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华:丝绸西输与黄金东来 | 光明讲坛112讲


主讲人介绍:易华,中国科学院理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博士,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游牧民族史及民族关系史研究,发表《青铜之路》、《尧舜与炎黄》、《从万里长城到避暑山庄》、《青铜时代世界体系中的中国》等论文。现正从事“东西文化交流与华夏文明形成”研究。




玉石之路


东亚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盛行玉崇拜,红山、良渚、齐家文化是中国玉文化三座高峰。制作玉器可以就地取材,玉材也有可能来自远方。张骞开通丝绸之路以前东西方确实已有交通,有人称之为史前丝绸之路,亦有人称之为玉石之路或青铜之路。


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珠宝学家近山晶就提出中国古代存在一条与丝绸之路并行的玉石之路。20世纪70年代妇好墓中出土了七百多件玉器,大多是软玉,不少人联想到了新疆和田玉。1994年,臧振发表“玉石之路初探”明确提出了“玉石之路”概念,大胆地将良渚、石峡文化玉器与西域联系起来,宣称玉石之路是丝绸之路的前身。他认为,开通玉石之路的可能就是以玉为兵的黄帝族,同时,游牧在昆仑-祁连一带的月氏、塞人和羌人在玉石之路上也起了关键作用。


沿史前丝绸之路进入中原的不只是和田玉,还有玛瑙、绿松石和少量青金石、天河石和水晶。



磨沟墓地出土金发箍(毛瑞林)


玛瑙古称“赤玉”或“琼”。公元前三千纪的印度河和两河流域流行蚀花肉红石髓珠,该类饰物及其制造技术在欧亚大陆广泛传播。“肉红石髓”又称“红玉髓”或“光玉髓”,为世界各地常见的玉石品种。


青铜之路


西亚及附近地区金崇拜源远流长,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及地中海周围地区均崇拜黄金,黄金制品是西方古代文明的象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东亚鲜有发现四千年前的黄金制品。这种情况什么时代开始发生变化?过程和结果如何?


齐家坪遗址采集铜架(邓聪摄)


青铜之路与丝绸之路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青铜之路活跃于夏商周三代,几乎没有文字记载,主要是由西向东传播青铜与游牧文化。丝绸之路繁忙于汉唐宋元时代,主要是由东向西传播丝绸与定居农业文化。两者先后相继而方向相反,可以说是青铜之路诱发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取代了青铜之路。


青铜之路形成和繁荣时期正是中原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原文明的起源是多种因素碰撞交融与发展的结晶,与青铜之路有内在关联。


金的崇拜


黄金是金属文化的象征,黄金制品的传播可以作为青铜之路的指示。世界上最早的成批黄金制品见于公元前4500年左右,如黑海西岸保加利亚瓦尔纳红铜时代墓葬:金手镯、耳环、冠饰、权杖和红铜斧、矛头同出,震惊世界。三千多件金制品总重约六公斤,其中43号墓是衣冠冢,黏土面具眼、嘴、鼻和耳部有金器,出土黄金比当时世界上其他地区出土黄金制品总量还要多。这是欧洲亦是上古世界黄金文化的代表。


东亚最早的金器见于齐家文化、四坝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及商代文化墓葬。最近新疆伊犁博尔塔拉州温泉县阿敦乔鲁遗址出土约4000年前的包金耳环,进一步证实了金器由西向东传播的途径。


哈密天山北路遗址出土上千件青铜器,还有金鼻环、金耳环和银耳环。甘南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出土的金发箍,是一千多座墓中正式发掘出土的唯一金器。


  

1986年,三星堆遗址的一号、二号祭祀坑,出土了大量金、铜、玉、石、陶质遗物,其中金器近百件,有金权杖、金面罩、金叶,以及虎形、鱼形、圆形的金饰片,总重197.29克。一些青铜人头像的脸部带着金面罩,双眉双眼皆镂空;可能与“黄金四目”的方相氏有关。


虎形金饰用金箔模压而成,长12厘米,昂首卷尾,动感强烈。最为珍贵的是包金权杖,长142厘米,杖上端有镌刻鱼纹、鸟纹和人头图。成都金沙村也出土过6件金制品,包括面罩、鱼纹带饰、四鸟绕日饰、蛙形饰和喇叭形器等,共重138克。这些发现表明西南地区黄金比较流行。


夏商两代约一千年,中国境内出土黄金总共仅千克,却足以表明华夏金崇拜从无到有的过程。


玉振金声


周代特别是东周,黄金大量出现,至秦汉形成了玉振金声的局面。


其实春秋战国时代黄金制品已风行诸国。东周金器和玉器装饰风格与角色演变可称之为金玉同盟。山西天马曲村晋侯墓M8出土金纽索环、湖北随州曾侯乙墓金盏、山西太原赵卿墓六棱金带钩分别对同时代或后世纽索玉环、玉卮、玉带钩产生了影响;浙江绍兴战国墓M306玉耳金舟、河北辉县固围村战国M5嵌玉包金银质带钩是金玉结盟的代表作。


黄金文化主要是通过草原来到中原。考古学家发掘了阿拉木图东50公里的伊塞克山间河谷左岸一座坟冢未经盗掘的侧室,发现墓主人头戴金冠,上衣、腰带、靴子上满饰金叶片和牌饰,因此这座坟冢也被称为“金人墓”。这座墓葬中出土了大批精美金器,包括饰有鹿角、羊角翼马图案的金冠,虎首螺旋状项圈,人面印章金戒指,后肢翻转180°的虎、马、麋鹿,以及鹿形格里芬、山羊、鸟、树叶等造型的金饰牌、饰件。墓主人腰间佩有一把金柄铁剑,剑首、柄、翼、脊上刻有狼、羊、虎、鹰、兔、野猪等纹样。


齐家坪遗址出土绿松石片(邓聪摄)


2000年,俄罗斯与德国联合考察队在图瓦共和国乌尤克盆地国王谷发掘了公元前7世纪的阿尔赞2号坟冢,其主椁室内埋葬贵族夫妇二人,出土金器5700多件,总重20公斤。2006年,甘肃马家塬墓地出土文物上万件。其中金银器大致为两类,一类是车马饰件;另一类为墓主人体装饰品。车马饰件以金、银箔饰居多,在长条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的箔片上镂空为“S”形纹饰。耳环总体特征和欧亚草原的游牧文化中发现的耳环极其接近。大量使用金银器,尤其是装饰多用金银器的传统是这一时期欧亚草原地带斯基泰或巴泽雷克文化和中国北方青铜文化的共同特征之一。


在工艺上,马家塬墓地的多彩镶嵌、掐丝等工艺与欧亚草原地带的金器工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实包金、鎏金、错金银、镂空、扭丝和抛光等工艺技术均来自西方,唯有平脱和金缮可能是东方的发明。


玉玦是东亚最早的玉器,金耳环是东亚出现最早的金器,玉玦与金耳环大致可以反映金玉崇拜动态关系。兴隆洼遗址出土了精美绝伦的玉玦,标志着八千年前东亚进入了玉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玉玦传播到了几乎整个东亚地区,成了最早也是分布最广的标志性玉器。史前玉玦常成双成对地出土于死者耳部,类似今日的耳环;但并不是普通的人体装饰物,应该是具有通灵作用的神器。商代玉玦呈片状,分光素和龙形两种类型。


周代玉玦片状明显宽于商代,并出现椭圆形块;玦身多为光素,部分饰弦纹、云雷纹。春秋、战国玉玦数量多,形体小,一般直径在3至5厘米。汉代主要作佩玉用,还有了决断的意义,如《鸿门宴》中范曾举玉玦者三,示意项羽下决心杀刘邦。金耳环最早见于保加利亚,五千年前就开始在西方流行,持久不衰,是一种世界性流行文化。保加利亚出土了一对2500年前的色雷斯人的金耳环,崭新如初。金耳环在夏商之际进入东亚,数量稀少,至周代开始流行。汉唐以后,金耳环逐渐取代了玉玦,成了东亚最高贵的耳饰。宋以后出现仿古玉玦,主要仿春秋战国造型;明、清两代最高贵的耳环是镶白玉坠金耳环。


如果我们仔细考证玉簪与金钗、玉镯与金钏、金带与玉钩、玉覆面与金面具、金印与玉玺、金书与玉册等等,都能感受到玉振金声的过程和金玉良缘的结果。


“丝绸西输”震动世界,而“黄金东来”何以润物无声?


公元初年古罗马著名人物老普里尼记载罗马帝国与东方贸易中支付了大量的黄金,丝绸与黄金等价。《管子·轻重》:“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先王…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


在中国文化中比黄金和丝绸更贵重的是美玉,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玉崇拜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底色,金崇拜又增加了光彩。因此,中华文明成了复合文明。青铜之路连接了欧洲和东亚、西亚,丝绸之路又进一步巩固了这种联系。我的看法是:只有将丝绸之路与青铜之路或黄金之路、玉石之路相结合,才能全面系统地理解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和欧亚大陆文化交流与互动的历程。


根据刘茜编辑的2016年2月25日“光明讲坛”整理

本公众号由陈鹏编辑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玉振金声丝路开
金腰带金耳环金簪子金臂甲,想戴一下吗?|新刊推荐
小议夏商西周人体金饰品
实拍海昏侯墓地发掘现场:墓室满眼都是黄金,晚一天就可能被盗光
三星堆考古新发现:6座“祭祀坑”,已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
小说首饰 | 商中期 喇叭形金耳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