学的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代表性的有《共产党宣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等。《共产党宣言》尽管篇幅较小但影响最大,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部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也是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关键。《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恩格斯赞誉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标志。《资本论》是马克思毕生研究的成果和最主要的著作,是马克思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卓越成就的集大成体现。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冷静地直面他们生活的真实状况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而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毫不畏惧。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用来批判的和革命的。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人类对自然的每一次胜利,都可能遭到报复。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代表性思想

物质概念与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具有双重含义:第一,物质是一种不依赖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实在,第二,从本体论上看,物质是第一性的,我们称之为“精神”的东西只是物质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并且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机能和特性”。

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使用“辩证唯物主义”一词,这是由普列汉诺夫最先开始使用的。对马克思主义来说,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世界进程的运动不是世界精神的自我运动,而是物质的自我运动,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促使事物辩证发展的矛盾就寓于物质自身内部。

我们要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又称“历史唯物主义”,最初被称为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恩格斯在晚年的时候,正式开始使用“历史唯物主义”一词。唯物史观的思想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出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它们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实践

马克思指出,哲学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还在于改变世界。任何哲学都依赖于一定的实践,同时又反作用于一定的实践。马克思对实践给予了科学的规定,认为实践是人与世界基本关系的基本思维方式,人只有通过实践才成为人,才能生存和发展,人在劳动过程中意识到自身这个主体的存在,一方面把整个世界分为两个世界,一个是以人为主体的属人世界,一个是外在于人的自然界;另一方面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把这两个世界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在自然界或者说是对象化了的客观世界中打下了人的印记,以满足人类的需求。所以,实践充分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存在的本质,构成了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专题研究|论实践唯物主义的两个还原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诞辰|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确立与认知革命的实现
【经典解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安启念:《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
何为唯物史观的“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